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政治學習>十八大報告輔導學習材料精編

十八大報告輔導學習材料精編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貴陽是一個樣本——十八大前各地陸續召開的省區市黨代會上,綠色發展的氣息撲面而來:遼寧、吉林、浙江、青海等10多個省區市明確提出生態立省(區)或建設生態省(市)的發展戰略。“綠色城市”“綠色內蒙古”“綠色湖南”……北京、內蒙古、湖南等5個省區市堅持走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發展之路,明確提出要建設綠色省(區、市)。

  要贏得真正的富裕文明,必須守住“綠水青山”

  綠色發展應該怎樣發展?美麗中國如何實現?十八大代表們紛紛提出建議。

  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園裡。近些年,惠州的綠地越來越多,市民散步休閑的地方也越來越多,經濟總量也實現了8年增長2.6倍。

  要贏得真正的富裕文明,必須守住“綠水青山”。十八大代表、廣東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說,“報告堅定了我們走綠水青山、民富市強道路的決心,我們要爭取早日建成宜居宜業宜游城鄉協調發展示範市,努力提供一個可以借鑒的綠色發展範式。”

  十八大代表、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說,森林是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綠色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國應加快建設現代林業,增加森林資源和生態總量,推動經濟社會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們必須在更高層面上、更大範圍內審視和解決我國突出的環境問題,積極探索中國環境保護的新道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十八大代表、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說。

  十八大代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說,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積極倡導生態文明,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城裡人對農村景緻和新鮮空氣情有獨鍾,我準備辦一家生態莊園。”余曉蘭的願望簡單而真切,“我們正在發展生態養殖,還需要擴大規模,加工產銷配套連接,讓農民的收入得到提高。不僅山要綠起來,人也要富起來!”

  報告解讀五

  十八大新華時評:“五位一體”彰顯執政新境界

  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從而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標誌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階段,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之後,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從“四位一體”發展為“五位一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這一發展,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開着寶馬喝污水,是對現代化的極大諷刺。”當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由環境惡化引發的種種污染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影響社會和諧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以污染環境和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為代價的增長沒有前途,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

  這一發展,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之一,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環境,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才有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才能持續。

  這一發展,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提高。從改革開放初期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現在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我們黨不斷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豐富治國理政實踐,執政能力不斷提高。

  這一發展,宣示了中國邁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征程。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不但會使全國的經濟、社會、環境、民生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將對世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我們有理由相信,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一定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具魅力和感召力,一定會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更加光明。

  報告解讀六

  “生態產品”概念亮相十八大報告

  黨的十八大報告集中論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其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時強調,要“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這一表述新意十足,內涵豐富,引起會場內外廣泛關注。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指出,“生態產品”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核心理念。

  “加大生態文明建設,一個重要內容是增加‘生態產品’。什麼是‘生態產品’?可能有不同概念、不同定義,我個人認為‘生態產品’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包括清新空氣、清潔水源、宜人氣候、舒適環境——這些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費品。”楊偉民說。

  “生態產品”的概念讓十八大代表、招商銀行青島分行營業部儲蓄主管劉娟眼前一亮。“以前沒有看到過這種表述,這一新提法反映出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對優質生態產品、優良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綠色食品,越來越多的城市人會在周末趕到郊區農村呼吸清新的空氣。”

  楊偉民說,歷經30多年快速發展,我們國家提供物質產品的生產能力大幅提高,文化產品的生產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相對而言,提供生態產品特別是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實際上在減弱。

  他指出,過去我們定義產品,都是從生產角度定義。把樹砍了,是一種勞動,樹變成了產品。但把樹砍了以後,它提供清新空氣的重要功能損失了,清新空氣這種生態產品就沒有了。

  “說到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就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良好生態環境、對優質生態產品的需求。”楊偉民說。

  生態文明崇尚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可否認,當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並沒有被完全貫徹執行,一些地區仍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肆意開發,不但進一步加劇資源環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也對自然造成傷害,削弱了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些重點水域出現水污染,部分城市灰霾天氣增多,生態系統破壞帶來的自然災害頻發,這些都敲響了保護自然的警鐘,需要我們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理念。”十八大代表、長影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麗娟說。

  “北京7·21大雨後很多人在反思,如果我們的城市有更多空間留給水,留給森林,下了雨也不怕。”楊偉民說。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我們不僅要強大富裕的中國,也要建設美麗的中國;不僅要增加GDP,也要提高生活質量,擁有健康,就要有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茂密的森林、廣袤的草原。”楊偉民說。

  十八大代表、廣西賀州市委書記彭曉春說,生態文明是一種更高形式的文明,要想為百姓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就必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也是破解地方發展難題的出路所在。

  報告解讀七

  十八大新華時評:“一字之變”是鄭重承諾

  黨的十八大主題,落腳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引起大會代表熱烈討論和會外各界廣泛關注。從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字之變”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決心和信心。

  十六大以來的十年,面對國內外十分複雜的發展形勢,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戰勝了非典疫情、國際金融危機、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挑戰,成功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新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歷史昭示未來。新的征程上依然會有風險挑戰,特別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還面臨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矛盾和困難,但是,只要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毫不動搖地推進改革開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就完全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一字之變”是我們黨對全國各族人民的鄭重承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我們黨成立91年來的奮鬥犧牲,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黨用治國理政的歷史性成就踐行宗旨,兌現向人民的承諾。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躍升到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再上大台階。

  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奮進,我們黨責任更大、擔子更重。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讓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過程成為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過程,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中的精彩篇章。

  新華微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鄭重承諾

  【新聞背景】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着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二○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字之變引髮網民的廣泛熱議和殷切期盼。

  網友“入江花樹”: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寓意卻截然不同哦。這不但意味着到那時人們的生活將有質的提高,也意味幾代人為之奮鬥的美好前景即將實現,我們這一代趕上了!

  網友“渴望小康”: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字之變中隱含了多重意味。它說明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與奮鬥,我們已經具備了全面邁向小康社會的實力;它說明我們的目標始終未變,為民謀福利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它說明我們距離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又近了一步。



十八大報告輔導學習材料精編 標籤:十八大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