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學習心得>學習郭思樂、魏書生教育思想心得體會

學習郭思樂、魏書生教育思想心得體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課堂生成的觀念是近年來在基礎教育界風靡開來的,是課堂觀念的深層次變革。他把課堂看做是師生積極交往的場所,而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反對課堂上由教師完全主宰,也反對課堂完全由學生來掌控,主張教學的本質是師生雙邊,雙向乃至多向的溝通;把課堂看做是教師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而不是一味管理學生的場所,反對師生之間有明確的上下之分,尊卑之別,主張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文化特徵,生成境遇,認知水平,實現在此基礎上的引導,切實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把課堂看做是知識探究的場所,而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的場所,反對把知識當做固是的結論灌輸給學生,主張教師和學生一道共同分析知識從何處來,向何處去,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等,藉此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其學會學習的本領;把課堂看做是教師教學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而不是模式化執行教案的場所,反對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支配所有課堂,認為課堂在師生相互作用下,是變動不居的,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義或無意義,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學過程遠遠比預先設定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需要用自己的全部教學智慧來應對。

  4、生本教育的評價觀

  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消減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生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或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徹底改變了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傳統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教師的“表演”,好課堂就幾乎等同於教師的才藝展,台下的學生僅僅是“捧場”的角色這種觀念,遠離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

  生本課堂以學生是否學得積極,學得高效,學得快樂為主要評價標準。一堂成功的生本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班級發言等,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舞台,真正意思上的好課,是教師以不見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學生潛能迸發的自主學習,教師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語言開啟學生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生長。

  生本教育也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傳統方式,建立了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厭學問題。生本教育採用評研模式,使學生在自評、互評、全班評的過程中優化了學習效果,深化了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還避免了習慣性評價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如懼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喪,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的不良心態等。

  生本教育的基石,就是對“人的價值”的重新認識。在這裡,學生不再被看做一個需要管教,需要告訴的被教育者,而是有強烈學習本能的生命,他們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如果不從心底里敬畏生命,不打算依靠生命那麼任何活動與討論,任何高科技手段,都只能成為花樣擺設,任何教育教學改革,都不能徹底。

  二、生本教育的課堂教學組織。

  1、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上面所講到的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評價觀等都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簡單地說,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激揚生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使學生髮現自我,實現自我,信心高漲,在興趣盎然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空前的發展和運用,從而形成了高質、高效、生動、快樂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機制。

  2、課堂教學的基本程序。教學過程一般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採用個人先學,小組討論、班級討論等多種方式自主學習。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實施教學的前提。所謂“先學”,就是“前置性學習”(即過去說的預習)。怎樣做好前置性學習呢?這裡介紹幾位教師的成功經驗,以供參考。廣州市四中的數學老師周偉峰,他說:我們提倡讓學生“做”數學,讓他們在先做後學,先學后教中提高能力,而不是讓他們 “看”數學,“聽”數學。他備課時考慮最多的問題是“什麼內容非講不可的?什麼內容可以不講?思考如何對教材進行重構,突出知識的主幹,大量消減可以不由教師講而讓學生自己學、自己感悟的內容”。他認為“教學的核心是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故而數學學習中最有“價值”的應是“過程的學習”。他把課本里的例題都改為“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在老師講解之前先去思考,練在講之前,講在關鍵之處。他認為:“只有在老師講之前學生已經深入鑽研了問題,他才能有‘資本’與老師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他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練在講之前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科求知的無窮樂趣。我們要用學科的內在魅力去打動學生。學生學習數學最興奮的時候就是他們通過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時候。

