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白雲飄飄網 編輯:zeimm

1、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長沙市第三十七中學 K107 陳湘玫

  給自己一份信心,如羅文一般用堅定的信念贏得未來的輝煌。——這是我寫在這本書上的警語。

  羅文,如鋼鐵一般的軍人。他不懼怕風雨,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他堅持完成了國家的使命。

  羅文,如標杆一樣的偉人。他的一次送信的任務,卻涵蓋了一個人所應該具有的所有的優良品質。敬業、主動、熱忱、忠誠,這些都是羅文用行動告訴我們的,一個人一生的一切都在這裡。

  其實每個人都懂的道理,只是不願意去做,不願意去想。可是羅文做了,想了,甚至他把那些優良品質帶給了我們。

  羅文的信條:沒有借口,立即行動。而書中的例子“我最近太忙了”、“對不起我幫不了你” 、“那不是我負責的事情,你應該去找xxx”,這些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太多了。看到這些的時候,彷彿看到了那個曾經在推卸責任的自己,“不是我,是因為xxx,我才這樣做的”,多麼醜陋的自己。《致加西亞的信》就活脫脫的把醜陋的我們曝光了。

  我突然發現,我們永遠把別人看的很透徹,一味的指責別人的不是,卻忘了自己其實也有這些陋習;我們永遠只會埋怨別人,卻忘了其實都是自己犯下的錯。好好反省,透過一切,看看最真實的一面,我們會發現自己有太多不足。

  《致加西亞的信》就像一面鏡子,他把你的表面,你的內心都顯示出來了,你可以選擇改正,最後會看到一個完整的自己,為什麼不是完美,因為人無完人,改正了這些,還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小錯誤,但是只有學會認識自己,才有可能完美。

  我們需要行動。作為一名高三的學生,為了我們美好的未來,我們需要行動,需要付諸一切去努力奮鬥,而不是空想該怎麼怎麼做,我們這一代的人,都太愛幻想,卻忘了只有行動才能實現你的夢想。我們需要的便是塢接口的行動起來。

  我們需要的是一顆堅定的心。擁有目標,不放棄。

  我們需要一份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完善自己,在這一年的努力里,也當是在為一年後的社會做做熱身,打好優良的基礎,對自己的目標負責。

  我們需要的就是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去迎接艱難的一年。

  美國總統不是評價這本書說:“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說了!”是的,瞭然一目的世界,你會懂的。


2、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讀《致加西亞的信》有感1500字

  以前聽說過《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但由於對敬業、忠誠沒有多大的想法,所以沒去讀這本書。我覺得敬業、忠誠、服從本應該是我們的職守,我們要做的就是執行,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取而代之的是工作上的浮躁、懶散、抱怨、急功近利等等。敢問,誰能做到像羅文那樣去送完這封信呢?這對我們來說應該很少人能做到,感謝教務辦領導這次推薦這本書讓我們學習,使我有機會細細領會這本書的精髓。

  讀完了《致加西亞的信》以後,我很感動,心裡也有一絲震撼,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向我們闡明了當今社會人們所需要的忠誠、敬業、服從、信用,現在的社會擁有這些的有幾個人?

  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年輕人以投機取巧為榮,工作上懶散、消極、懷疑、抱怨……這樣的情緒曾經在我的身體裡面蔓延,甚至到了無法消除的地步,還好《致加西亞的信》及時的來到了我的身邊,讓我真正找到自我,找到我當前真正要做的工作以及我未來的人生目標。因為一直以來我都是消極、懷疑、抱怨的態度在生活,曾經也因為自己的待遇薪水、生活的種種壓力、自己還養活不了自己等等一系列問題而煩惱,總感覺自己那麼忠誠的為他一心一意的做事,得到的卻是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的待遇,感覺自己是受害者,上當受騙,總是不去思考的去懷疑、抱怨我的老大,整天胡思亂想,是不是當初不該留下,是不是選擇工作上的一個大錯誤,在不停的後悔與掙扎中苦熬着,最終,不停的抱怨讓自己生活變得越來越緊張、枯燥乏味,自己的神經每天都在不停的跳動,失去了生活本來應該具有的色彩,失去了很多本來應該是我的機會,讓我一度陷入迷茫、痛苦之中。

