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喚醒》讀後感
在我校讀書月活動中,學校給每位教師購買了一本書——《教育就是喚醒》,從書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書。我利用課餘時間拜讀了這本書,說心裡話,確實學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遇到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看了這本書後,有些問題也就不算問題了。彭興順教授這本書共有八講,主要是從教師和家庭兩個環節闡述教育。其中我印象較深的是第二講和第五講的內容。
現在我就第二講《發現教師職業之美》和第五講《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習慣》的內容談談我的感想。第二講開篇就問:我們做什麼樣的教師才是好教師?好教師的重要條件是什麼?答案有愛心、能力、專業素質、責任感、親和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意等等。大家都說的不錯,教師除了具有這些條件外,彭教授認為就是"愛教、會教"四個字。我也挺贊同教授的說法,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是愛學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書中把教師分為幾種類型:第一種,生存型教師——無奈的苦涯,看書中所舉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實我在教學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較消極或被動教學,把教師的工作看成無可奈何的選擇,我是不是要重新認識我的思想問題呢?改變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這份工作看作是一種享受呢?第二種,享受型教師——吃苦也是享受。有時想老師應該懷着滿腔的熱情投入工作,並在教師這一平凡的職業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教師快樂地與學生交往,欣賞地享受着自己教學中的成就。學生成長,教師快樂。我現在的教學中,基本能達到這種類型的教師,和學生們在一起很快樂。愛孩子、愛學校、愛事業——而當教師。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詩》中說:"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樂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種生活的詩意;你能從平凡中品味出偉大,從失敗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讀懂每一個孩子的臉龐,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心房;你會驚奇地發現:幸福從此熙熙攘攘。"看完名人所說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第三種,發展型教師——創造的快樂。作為這一類型的教師,我們確實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師的工作中,我們都應把教師看成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教師要從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進步。如果教學沒有反思,讓自己的認識停留於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觀念。教師在教學中,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思想、新理論,更新自己的觀念,自覺調整決策與行為,在提高認識水平的同時也爭取實踐的成功。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在《漫談邊教學邊研究》一文中說:"他在教學中始終處於發現和創造的激情中,始終處於體驗與享受教育教學的幸福與快樂中,職業道德更為堅定,專業精神也不斷豐盈。"我們在工作中就缺少創造性及研究性教學的精神。
書中第五講《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習慣》,不管作為家長,還是教師,在我的生活及教師生涯中,我認為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是很關鍵的,尤其是小學的前三年和中學七年級是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關鍵幾年。蘇聯作家烏申斯基所說:"良好的習慣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第五講主要從三個方面談到良好習慣的培養,好習慣成就好人生、不良習慣成因分析和如何培養良好習慣。良好習慣有利於事業發展,有利於家庭幸福。不利成長的家庭環境是學生不良習慣的發源地,許多不良習慣表現在孩子身上,根源卻往往是在家長身上。一是家長缺少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意識,認為樹大自然直,未能抓住機遇的最有利時機。二是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孩子們所做的事情都讓大人做了,表面上是在幫助孩子,實際上卻在阻礙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三是有的家長雖然想培養孩子良好習慣,但是缺乏有效的方法。另外,存在缺陷的學校教育也是學生不良習慣的生長區,在家庭中的不良習慣帶到學校,學校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孩子的其它方面,不良習慣一直延續下去,後果在不斷蔓延難以收拾,並且老師的習慣也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學生。最後,不盡如人意的社會影響是學生不良習慣的助推器。本講中的第三部分是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在書中教給了我們很多,例如,以身作則,良好示範(舉了很多這方面的例子);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強調四個字:開始,堅持。在教育中行為習慣的要抓住兩個轉化,即從認識向行為的轉化,從行為向習慣的轉化。學生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要有以下的習慣的養成:1.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均衡營養;2.作息習慣:早睡早起,形成規律;3.自理習慣:力所能及,自強自立;4.學習習慣:積極主動,步步為營。習慣的養成要講求科學,循序漸進。教育要從家庭開始,家庭教育也是一門學問(好好學習,好好經營自己的家),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頭事。
我看完的這本書後,從書中學到了很多,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一種學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些問題是我們家長所犯的通病。看完書,自己有所反思,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需要改正,掌握正確的方法,教育我的學生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