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並非老師,而是一家副食公司的臨時工。
王老師是老牌子高中畢業生,畢業后當過幾年民辦教師。在教書的過程中,一個好機遇讓他到了縣國營副食公司當上了正式工。
王老師能到副食公司工作,確實讓人另眼相看。因為計劃經濟時代的副食公司是個令人羨慕的好單位。舉個例子說,當時單位里的一名會計,曾經有調到財政局工作的機會,但她不願意去。公司的一位副經理,組織上準備調他到煙草專賣公司當副經理,他不去,調他到一個鄉當鄉長他還是不去。當年副食公司的那個紅火勁讓今天的食品人無法想象,因為購買許多緊俏商品時需要批條子、找關係。
來到副食公司后,王老師因為有文化而成為了一個幸運人物。商業局選送一批人到省城商校進行培訓,其中就有王老師。結業后,王老師當了這個公司的保管。據說,局裡準備過一段時間還重用他呢。
文化人出身的王老師很單純,單純得甚至有些幼稚。對於一個商人來說,這種秉性可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而這個致命的弱點,也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
在一次報廢破損商品時,他的頂頭上司——批發部主任暗示他,讓他多填了報損單,並夥同他的另兩名同事私分了這部分多報損的商品。
沒想到東窗事發,這件事受到了追查。
涉案的人找到他說,因為在票據方面沒有問題,所以只要大家共同咬定,不承認這碼事,就絕對不會出問題,並且說這是考驗一個人品質的時候。
迂腐的王老師又一次聽信了別人。在追查過程中,別人都交代了,而且把責任都推到他的身上,他卻因拒不交代問題而成為錯誤性質最嚴重的一個。結果,那幾人都只是寫了個檢查不了了之,他卻被開除了公職並且坐進了監獄。
出來后,同事、朋友們都同情他,替他說情,王老師又重新回到了副食公司。
今非昔比,王老師從走紅人物變成了負責給單位看大門,收發郵件、報刊,打掃衛生,幹些雜活的臨時工。
經歷了這場變故后的王老師很有些落魄。但是大多數人並沒有怎麼低看他。他的那幾分“仗義”,讓不少人還是從心裡敬重他。因他有過當老師的經歷,單位的職工就都開始叫他王老師。這樣的稱呼也避免了一些交往中的尷尬。
時間長了,王老師倒也欣然接受了這個稱呼。
工作空閑的時候,王老師喜歡看報刊、書籍。只是這時的他,已不能看其所好了,只能是碰到什麼看什麼。
門房是閑散人集中的地方,經常有許多人在這裡窮聊,很有些像今天的“沙龍”。一開始,王老師不太說話,只當一名聽眾。後來卻成為了這個“沙龍”的主角。因為王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閱讀習慣,他講的故事詼諧幽默,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一針見血,對時事的評論辛辣、尖刻。來他這兒的人既得到了快樂,也受到了某些教益。許多人都願意來這裡打發時光,也聊些東家長西家短的瑣事。。王老師也因此在滔滔不絕的講述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某種享受,日子倒也過得愜意。
不知從哪一天開始,王老師忽然變得被人討厭了起來。儘管人們還照樣去他那裡。
領導們厭惡他的那些見解,普通人覺得他多嘴,因為總是在他的“隱私”故事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事情導致的結果,是能夠得到的一些照顧漸漸沒有了。王老師的日子開始變得艱難了起來。
儘管如此,王老師憤世嫉俗的性情沒有改變,卻是有增無減,日益明顯。
北方的露天廁所在冬天裡容易結冰,可上廁所的人卻不以為然,隨地大小便。這樣一來,就給打掃廁所的王老師帶來了不便。王老師就在廁所的牆壁上寫上了“大小便請入池”等字樣。來人看見上面的字是王老師寫的,便不加理會,有些人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王老師就又在旁邊題詩一首:“哪位先生脖頸疼,天天小便不入坑。快去醫院瞧一瞧,不然失了性功能。”看了之後,讓人忍俊不禁。
經濟體制改革,給王老師的命運又一次形成了衝擊。公司因經營狀況不佳而窮途末路,不得不進行改制。王老師自然成為精簡人員的首要目標。
就這樣,王老師就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副食公司的“休閑沙龍”也銷聲匿跡了,失去了昔日的熱鬧氣氛。人們的心裡總覺得少點什麼,突然變得空落落的,一想到王老師,不禁有些遺憾,也帶着幾分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