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寫雜文,我覺得它是個很輕鬆的文體,想些什麼就寫什麼。不必像寫議論文那樣,還得考慮自己是不是已經有了論點、論據,且論證充足。我想我最早見過的雜文應該是魯迅寫的,但我從前並不知道他寫的那些個文章叫做雜文。我只知道他的每篇文章每個句子每個字眼皆有深意,不管他用的句子多麼彆扭拗口,我都得把它背下來。我每每看到他的文章,第一反應都是痛苦,我得怎樣才能把這艱深的文章啃下來,因而也就沒什麼心情,研究他的文章究竟是哪個文體。
坦白說,魯迅的文章寫的不錯,撇去政治意義不談,他的遣詞造句都很精妙,讓人見之難忘,值得後人如此稱讚。我至今記得他曾造出的一個名句——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並不想去探討這句話背後的政治意味,我只是某天在放學路上,發現很多同學為了走近道,將草坪上踏出條小道時,我突然發現,這句話,講的真有道理!
雖然魯迅的文章不錯,但我覺得他的文章之所以為後人傳頌,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政治原因,簡單說,魯迅的文章里,寫出了滿滿的“愛國心”!愛國心,很重要,但拿它來評價一個人的文學素養,我覺得很不公平,也很不應該。
從前我並沒這樣的覺悟,直到初中時,語文老師說,魯迅本名周樹人,他還有個弟弟叫周作人,文章也寫得很不錯,但鮮少有人知道他,原因是因為他支持國民黨。我當時心想,魯迅這牛人居然還有個弟弟,想必也是位牛人,嗯,看來文學家站對政治陣營很重要哇!
韓寒曾在文章里贊過老舍,批評巴金文章平平。老舍,我很喜歡他的《駱駝祥子》;巴金,我知道這傢伙,我對他很有印象。回想起巴金的文章,想不出什麼特別的,我也覺得他文章水平一般,我覺得我的很多同學都能寫出這樣水平的文章。我之所以對他很有印象,是因為初中課本里載了他一篇文章,其中有個錯字,編課本的人很貼心,註釋說這是作者筆誤;後來高中課本里又看到這篇文章,這次連註釋都沒了,直接將正確的字印刷上。我當時心裡一陣呵呵。
我記不清這篇文章具體寫了些什麼,大約講的是讚頌夸父逐日、飛蛾撲火無畏的犧牲精神,反正老師是這麼講的!我一點兒也不在乎飛蛾撲火究竟是英勇無畏,還是只是愚蠢,我只是不懂,這老頭的文章明明寫的就不怎麼樣,憑什麼只因為他政治覺悟高,就受人交口稱頌,大肆刊登。果然,文學從來就是為政治造勢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