早上洗漱的時候,收到了朋友的簡訊聊天。
我一看今天是休息日,想着可能是要和我一起約着逛逛吧。
果不其然,她難得放假,準備帶全家一起找個景點逛。
我當時在心裡想着,那今天一整天的學習計劃,是不是又要先擱置了,因為自己實在是不太擅長拒絕,同時也是一個玩心重,稍微辛苦兩天也巴不得找機會放鬆休閑一下。
正在糾結的時候,朋友又發來了具體景點的名稱,問說地址,我其實也不是非常的清楚。
與此同時,我想到,其實如果他們是要去逛,那一輛車他們一家坐剛好,我如果參與的話會就會有點擠,而且並不是短途的。
也許人家只是最初不知道路,先問上一問吧,並不一定是邀請自己。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我也觀察道,的確她那邊有很長的時間內沒有再回複信息。我也大概心裡也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畢竟,假期全家人一起遊玩,夾個外人很不方便的,着實也沒什麼必要,何況座位也坐不下。
果然,在我原先的提議之下,朋友隔了很久回了一句好的,就沒有再說什麼了。我也明白了意思。
這件事讓我明白,有時候要學會透過表象看內在,不要太自以為是,然後試着學會拒絕,同時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