  《致加西亞的信》上面是這麼說的:“如果你為一個人工作,以上帝的名義:為他干。如果他付給你薪水,讓你得以溫飽,為他工作——稱讚他、感激他、支持他的立場,和他所代表的機構站在一起”。我比較喜歡這段話,深刻的闡述了忠誠的意義,使我受益匪淺,每次再有那樣想法的時候,我都在不停的問自己,我忠誠了嗎?我付出全部了嗎?都投入到工作中了嗎?它將要一直影響我以後的人生。

  回想起剛踏入教學這行業,看着一群調皮搗蛋的孩子,確實沒耐心,就在一些老教師的不斷鼓勵和領導的關心下,讓我真正感受到教學的快樂。有一句話說得好,態度決定一切,確實是這樣的。

  自信,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才可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才能獲得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成功,因此保持自信和良好的心態是贏得成功的關鍵。在我們安海鎮里就有很多充滿自信的老師,就是憑着這份自信,讓她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如果在教學中遇到困難,我能把一些優秀的教師做為學習的榜樣,經常為自己打打氣,鼓鼓勁,肯定能創造一個個成功的奇迹。 而不是要求別人為你做什麼,要學着自己去發現,去探索,不要問為什麼,也不要講太多的理由說自己做不好,關鍵在於自己的努力!

  反思自已在工作中,因為缺少自信,不敢去做什麼,在做的過程中,總是憂慮重重,退三步,進三步的,中間還有三步的顧慮中。所以在教學的這兩年裡由於我自身的膽怯,我在事業中失去了很多很多,有時候也會感到壓力很大、遇到不開心的事等,回想起來,感到好笑。

  以前我一直以為我是有主動性的,做事情是積極的,但是讀了《致加西亞的信》后發覺,自己的那些所謂主動性根本不止一提,可以這麼說:是自己一直以來都在欺騙着自己,自己在給自己找的借口,為的是讓自己不做事情,自己心裏面也覺得理所當然。讀完這本書,讓我感到我們還存在着很多不足。不管是做人、做事,首先要有好的品行做基礎,另外的啟示就是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堅持不懈,不要總想做這件事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榮譽等。光說不練是得不到好結果。如果羅文總想着完成送信的任務後會成為英雄的話,可能完成不了這次的任務。應該說,羅文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並不在於他有着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是在於他有着優秀的品質:忠誠、勇敢、堅毅。正是他的這種優秀的品質,使他出類拔萃,創造出戰爭史上的奇迹,成為後人光輝的典範。


3、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從巴黎聖母院到羊脂球,從茶花女再到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說實話,對於國外書籍我真的不敢恭維,倒不是因為書本身內容的原因,而是因為外國的人名或地名總是讓我不知所云,加上翻譯的語言又如同懶婆娘的裹腳一樣又長又臭,所以要看懂一句非常簡單的話語卻要花費很大的精力。所以有些排斥國外書籍就是國為它讓人看的太吃力。

  若不是因為完成同學的使命,這本哈伯德著寫的《致加西亞的信》我是不可能觸摸的,不怕笑話,什麼加勒比海岸,牙買加海岸,古巴海岸,克伯利河谷等等,我是整整看了全文三遍后才勉強記住的,出乎意料的是,這本書除了這些專屬的地域與人名拗口外,其內容與故事情節還是非常簡潔與通俗易懂的,這倒與其它之前看過的書有些大相徑庭,眼前為此一亮。

  故事講述的是在美西戰爭中,一個名叫羅文的軍人在突然接到一個緊急且艱巨的任務,要把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送給正在叢林作戰的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將軍手中,沒有絲毫猶豫,沒有任何條件,也不惜個人生命,憑着智慧和勇敢,歷經千險去克服重重困難,最後勝利完成任務的故事。

  說真的,這種危及生命要送雞毛信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主人公羅文留下的那種默默無聞,不畏艱險,永不退縮誓死完成任務的決心與愛國敬業精神卻是令人欽佩的。但是,生活在這個科技時代,我並不想談什麼愛國因為那太空泛,更不想談誓死不歸因為它並不適應現在的社會浪潮,魚死網破那只是愚蠢之舉。在這裡,內心被感觸的那根神經卻是不計回報,問心無愧完成任務的那種默默無聞的感動。

