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教育就是喚醒讀後感3篇

教育就是喚醒讀後感3篇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教育就是喚醒》讀後感(一)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鼓舞與喚醒。"教育的功能就是喚醒人們心靈當中最美好的東西,使人性發出燦爛的光輝,喚醒人們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使蘊藏在人們腦中的巨大潛能得以開發,喚醒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深切感悟,使人們在創造生活中享受幸福人生。

  通過讀完本書我深有體會,深深地感悟到:喚醒孩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作為老師,我們要具備教師的職業道德,"業不精,人師之大忌;德不正,為人師之大害。"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們必須始終敬畏道德規範,自覺踐行師德規範,提升自我心理素養。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要做一個"愛教"、"會教"的好老師。

  自古以來,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為老師也一樣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成才成功。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孩子們的差異參差不齊,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通過對本次的學習,讓我明白了教育不僅僅需要愛,還需要愛的智慧,愛的科學和愛的藝術,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暫時沒有教好的孩子!因此,用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童心、責任心和信心。教育孩子的過程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要學會觀察,善於傾聽,及時做好家訪,其次,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最後要親近孩子,"親其師,信其道",說明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再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對於學生要做到關懷、寬容、關注和賞識。

  "良好的習慣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這是烏申斯基所說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所以說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對於孩子的教育過程,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過程,導致孩子不良習慣養成的原因有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所以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作為家長、老師以及社會,都應該給孩子做好示範,以身作則,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並且在引導的道路上要講究科學,循序漸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樹立自信心,每一個孩子都是潛力股,老師應該用發現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每一位孩子,善待孩子的優勢智能,並去開發他的潛能,給孩子提供成功的動力,這不僅僅只是老師的任務,也需要家長的共同配合,引導孩子樹立人生的目標,增強自信心理,激勵孩子對自己的目標付出實際行動,並一步一步為之奮鬥,最終走向成功。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用美德去佔據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裝滿寬容上路,始終守住誠信,還要教會孩子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孩子的心是一塊奇怪的土地,需要老師、父母與社會去共同灌溉,讓孩子的心靈沾滿了美德。

  因此,喚醒孩子是一項艱巨的工程,需要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共同努力。

  胡曉紅

  2016年5月

  《教育就是喚醒》讀後感(二)

  假期里我認真的閱讀了彭興順《教育就是喚醒》這本書,這本書讓自己感觸頗深。正如書中開篇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是的,喚醒,一詞用的十分貼切,教育就是喚醒人們心靈最美好的東西,喚醒人們自主創新意識,喚醒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深切感悟,也喚醒我們對教育的思索,對今後工作的思索。

  教師要首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做好榜樣,用美德佔據孩子的心靈。教師的師德要在愛中體現。教師對學生的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教師要具有無私的愛,必須高度重視個人修養,端正教學思想,更新知識結構,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常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每個孩子都是母親的寶貝,多年的小學教育工作中我也如同對自己的女兒那樣對一切孩子,這就使我深深體會到,情系學生,像母親一般熱忱地愛每個孩子,這樣你就會感到有意義,學生身體健康,快樂,學習進步,你就會喜悅,就能感覺到工作的快樂。

  教師要寬容的對待每一位孩子,當然也要嚴寬適度。對學生的承諾要兌現,講誠信,懂得感恩。總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才會為人師表,為學生樹立楷模,才能談及教育。

  作為小學教師對學生的習慣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這關係到學生今後的學習,所以我們更要注意孩子的習慣養成。個人成長過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只有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續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師一定做好學生的在校習慣教育,並且與家長共同,使之積極配合做好其他的教育工作。

  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問,教給學生有用的知識,更要教會他們思考,教會擁有知識的方法;不僅要一顆慈母之心,將自己所有的愛都奉獻給我們的學生,還要用自己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不僅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要平等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僅要不斷鼓勵每一位學生,給予他們自信,還要不斷發現學生進步的軌跡,肯定他們努力的結果……讓我們給孩子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訓斥;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賞,少一些打擊,那麼你的寬容、關愛、欣賞就會澆灌出一片生機和蔥綠,讓每一塊金子都閃閃發光。

  做老師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人記住,更不是為了讓學生感謝。但讓學生終身難忘的好老師,就是對從事這份職業的最高獎賞。教師的工作是寂寞的,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在燈下面對潔白的四壁,靜靜地守候寂寞,撲去心靈的塵土去守望教育,構築教育的理想,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在黑夜裡瞑思苦想,悄悄地等待成長, 揮去眼前擋住我們前進的細沙,追求教育的真諦。

  讀後這本書細細反思,正如書中自序所說,我感覺到教育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壓力,更是一份動力。對每一位孩子不敢說放棄,也不能說放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激勵喚醒,讓每一花蕾努力綻放,我們努力做好園丁。

  《教育就是喚醒》讀後感(三)

  讀過此書後,感覺到這是一本好書,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

  首先,我們應該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

  一、科學的質量觀:

  1、追求可持續的質量——既要重視學習成績,更要重視人格塑造、能力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

  2、追求整體的質量——面向每個孩子,着眼於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最好的發展。

  3、追求和諧的質量——以人格教育為核心,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不一定是均衡發展的,但一定要協調發展。

  二、多元的人才觀:語言智力、數理智力、節奏智力、空間智力、動覺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等。有一首詩寫到:駿馬能歷險,犁地不如牛;堅車能負重,渡河不如舟;生材貴適用,勿復多苛求。對於學生,不必強求。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三、發展的智力: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

  我很喜歡書中寫到的這個故事: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新澤西州市郊一座小鎮,有一個家長、老師和學校幾乎都要放棄了的班級里,一個叫菲拉的女老師接了這個班。新學年開始的第一天,菲拉出了一道選擇題:

  有三個候選人,他們分別是:

  A、篤信巫醫,有兩個情婦,有多年的吸煙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經兩次被趕出辦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約一升的白蘭地,而且曾經有過吸食鴉片的記錄;

  C、曾是國家戰鬥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習慣,不吸煙,偶爾喝點酒,但大都只是喝一點啤酒,年輕時從未做過違法的事。

  菲拉老師要求大家從中選出一位在後來能夠造福人類的人。毋庸置疑,孩子們都選擇了C.然而,菲拉的答案卻令人大吃一驚:A是富蘭克林、羅斯福,身殘志堅,連任四屆美國總統; B是溫斯頓、丘吉爾,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是阿道夫、希特勒,一個奪去了幾千萬無辜生命的法西斯惡魔。菲拉老師接著說:孩子們,你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過去的榮譽和恥辱只能代表過去,真正能代表一個人一生的是他的現在和將來的所作所為,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來吧,從現在開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想做的事情,你們都能成為了不起的人才……

  正是菲拉的這番話,改變了26個孩子們的命運。許多孩子後來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令人驕傲的成績。

  這個故事適合講給學生們聽一聽,特別是那些對自已、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的孩子們,也許這個故事真得可以改變一個或幾個孩子的命運。

  我們老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前途,對學生充滿信心。學生是金子,老師要想方設法讓他閃光;學生是礦石,就將他鍛造成鋼鐵;學生是泥巴,就將他燒製成磚瓦。這樣,在素質教育的園地里,就能實現讓每一粒種子都破土發芽,讓每一株小苗都茁壯成長,讓每一朵鮮花都自由開放,讓每一顆果實都吐露芬芳。能讓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教育就是喚醒讀後感3篇 標籤:春晚觀后感 教育的智慧 愛的教育 三生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