  廣州市番禹區洛溪新城中學語文教師葉妟,他認為:設計教學活動,不在於活動本身想得如何盡善盡美。相反,我們應該首先考慮的是,這個活動能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方便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生本”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導理念:“低入”。所謂“低入”,即教師的設計簡單化,從而為學生的主動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能做”的機會,也讓更多的學生可以有能力“多做”。“低入”不等於“不設難度”。真正的“低入”,一定是教師經過深思熟慮,抓住知識中最關鍵,最本質的東西后,再從中選擇出最適合學生的起點,用最直接的方式交給學生。他認為在選擇切入點,設計問題的時候,至少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在切入點的選擇上,要避免傳統教學的細緻和瑣碎,要根據文章的體裁和內容,抓住最根本,最精華,最能代表文章特色的某個方面進行設計。

  其次,在設計問題,交代任務的時候,應當注意“低入”的技巧,處理好“直接”與“含蓄”的關係。這裡所說的“直接”,指的是在提出問題,交代任務時,教師要簡單明了,讓學生一看就知道要做什麼,該怎麼做。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我們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

  1、《皇帝的新裝》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經典童話,情節引人入勝,文章里還有不少細節,不僅詼諧,而且蘊含著許多別樣的意味。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發現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在你心有觸動的地方做好圈畫,並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記錄下來,準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2、這個故事說起來妙趣橫生,同學們好好回家“演練“一下,準備在課堂上比一比,看誰說起來更完整,更生動。

  3、童話是兒童的專利,除了《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和我國的《童話大王》鄭淵潔的故事,都是大家熟悉的作品,你讀過哪些?又有哪些是讓你難以忘懷的?找些來在班裡和同學交流一下,可以在班裡舉行一次“童話故事大王“交流會哦!

  最後,“低入“還應當把握一個原則,即我們所選擇的入口,所設置的問題,都必須是適合學生群體的,是他們感興趣的,也是他們容易完成的。

  作者認為,學習語文有一條最簡捷,最根本的思路:就是“大閱讀”,“大寫作”。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思想,在寫作中表達思想,在討論中交流思想。

  廣東省佛山市渝石中學英語教師鄧小春,她把精彩的教學環節變成“毛估估”式的語言活動。她說現在很多老師仍然習慣於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冗長的“引入”。開展細技末節的語法分析。其實,這些老師只是關注到了課堂中的“我”即教師本人;“我”的教學計劃,“我”的教學進度,“我”的教學文本,“我”的教學目的,等等,卻從根本上忽略了學生,忽略了學生的需求。她徹底擺脫這一束縛,把精緻的教學環節變為“毛估估”式的學習語言活動。

  她的做法是,開展“有聲作業”活動。每天學生都在“四人小組”內完成一定量的口語交流,包括音標識讀,一句話練膽,對話秀以及各種背誦,複述等活動。初始年級,我們主要關注學生的拼讀單詞能力,建立學生音標檔案,在“有聲作業”時段,不斷刺激學生對音標和音節的認識與表述,最終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順利通過拼讀生詞關。在此基礎上,各種語言交際活動便開始出現在“有聲作業”里。每天,他們向小組同伴描述自己熟悉或喜愛的人和事:從家庭成員到學習夥伴,從城市到家園,從動物到植物等。從一開始的三五句到後來的大段描述。許多時候,開展朗讀和背誦。課後幾分鐘里,小組成員圍攏在一起朗讀、背誦。不少經典文段就是在這“毛估估”式的背誦中變成了學生豐厚的語言積累。除了口語和閱讀外記憶也是天天必修的活動功課。每天,在課內或課外的某個時段,小組成員聚在一起,聽寫或默寫。沒有達到目標的,繼續補測,直到完成任務。

  如何落實這些活動的開展呢?我想告訴大家,學生中間蘊藏着何等豐富的課堂組織資源!我的課堂一系列活動的順利開展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學生資源的開發,即得益於科代表隊伍的建設和“四人小組”的科學管理。具體說,科代表們承擔了以下工作:

  1、組織、管理學生的朗讀。朗讀是英語學習的第一關,也是語言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