  可是在這種物慾橫流的社會,什麼都講究報酬的年代,所謂的不計回報仿若是天方夜談,付出就必須得到回報也象是一條永遠不變的定律一樣根深地固。雖然我也是生活在這種氛圍,但是由衷心的不喜歡這種極具目地性的遊戲,不為工作而工作,不為回報而付出。每天在這種上了發條式的緊張生活中周旋已經很是辛苦,如果再計較那麼多的得與失,那生活豈不疲憊不堪,無趣之極。尤其在這種浮躁的世界里,更是不能過多的奢求。在工作中找尋快樂,做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哪怕力所能及份外之事,都始終銘記:做是做給自己看的,切忌做是做給別人看的想法,如此只會讓你迷失心向,結果還不如不做。這就象辛勤的播種與照料將來一定會有好的收穫,而並非是一定要有好的收穫一樣,雖然"會"與"要"僅一字之差,可其間的距離卻是千差萬別,慢慢感受就會有所體會,因為我就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去強加別人該做的事情,問心無愧心情會倍感舒暢。

  羅文接到任務時一心只想着如何將信安全送達加西亞將軍手中,並沒有提出任何條件的做法不也是在做自己該做的而沒有去強加別人該做的事情之做法嗎?可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面對如此忠誠與效力的中尉,加西亞將軍難道真的會無動於衷,覺得這就是他理所應當做的嗎?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結果想必除了物質獎勵外,其名譽地位表彰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加西亞將軍此時肯定再想:在不斷壯大的美軍隊伍中,要培養出更多的象羅文中尉這樣可以將信送達的精英委以重任,所以他必須將羅文精神弘揚。

  可是,我不知道在我們現在所處的公司,企業或是政府單位里,到底有多少可以象羅文中尉這樣將信送達將軍手中的人?我們不一定要具備他所具有的軍事知識,但是我想他身上折射出的那種高度責任感的道德品質卻是我們需要具備的,但是具備了這樣的人才,又要怎麼留住這樣的人才呢?這就是所有用人單位值的深思的。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在所有單位領導人的心裡,也希望有桿公平稱,不管是默默無聞者,還是鋒芒必露者,希望都能夠清楚的看到本質,楊長僻短,培養出更多更好可以將信送達的人為已所用,並且多加珍惜與重用,不要讓這些人心感挫敗與失意,最終棄城而走。

  《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看完后,內心並沒有象簡介里描述的那樣有風靡世界激起心潮澎湃之感,只是強烈的感覺到了,在日益發達的社會,具有羅文這樣送信品質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苛求少一些,自我要求高一些,做好自己不要求別人,爭取做一個快樂的安全的送信人,不辜負所有人的期望。


4、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讀了兩遍《致加西亞的信》,掩卷沉思、感觸良多。《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寫道:“美國總統麥金萊把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中尉,而羅文接過信后,並沒有問:他在哪裡?就投入了工作。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僅僅是聆聽各種各樣的教誨,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

  對此我不禁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假設我們是羅文,接到這封信的時候,會怎樣做呢?我不是說我們辦事不需要爭取儘可能多的條件,但確實多少年來,我們有一種習慣性的思維,那就是我們在接受任務的時候總是首先考慮條件,要求條件,而缺乏羅文的那種精神。當我們的領導要求我們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首先考慮的就是:“我能完成嗎?”“時間夠不夠?”……

  羅文不問“為什麼?”,而是服從命令,然後去完成它。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是一種主動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是一種敬業、忠誠的精神。

  《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之所以近百年來一直在全世界廣泛流傳着,是因為它揭示了一個道理:忠誠也是一種能力。

  一、什麼是忠誠

  忠誠是指對特定對象赤誠無私、盡心竭力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操守,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從某種程度上說,忠誠是一個人走向成功之本。

  現在很多人對忠誠有種叛逆心理,這種現象似乎很普遍。因為忠誠的字眼太悠久了,它經歷了太多悲愴的歷史,人們還沒有走出歷史的藩籬,想到忠誠就想到滿朝文武齊刷刷地跪在地上喊“萬歲”,就想到明知道皇帝是扶不起來的阿斗還要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就想到忠字舞,就想到把主席的像章別在胸前……

  我們沒必要再叛逆了,因為這些都已成為歷史了,現在的忠誠告別了封建極權,也告別了舞蹈和像章,它正真真切切地走到人們的內心,凝固成一種高貴的精神品質。

  二、怎樣做到忠誠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查理.尼科爾說:“生活只垂青那些對事業有執著愛好和痴迷追求的人。”崗位是奉獻社會的舞台,也是成就自我的平台。對事業忠誠的具體表現有兩個:

  1、敬畏工作

  有人可能會說,對於工作熱愛即可,何需敬畏?

