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兒時至今讀它千遍未厭倦的恐怕只有《基督山伯爵》了。小時候不明白為何作者在復仇快要完成時轉而指向仁慈和寬恕,因為同情愛德蒙·鄧蒂斯的遭遇而期盼完美復仇的我總是跳過結尾,曾經認為書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基督山展開的復仇過程。而伴隨成長我終究明白,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於同一顆心裡的。
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等待,有的等待很甜蜜,有的等待很苦味,有的等待畏首畏尾,有的等待黯然無果,有的等待遙遙無期,有的等待煎熬又折磨。愛德蒙·鄧蒂斯在伊夫堡里暗無天日折磨又無奈的等待讓他斷不了念想又無法確定,心中一次次燃起希望又被雨澆滅,幾乎將他逼上絕路。於是上帝派來了法利亞長老,揭開維爾福、道格拉斯、費南看似高尚真摯的外表下隱藏的卑鄙和狡猾,拉開復仇的序幕。“無情的教訓教會人用怎樣的眼睛才能觀察危險,用怎樣的忍耐才能忍受痛苦。”覺醒的人只有一項義務:活着,出去,扳回一城。
越獄后的愛德蒙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重遇美塞苔絲掀起書中另一個小高潮。時間帶走青春的翅膀,卻留下一條多情的尾巴,就像上帝能把悲劇變成喜劇,也能把喜劇變成悲劇。深愛愛德蒙的美塞苔絲看到完全沒有當年水手影子的伯爵時,彷彿有心靈感應一般,反覆想起關於舊時愛人的回憶,又反覆告訴自己,清醒啊,記憶已是過去,怎麼能靠那些短暫的感覺反覆取暖呢。曾經經歷過的一切,雖然不會消失不見,卻也無法重來,錯過的,會變成遺憾,有的可以填補,有的不行。即便後來確定了基督山伯爵就是曾經的愛人,自己也已失掉了能夠相認的身份。時日漫長,已不復當時模樣。嫁與仇人為妻,卻成就一位偉大的母親,是大仲馬對美塞苔絲悲慘而又高尚的命運安排。
在愛德蒙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重返馬賽后,作者花費大量的筆墨渲染他平靜、客氣、冷漠的性格特徵。只有他自己心裡知道,如今的平靜與冷漠是用多少惶惶不可終日換回來的,此時此刻的波瀾不驚,又曾幾乎被多少波瀾淹沒,所有的挫折與傷痛、所有的經歷加起來,才成就了今日的他。這是一條重要的人生經驗:他怎麼對待別人,只說明了他曾經如何被別人所對待。變得強大也並非他的本意,而是生命中所有的苦楚、所有的打擊和挫敗告訴他,除了強大再沒有其他選擇。曾經以為自己無路可走,後來發現,也許命運就是要他拋棄所有原先想要的,而踏上一條他從未想過也從未覺得會令自己心動的路。他的靈魂,在痛苦中學會微笑。
不管一個人曾被傷害地有多深,總會有那麼一個人出現,讓他去原諒之前命運對他開的玩笑。這個人就是海黛。“筆直的鼻子,珊瑚似的嘴唇,珍珠般的牙齒”,是大仲馬賜給基督山伯爵的一劑良藥。或者說,是愛情的力量溫柔了伯爵堅硬的內心。心原本是柔軟開放的,不會破碎,會破的東西都是因為外表有堅硬的殼將它包裹。最後對復仇的放棄,並不表示他的軟弱,只是他的心變得柔軟和謙卑,是憐憫自己和他人的開端。他從復仇和愛情里學會了悲憫,學會更溫柔地對待生命。往事如昨,但心境已經不一樣了。誰又能說這份柔軟和悲憫不是高尚和善良的?
可以說,大仲馬將基督山伯爵塑造成了一個幾近完美的人物。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從此就是為了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然而在報復仇人時,他從未被仇恨蒙蔽雙眼,他的良知從未泯滅,他的人格依然高尚。他敢愛敢恨,復仇也徹底,報恩也徹底。當他竭盡所能、默默支持莫雷爾一家逃脫困境時,當他從一雙沾滿血腥的手中救出仇人的女兒時,當他答應美塞苔絲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她兒子的生存時,這個高貴的靈魂閃爍着金子般的光輝,令人感動。哪怕被人誤會,他也從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是為了報恩而來。在達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選擇悄然地放棄所有財富,遠走他鄉。
或許在作者筆下和基督山心裡,一切人工的東西在上帝面前都顯得那麼蒼白。短暫的,究竟是日升日落還是人間煙火?在結尾處,大仲馬藉由基督山伯爵寫給莫雷爾的信表達了他對上帝的無限敬畏:“世界上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只有一種境況與另一種境況相比較。只有那些曾經在大海里抱着木板經受凄風苦雨的人,才能體會到幸福有多麼的可貴。盡情的享受生命的快樂吧,永遠不要忘記,直至上帝揭露人的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以前,人類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等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