  2、組織、評價學生的口語活動(有聲作業)。

  3、組織、檢查、評價學生的作業。通過組織“四人小組“,科代表去批改、評價同學的作業。建立學生的課外閱讀檔案,科代表去檢查同學的課外閱讀情況。

  4、組織、設計和評價學生的複習情況。

  充分發揮“四人小組”的作用,盡量保證每個小組有一個優等生,兩個中等生,一個後進生。四人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一號當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二號當紀律員,負責維持合作時的紀律;三號當記錄員,負責記錄本組合作學習情況;四號當彙報員,負責將小組合作的情況在全班作彙報。

  這裡我引用魏書生老師的一段話:“你只是喊要自學,預習,這樣不行,只是認識到自學,預習重要,這樣不行,只有感覺到自學、預習很好,也不行,一定要真的去自學、去預習。自學預習一兩次或三四次也不能養成習慣,要持之以恆。行動的次數越多,習慣就越堅固,越能經受得住各種考驗。”

  三、生本教育管理。

  從開展了“生本教育”實驗的學校校長和老師的親身體驗中,綜合起來我提出幾點建議:

  1、下大力氣,切切實實抓好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凡是生本教育取得成功的學校或是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是必須徹底摒棄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如果帶着舊的眼光審視教育,帶着應對考試是急功近利心態,就無法跳出這個“圈”,無法徹底地真正生本。因此,校長要親自挂帥,一定要直接參与研究探討,校長的直接參与即表明了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也給老師以鼓勵和鞭策,以身作則,讓老師心服口服。開始階段要集中一段時間動員和組織全體師生和家長認真學習和宣傳生本教育理論。深入了解生本教育理念的內容,深刻理解和掌握其內涵及本質。真正認識傳統的“師本”、“考本”、“本本”的弊端,痛下決心摒棄舊的違背教學規律的觀念。舊的觀念不從我們的腦海中趕走,新的觀念就進不了我們的心中。學校的教研室、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就是用來學生本,用生本,其他的都要為“生本”讓路。以此同時,爭取縣領導的支持,撥給一定的活動經費,組織老師分期分批到廣東去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或請專家來校傳經。正如譚宇協校長說的:“學校開支大一點有什麼關係呢?況且這些開支是值得的,因為老師們學到了有用的東西。”

  2、根據我們學校的具體情況,採取先試驗后普開的辦法。是否考慮先在初、高一年級作為試驗班級,其餘班級由科任教師自主決定。“試驗”班級一律按“生本”理論管理,並制定一套管理制度,教研室的老師和教研組組長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生本”試驗上。成立學校的“生本”試驗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任副組長。副教導主任、教研室人員、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為組員。在實驗基礎上,先總結經驗,為全面普開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骨幹力量。

  3、建立生本教育的教研活動制度。教師是生本教育的實驗者,如果不把教師很好地組織起來,教研活動與生本教育教學脫節,或只流於形式,生本教育就無法有效地實施。為此,在教師之間營造一種群體性的探究、學習、交流、實踐、反思、研究、合作的生本文化氛圍。學校為教師學習、研究生本教育理論和實踐方法積極搭建平台,老師們經常在一起備課,相互聽課、評課,並把這一過程看作是相互學習,共同探究、分享經驗,不斷創造的過程。

  四、魏書生老師的民主科學治教思想。

  魏書生同志是遼寧省盤錦市教育局局長兼黨委書記,他從教34年,任了22年班主任,做了23年校長,當了12年市教育局長。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朱小曼同志說:“魏書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什麼呢?我反覆體會,提煉出這樣8個字:民主、科學、服務、共享。”他又說:魏書生教育管理思想對今天的教育有三方面的啟示。

  第一,關愛人,關懷人的成長。

  魏書生就是這樣的人,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把人推向真、善、美的方向。他通過學科知識的傳遞,為人向真、善、美的方向發展建立了科學的基礎。他用自己的全部情和愛踐行着“要讓中華民族的人,每個人都釋放出自己的能量”的人生追求。他對今天中國教育的最大啟示就是以愛為源頭,以學為基礎,以尊重為過程,以鼓勵促進為基本方法,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展,把教育變成自娛,把教書變成自學為主,把育人變成自娛,自修自我成長。

