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7月份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參觀了上海世博會,這次世博之行讓我受益匪淺!
我是上午十點不到從浦西西藏南路地鐵站上來的,大隊等開門的人潮已經分散到園內各個角落,我得以從容安檢入園,左首是E區的城市案例館,右首是D區的企業館。我的計劃是先E區,看一些成功的城市改建案例,再打一場渡江戰役,到浦東靈活機動,盤桓至晚間九十點鐘,試水之旅即告結束。案例館已經人頭攢動了。我看了聖保羅、杜塞爾多夫、布拉格、蘇州、威尼斯、本地治里、亞歷山大、開羅、博洛尼亞、馬爾默、日內瓦/蘇黎世/巴塞爾、畢爾巴鄂、巴塞羅那、麥加米那、羅訥—阿爾卑斯、阿爾薩斯、寧波騰頭、成都案例,各有各的特色。滕頭館勝在外觀,舊青磚和竹片組成的牆面比較特別;阿爾薩斯館擁有綠色植物和瀑布兩面外牆,和一個瀕水露天餐廳;成都館是個開放的活水公園,還模擬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亞歷山大和開羅館陳列古埃及文物;日內瓦/蘇黎世/巴塞爾館是城市水處理;威尼斯、巴塞羅那、畢爾巴鄂這些館全部的存在意義只是給人蓋章。
杜塞爾多夫館內容很詳盡,一個沒落的港口搖身變成充滿現代藝術氣息的宜居城市,這期間自然充滿艱難,但是看那結果,再困難也值得。現在外灘的改造想必是以杜市萊茵河大道改造的模式為藍本,不過人家更徹底,硬是把整條通街大道全部塞到地下,上面搞成城市公園,把萊茵河和杜市老城連成一體。而外灘,只是把部分交通流量埋到地下。
布拉格館很小,把布拉格老城裡著名的查理大橋和橋上的雕塑縮小搬過來了,還在橋邊配了巨幅的實景照片,中歐的古典別緻頗能體現出來。
本地治里是我最喜歡的館,美麗的印度婦女盛裝且親切地與每位參觀者招呼。展館一角全是殖民時期家庭老照片,另一面牆是本地治里600年歷史。看完介紹才知道,本地治里居然是法國殖民地,一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才回歸。該地在印度西南角,與法國在其他地方的殖民地都離開八隻腳,他們是如何擋住虎視眈眈的英國人和洶湧的民族浪潮,一直挺到六十年代的呢?展館其餘地方均是當地民族建築和古老街道的整修介紹,配有前後對比照片,色彩的使用相當大膽。中國籍的講解員穿着印度白袍子,介紹得很用心。只是,展館里很少的人,完全配不上印度人的用心程度。
下午,我隨處亂逛,凡門前無等候大軍的場館皆是目標,戰鬥成果僅僅是太平洋聯合館、非洲聯合館、烏克蘭而已。兩個聯合館中,只要挑2-3個展台看一下就好了,千國一面,幾張照片,幾個手工藝品、土著風格的圖騰雕塑而已。也有那麼一兩個國家,派出混血風格的俊俏男女,着民族服飾,與參觀者親密合影,引來陣陣亢奮的尖叫。
黃昏,去了盧浦大橋腳下的后灘公園,原來是黃浦江邊的一處濕地,略略加工了一下,野意盎然,江邊的灘涂保存得很好,看得出是動了一番腦筋的。
終於熬到天黑,人彷彿少了一些,我排了70分鐘隊進入土耳其館。土耳其館一層是博物館、二層是電影院。博物館介紹土耳其6000年歷史,配有複製品雕塑、古老城市遺址,展廳中央一條華麗傳統長袍、一座巨型雕塑,都用鐵絲罩子保護起來。一側牆面安裝了幾十個電視屏幕,分別放映影片,內容涵蓋了公元前4200年古城遺址及電腦模擬的城市原貌,文物、流傳至今的城市引水渠道、中土文化交流歷史。形色匆匆的人們在每個展覽櫥窗前停留2秒鐘,拍了照片就走,去完成他們的蓋章之旅。我不知道這場世博嘉年華會給多少人真正留下印象。二樓是360度環幕電影廳,放的是伊斯坦布爾的街景,人置身其間彷彿身臨其境。
我又看了安哥拉、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館,之所以還是看這些非主流館,一是因為白天大排其隊的館晚上仍然人潮洶湧,二是因為那些小館,本來他們的資訊很難找得到,現在集中出現,機會難得;英法德美日這些國家,我們都是上趕着要了解他們。
第一次世博之旅結束,很開眼界,也有很多感想。從世博歷史上最多的參展國來衡量,中國確實令人刮目相看,誰也無法忽視了。但是細想,一部分展館明顯有些應付了事,不來怕得罪中國,重視程度明顯不夠。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們是否思考過:這個美好是循序漸進的還是透支了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從這兩年的城市建設來看,我個人覺得很多地方並沒有遵循這個主題。馬爾默案例館很詳細地介紹了城市水循環及利用的要點以及詳盡的數據,這是對環境和後代負責的做法,中國本就是個嚴重缺水國家,但我們用起水來就感覺水資源多到天天鬧水災的地步。世博園絕大多數地方將來要拆掉,但很多道路都按照永久設施的標準來建,混凝土澆築,不但浪費,也不利於地表水滲透循環再利用。園內種了大量時令鮮花和草坪,只是好看而已,既起不到調節小氣候作用,又要浪費大量水去澆灌;局部重點就好,不一定要遍地開花,面子只是一時的,重點是可持續發展,現在的做法有些背道而馳。
這次參觀世博會給我印象非常深,不僅讓我長了許多知識,還讓我大開眼界,了解了許多國內外的知識,這次世博之行讓我受益匪淺!
北京市康樂里小學 五年級六班 武愷毅
我和世博會 標籤:上海世博會作文 世博會作文 走進世博會作文 花博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