  何謂敬畏?敬畏就是一個人對某客體保持的一種敬仰、尊重、畏懼。

  早在兩千多年前,荀子就說過:“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對工作懷有敬畏之心,是各項事業成功的基礎;怠慢輕視自己的工作,是導致事業失敗的關鍵。

  敬畏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也是心靈的最高境界。人生天地間,必得有所敬畏,否則會無法無天。遺憾的是,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人的敬畏品質正在弱化、變異,敬畏的神聖性、警示性和規範性正在缺失。敬畏自然,就不會大肆破壞環境,任意掠取資源;敬畏生命,就不會對人生不愛惜,主動奔向死神的懷抱;敬畏法律,就不會傷天害理,草菅人命。同樣的,敬畏工作,就不會懈怠工作,敷衍了事。就會敬重自己的工作,以虔誠之心對待自己的工作,把工作視為一個人生命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工作懷有敬畏,就要保持對本職工作的信念並追求崗位的社會價值。隨着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也就越來越具有多樣性。職業雖然多樣,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此,對工作懷有敬畏之心的根本之點,就是要保持對本職工作的信念並追求崗位的社會價值,堅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不管這一職位隸屬哪一級,不管這一崗位歸誰管,不管這一工作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對工作有了神聖感和使命感就說明已經上升到視自己職業為天職的高度了。

  因對工作的敬畏之心而形成的天職觀念,就是真正領悟到工作對於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樣才會生髮出一種為實現心底深處的真正願望而產生的不可阻擋、不可衰竭的力量,才會在工作中激發出無窮的想象力、激情和勇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全力以赴,自動自發,不找借口,立即行動,也才會真正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

  要實現自我價值,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就不僅能夠按上級要求把本職工作做好,更多地還要思考在現有基礎上如何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就不會有太強的功利性,斤斤計較於自己的個人得失。

  工作中常常聽到有的人總是抱怨,工作太累,薪酬太低,同事都妒賢嫉能,上司都頑固不化,這種態度與敬業精神是背道而馳的,其實都是在為自己的平庸做註腳。破解這一困境的根本辦法,就是使自己對工作產生敬畏之心,這樣一切問題就會豁然開朗了。

  敬畏工作還體現在珍惜寶貴的工作時間上,珍惜時間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勤奮工作,魯迅先生說過“浪費時間就意味着圖財害命”。惰性十足,安逸消遙,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連鍾也不想撞地去上那一天班,其實質就是在浪費時間、圖財害命,不利於人、不利於已、更不利於事業。人生苦短,貴在拼搏。把握好時間,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一定業績,實際上也就是把握住了自己,

  2、執行不打折

  馬克思說過:“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毛澤東說過:“什麼東西只有抓得很緊,毫不放鬆,才能抓住。抓得不緊,等於不抓。”我們說:三分決策,七分執行。一旦上級作出決定,作為下屬就要義無反顧地執行,就像鮑威爾所說的那樣,像執行自己的決定那樣。

  為什麼在決策的執行過程中,不能表現出在決策形成階段那樣的不一致?一個不是很完美的決策,但是良好的執行可以彌補決策過程的不完美。相反一個完美的決策,蹩腳的執行反而會使結果變得更壞。有種說法是60分的決策,如果遇到100分的執行,結果是60分;但是100分的決策,如果遇到30分的執行,那結果就是30分。這個說法是很有道理的。假如量化考核,100分是卓越,90分是優秀,80分是合格,60分是及格線的話,弄個優秀已經算個差不多吧。當你的工作進入優秀的時候你也許已經滿足了,差不多了,因為畢竟後面還有不少人不如你呢!可是如果工作有兩個步驟呢,你每一個步驟都是90分,這項工作是多少分呢?90分!不,錯了,應該是100分×90%×90%=81分。因為第二個步驟也是在差不多的基礎上得到的。那麼假如工作步驟有3個、4個、5個甚至更多個的時候呢?我們應該得多少分?工作有幾個步驟的時候,優秀的我們已經進入不及格了呢?100分×90%×90%×90%×90%×90%=59分,5個,僅僅5個!我們的一個工作流程哪裡僅僅有五個工序呀!你花錢買一個59分的電視會是什麼感受?經過5個老師教育的59分學生哪個用人單位會滿意呢?雖然不敢說,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但是從上面的公式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領導決策的正確與否,在一定意義上與我們的執行能力是聯繫在一起的,而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壞之分。再好的決策,執行不力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在這個階段,作為一個下屬,對工作最大的忠誠就在對決策堅定不移地、100%地執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