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要回溯到1998年的夏天。
那一年我七歲,讀小學一年級。放暑假后閑着無事,便到住在鄭公的叔叔家去做客。鄭公是老區公所的所在地,常住人口上千,算得上是一個歷史頗為悠久的農村集鎮了,雖然不大,卻很繁榮。
在我的記憶里,那年似乎是我第一次到鄭公,什麼都覺得稀奇。一天在集鎮街道轉悠轉悠,聽見一座門匾上寫着“鄭公劇院”的大樓房裡傳來鑼鼓聲和咿咿呀呀的唱腔。吃飯時告訴了奶奶,奶奶說:“哦,那是來了個楚劇團,在我們劇院演十幾場呢。晚上我們看戲去!”我要馬上就去。奶奶說:“這時他們已經演完了,要等到天黑了又會再演一場。”
於是我便急切的盼着夜幕降臨,不時的出屋去看街道上的路燈亮了沒有。終於,當各家各戶的燈光依次亮起來的時候,奶奶帶着興高采烈的我走出了家門。
走進劇院。嗬,劇院好大!裡面到處都是人,說笑的,叫賣的,人聲鼎沸。我感興趣的是熱鬧,還可以吃瓜子。不多時,一陣鑼鼓聲響起,整個劇院頓時安靜下來,像一隻無形的巨手指揮着似的,人們停住了一切活動,目光集中處,幕布緩緩拉開,幾個古裝的人物在台上紅紅綠綠的動。奶奶說:“今兒演的是《楊四郎探親》,就是那個楊家將的故事。”那時楊家將的事我不懂,我納悶的是:夏天我們已經恨不得打赤膊了,古人穿這麼多的衣服不嫌熱呀?而且,像他們那樣有話不好好說,還有什麼鑼啊鼓的叮叮咚咚吵鬧不休,唱的也不如說的聽得清楚啊……
那場戲的具體情節我並不很懂現在也大多記不得了,只知道當時一切都那麼的新鮮:鏗鏘的鑼鼓、悠揚的唱腔、古典的服飾、長長的水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後來很少能在舞台上看到戲曲表演了。只有有時候,偶爾可以在電視裡面看見一點,聽他們咿咿呀呀的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