  第二,準確完整地理解教師專業化的內涵,能夠真正體會到教書和育人是一體化的事情。

  教師就是要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魏書生給我的啟示有兩點。(1)只有能正確處理教書和育人關係的教師,才能既教好書,又育好人。這樣的教師必須學問高、品行好,真正懂得生命意義、學科的價值,並且能煥發它、喚醒它。(2)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一種人性化,和諧化的關係。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承擔著各種社會角色,每一種角色都含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如關懷者、照顧者、提問者、諮詢者、引導者、合作者,也可以是夥伴、長輩、長者。魏書生把這些角色的作用融入到他的六步教學中,通過一起學習,一起討論。實現了教學相長。

  第三,也是最本質最核心的一點,他的教育管理以道德為基礎。

  他把全體師生引向具有社會價值的善意的目標,通過日復一日的有計劃,有目的,持之以恆的努力,達成這一目標。他啟示我們,今天的教育管理注重隱性目標,要有耐心,有韌勁兒。再者,他把教育看成一個共同體,把人與人的關係看成是互助互愛的關係,用科學計劃管理共享互惠,用賦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下面介紹幾種具體的做法:

  1、學校管理的三個系統,(一)計劃執行系統。(二)監督檢查系統,有自檢、互檢、責任人檢、集體檢、管理者抽檢。(三)總結反饋系統。有學生反饋、教師反饋、校長反饋、家長反饋、社會反饋。

  2、課堂教學十條要求:

  (1)教務處嚴格查課,不得出現漏課現象;嚴把備課關,備課本由教研組長(或備課組長)簽字,簽字後方可上課。要求一課一簽,要有提前一周的備課量。

  (2)教學目標(包括作業)要分高、中、低三個層次,教學面向全體學生。

  (3)課堂提問要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每堂課學生髮言不少於10次。

  (4)課堂上學生動口、動筆、動手時間不少於10分鐘。

  (5)教師講課不得超過全課堂的二分之一的時間(小學不得超過15分鐘)。

  (6)學生課堂違紀,要求課後處理,課堂上批評違紀學生不得超過20分鐘,避免矛盾激化,不能因此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

  (7)下課前,對授課內容(圍繞重點)要有總結(師生均可)。

  (8)針對學生實際,留不同質量的作業,不增加學生負擔,杜絕懲罰性作業(力求作業最佳質量)。

  (9)下課後10分鐘,和學生一起活動,聽取學生意見,及時反饋。

  (10)每節課後,在教案上總結一句話(成功或者失敗之處)。

  3、培養學生“八大學習習慣”:(1)定計劃的習慣。(2)預習的習慣。(3)適應老師的習慣。(4)自己留作業的習慣。(5)自己出考試題的習慣。(6)整理錯題集的習慣。(7)篩選資料,總結學習經驗的習慣。(8)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

  4、承包“責任田”。在班級里,每名同學都有自己的“責任田”。把班級所有的事情都承包給學生,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來承包一塊“責任田”是魏書生管理班級最有效的一種策略。通過讓學生充分行使“主人”的權利,最終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圍。

  5、最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盤錦,各級各類學校廣泛深入開展了以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計劃、自我鞭策為內容的自我教育實踐。

  (1)每天一格言。具體做法:抄錄格言是學生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而且全班同學輪流做,每個人都有機會。每天早晨,由值日班長在教室黑板的一角,摘錄一則格言,並寫明格言的出處,由哪個學生摘錄的。

  (2)人人都有座右銘。在盤錦市每位中小學生的書桌的右上角,都擺放着自己的座右銘,座右銘上有三部分內容: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自己要追趕的本班同學的名字;針對自己的思想弱點寫一句醫治這一弱點的格言。

