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喚醒》讀後感——談談後進生的轉化
最近讀了楊聰老師寫的一本書——《教育即喚醒——走近問題學生》,讓我對教育這一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
雖然從教已經12年了,但對於教育認識還一直停留在成績和學生的品行這一層面上,總感覺費盡心思使學生的成績上來了,學生在班上不犯什麼大的錯誤就是好的教育了,其實,教育還有另一個層面,那就是“喚醒”.《教育即喚醒》這本書中,楊聰老師記錄下了他與後進生相處的點點滴滴,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喚醒學生心靈,使後進生真正愛上老師、愛上學習。
書中《蒲公英的約定》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中,讓我感嘆楊老師成功“喚醒”幾乎人見人厭的徐龍的良苦用心,並傷心徐龍的悲慘命運。徐龍短暫的生命,讓我深思教育的目的。學校生活不是徐龍的全部,但和楊老師短短一年的相處中,卻是徐龍一生中心靈最絢爛的時光。對於學生來說,成績真的比什麼都重要嗎?我要說不,學生更需要快樂。我並不否認學生應當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但對於後進生,他們真的需要更多的關懷和愛護。他們覺得學習吃力,在家長、教師的高壓政策下苦苦掙扎,對學習心懷排斥,以至於他們在班上的言行舉止都會產生負面的變化,如何能夠好學、學好?他們比優秀學生更希望享受成功的喜悅和心靈的釋放。所以作為教師,要轉化後進生,就要先釋放他們的心靈。
《你會遇見誰》中小童的故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兒園就被老師定義為頭腦遲鈍的小童,終於轉到城裡一所非常知名的學校,爸爸媽媽終於看到了希望。可是,教學成績重壓下的老師,根本沒有足夠的耐心來關照小童,成績不理想,小童一次次被老師罰站、羞辱,還常常被為生活所困的媽媽惡語相加,小童對老師、對學習充滿了恐懼。後來無奈地轉回鄉下,由當老師的表叔介紹進入了表叔所在的學校,表叔特意將小童安排進了朋友的班級。親切的表叔老師給年幼的小童帶來一絲希望。經過老師的補課,小童雖然有了一點點起色,但還是沒能擺脫老師對他成績的苛求,老師把他看成是甩不開的包袱……最後,當老師因小童逃課而罰他進辦公室時,小童毅然選擇了回家,不來讀書。幸好表叔決定下學期送走畢業班,就轉到低年級來帶小童所在的班,才讓小童對老師、對學校沒有徹底絕望。這真的是一件令人痛心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在現實中可能還有存在。教師“唯分論”、過分嚴厲,而不去關注學生的身心,會使學生感到厭學、對老師疏遠,不自信,這將會貽誤學生的一生。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最需要教育的對象是後進生,教師如何面對後進生,將決定着是給他們打開一扇窗戶,還是關閉一扇大門。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教育是片面的,如果學生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學習,即使被老師、家長逼着提高一點點分數,又有什麼意義呢?給老師家長帶來一時的喜悅,卻給孩子的心靈留下了創傷,而且這種提高是沒有源動力的,不可持續的。所以,教育需要喚醒,喚醒後進生的喜好、喚醒後進生的心靈,讓他們先敞開心扉接納老師,對待學習懷有快樂,才會有信心去面對,才會取得真正的轉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