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
一口氣讀完薄薄的這本書,忽然發現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只是覺得這些道理自己早就明白,甚至本身就是自己做事的思路。當時以為是作者同是社會學出身,所以思維方式相同而已。可後來參加了“結果導向”的培訓后,這才明白原來是因為自己本身做事風格就比較偏向“行動型”。但自己又不是單一的“行動型”,所以有時會自我矛盾,有時對於自己的想法不夠堅持。但無論怎樣,我的思考路徑還是以“結果導向”為主線的,也正因為如此,我發現最近讀的書中的很多理論或者說觀點都能用《請給我結果》一書的精華思想“結果心態”來解釋。以下就選取了一些自己比較受啟發的觀點進行了再理解。
1、“在微利時代,不是創造利潤,而是創造顧客。”(《細節決定成敗》)利潤是結果,但是短期利潤相對於長期穩定的利潤而言,就只是任務而已,而長期穩定的利潤就來源於不斷擴大的客戶群。這正是《請給我結果》一書中第一章的核心思想“不要任務,要結果”的體現。
2、“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細節決定成敗》)注重細節似乎已成為眾所周知的黃金定律,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弄得明白到底細節是依存於過程還是結果。我認為不是追求過程的唯美,而是追求細節造就的高質量結果。也就是說,不是追求某個階段的高分,而是追求整個過程無差錯所達到的效果。正如書中所說的“商業規則,無論多少分的過程,零分的結果就是失敗。在實踐中,你所做的事情如果錯了一分,那麼你可能只得到零分,其計算公式是:100-1=0分”,所以要求我們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必須注重每個細節以達到所要的結果。
3、工作中的熱情來源於精益求精的結果要求。《細節決定成敗》中有這樣一段話:“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我的理解是,工作中做了不代表做好,所謂水滴石穿、鐵杵磨成針,長期堅持做才能出結果。為了有效果,水不能只滴幾下,鐵杵也不能有一搭沒一搭地磨兩下。“不要給自己太多借口”,更不要太容易寬慰自己說:已經嘗試了,不成就算了。“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這種“結果心態”才能讓我們對於工作有更大的熱情和激情。
4、“我不為錢工作,要錢為我工作”,這是《富爸爸,窮爸爸》中所要宣揚的主要思想。其實這用“結果心態”似乎就更容易理解:我們的目標,也就是思考的始點,是增加收益表中的收入。錢以負債的形式存在,如貸款買的自用房產、車產等存在時,是會增加支出、減少收入的,而錢以資產的形式存在,是可以增加收入的。為了達到目標,我們顯而易見會增加資產,這就是“用錢為我工作”,而不是為了房和車疲於奔命。可見,結果導向的思路給了我們一個簡潔的理解方式,把很多複雜問題簡單化,更容易分析,並付諸實踐。這正所謂“心態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
《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2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