  (3)讀名著。每人手中都有一本英雄、偉人的故事書。很多學校,教師將讀名著與“一分鐘演講”結合起來,讓同學們在閱讀中受到了精神的陶冶。

  (4)寫說明書。學生總免不了要犯錯誤,犯了錯誤,不是批評責罵,更不是寫檢討書,而是寫說明書。例如:盤錦市二中某班一位學生的說明書:

  老師,我不會再欺騙您了。

  自習課已經開始了,我和其他同學們仍在閑聊,等班主任進教室,我們趕緊裝作一副努力讀書的樣子,在老師巡視了一番,笑着離開了。

  晚上回家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在今天的自習課上,我不僅違反了課堂紀律,而且欺騙了老師。作為班級的一員,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維護班級的榮譽。在自習課時講閑話,不僅影響了其他同學學習,還給班級造成了不良影響。

  現在,我懷着愧疚和懊悔的心情寫下這篇說明書,我深深地認識了自己的錯誤,知道一個人的成長最重要的是自我教育,我要把這件事銘記在心,以後堅決不在課堂上說閑話,努力學習。

  (5)“新我”戰勝“舊我”。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經常引導學生自我比較,今天的我與昨天的我有何進步,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自覺約束自己,以便找到“新我戰勝舊我”的成功,從而享受到無盡的樂趣。

  (6)寫日記。盤錦市的每名學生天天都要寫日記。日記,是對自己學習、生活的一次次感悟和思索,更是對自身修養的培植和訓練。循序漸進,貴在有恆,這就像是道德的長跑一樣。

  例如,盤錦市一完中一位學生的日記: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

  把日記稱之為“道德長跑”,是因為它是一個人道德素養的體現。我以前不愛寫日記,把它視為負擔,久而久之自己也變得懶惰,老師都不嫌麻煩,一遍一遍地督促我寫日記。現在,一天不寫日記就不習慣了。因為那是我情感和價值觀的真實流露,而且堅持記日記的習慣讓我的品格逐漸獨立和堅韌起來,潛移默化地培養了我持之以恆的毅力。凡事堅持終可貴,不做半途而廢人。

  6、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對於轉化後進生,魏書生有着豐富的智慧。

  (1)互助“結對子”。互助“結對子”就是學校領導、老師、優秀生都要與“後進生”結對子兩人互助、有計劃、有辦法、有監督、有總結、有表彰。在團結友愛的氛圍中攜手並肩,共同進步。

  (2)幫“後進生”找長處,壓擔子。

  (3)走進家門,叩開心門。

  7、六步教學,讓課堂更為精彩。

  魏書生老師提出了“課堂教學的六個步驟”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

  (1)定向:確定這節課的學習重點。每節課的學習重點既從本節課的角度看,更重要的是從單元,從整冊書,以至從學科總體知識的角度看,從期末複習的角度看。

  (2)自學:目標明確,學生可以駕駛着自己思維的汽車向目標行駛。

  (3)討論:經過自學,大部分難點可解決,不能解決,自己記下來。前後左右4個人為討論組,研究自學過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難問題。

  (4)答疑:分組討論,仍沒有解決的問題,則提交全班同學,學生如果會,則由學生解答,學生不會,則由教師解答。在答疑時,可提出教學重點所列的問題,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讀書時發現的疑難問題。

  (5)自測:自我測驗。測驗方式不同,學生可以根據學習重點自己出題,自己答自己出的題;也可以請一名同學出題,大家答;也可以教師出一組試題,或做教材後面的練習題。

  (6)自結:學生自己回憶總結這節課學習重點是什麼,學習過程有幾個主要環節,知識掌握情況如何。

  胡祥雲

  2010 年1月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學習郭思樂、魏書生教育思想心得體會 標籤:三生教育 軍訓心得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