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雜文>要給反對者辯難的機會--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題隨想

要給反對者辯難的機會--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題隨想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安徽卷:圍繞一位哲人蕭伯納的一句話:為什麼要做這個事,為什麼不做這件事。體裁不限。

  要給反對者辯難的機會

  “為什麼要做這個事?為什麼不做這件事?” 蕭伯納此語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我不得而知。可否這樣理解:大凡行事都要弄個明白。此事做得做不得?為什麼可做?為什麼不可做?在做出最終的決定前,要允許贊成者與反對者進行充分的辯難論證,在此基礎上再下結論。

  我國遠古時代,每逢大事,除大臣進行廷辯之外,為慎重起見,還要進行占卜,請專人就卦象展開闡釋、辯詰,真可謂慎之又慎。這種對事前的分析辯難,充分反映了先人對自然與人事的一種敬畏。這樣一種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

  但自從“愚公移山”“人定勝天”“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盛行之後,人的主觀能動性被吹到了天上,罔顧客觀條件,“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大幹快上,力爭上遊,只爭朝夕,終於,大躍進導致盜劫,大革命導致大劫難。人在干,天在看,逆天而行,必遭天譴。

  導致這些為害至烈的做法的背後,是容不得反對者的意見,甚至對持不同意見者進行打進迫害,甚至從肉體上消滅,從思想上搞臭。這種思想的流毒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危害至深,至今還瀰漫在我們的周圍。倘若追本溯源,則是極權專制的毒素在作祟。唯我獨尊,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正是有這樣的的土壤,才生長出了這樣的毒瘤。以致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活劇屢屢上演,代有相承。

  君不見,有着七百餘年歷史的北京古城,早已隨着開國者們的宏圖大志消逝在了歷史的雲煙中,僅殘留一鴻半爪,供人憑弔。想當初,以梁思成為代表的持異見者,人微言輕,何曾得領袖的半點垂憐。眾多反對者早已被長官意志所挾制,哪裡還敢進行質疑!哪裡還有質疑的空間!只允許談論“為什麼要做這個事?”,卻早已堵死了“為什麼不做這件事?”的言路,北京城的結局就不言自明了。

  當時,梁先生的行為無異於“螳臂當車”,但我敬佩梁先生的這種精神,以血肉之軀抵擋隆隆作響的專制機器,不僅需要卓識,更需要膽量。

  好在像梁先生這樣的錚錚硬漢,不乏其人。不必提彭德懷的萬言書,不必談馬寅初的人口理論,也不必嘆黃萬里命途舛,歷史已經證明,真理到底掌握在誰的手中。只是,更多的古城正在消逝,千百萬餓殍的靈魂未得安撫,華夏民族正陷入人口困境,三門峽大壩的教訓仍未吸取。這才是我們民族的大悲劇!

  黃萬里教授生前曾說過:“我對三峽工程的意見,屢屢上書中央,先後六次,屢挫屢上。我要求中央領導給我三十分鐘的時間,聽我彙報就可以把問題講清楚,可惜無此機會。當年三門峽還讓公開辯論七天,現在沒有人和我辯論,雜誌上也不刊登我的不同意見,我是看不到三峽建成后的後果了。你們還能看見,幫我記着看看,但願我的話不要言中,否則損失太大了。”

  “為什麼要做這個事?為什麼不做這件事?”看似如此簡單的一件事,為什麼我們做起來如此艱難?關鍵就是有這麼一些人把自己的私利,個人的權欲放在了國家民族利益的前面,罔顧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行一己之私,蔑視反對者的權利,致使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給國家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卻至死不自覺,執迷不悟,每思及此,常夜不能寐,扼腕長嘆。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一條多麼樸素而又深刻的箴言。可是在我國真正實行起來,卻難於上青天,原因何在?很值得當下每一個中國人深思……



要給反對者辯難的機會--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題隨想 標籤:高考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