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麵湯很不錯,只是麵條煮的很失敗,煮到半路竟然電源shutdown了,很悲催。
我很愛麵條,作為江南女子,這點讓很多人都費解。有一句屬於自己對麵條的總結:我只要能夠吃到麵條,一定可以沒有飯。爸爸廚藝很棒,小時候在家時總是期待着他某天早晨能大發慈悲的為我做麵條,當然我是個幸福的人,總是能夠得到他的慈悲。記得每次等到香噴噴的調味湯可以出鍋的那一瞬間,我總是很興奮,忙跑到準備涮面的鍋旁,每次都會無任何新意的重複着:給我那碗最多的,我要很多,我都能吃完。爸爸永遠都是面帶幸福的笑容答着:好,好,好。你來放,只要喜歡吃啊,放多少都沒關係。於是,我每次都會樂呵呵的自作主張地放很多,結果總讓媽媽來幫忙善後。即便每次都是如此的結局,我卻從未從中得到教訓,永遠要最多的麵條,卻永遠也吃不完。
後來我到岳陽去讀書了,一個月回家一次,更有時候會留守學校。每次回到家,總不忘記問爸媽:家裡有麵條嗎?沒有的時候,爸總會在我回家的當晚到不遠的店裡辦點回來。於是,每次回家都能吃到爸做的麵條。從那伊始,回家吃到爸做的麵條成為我生命里很幸福的事件。
記得大四那年,在岳陽實習。有一個放假的機會回到家了。走的那天,爸送我到車站。因為太早的緣故,我們到車站旁邊吃的麵條。很清楚的記得那時候爸玩笑式的問我:“我做的好吃,還是麵店做的好吃?”“當然是你做的好吃多了,並且衛生”我毫不猶豫的答到。於是我們都笑了。
不記得從哪段日子開始,很懷念家裡的一切。總想到媽媽無理地碎唸發笑,總想到一家人吃飯的溫馨,也總想到讀書的時候成績不好,總被爸念說:“看看別人家的某某,又拿了個什麼名次”。總記得伯母曾經說:“你總是這麼懶惰,掃把倒地上連扶起來都不願意”。還記得姨媽說:“女孩子要學會做事,身上要有錢,至少看見什麼自己能買下來”。奶奶那段話也總會時不時縈繞在我耳邊:“你啊,要放聰明一點,不要什麼事情都寫在臉上,這樣很容易就被別人發現自己的內心”。
是啊,離開家裡的護佑已經有很多年了。一個人在旅途中嘗盡屬於自己的生命冷暖,見證他們曾經交予我的前車。在這個不長不短的成長季節里,我親自見證了一個鮮明的蛻變:自卑-頹廢-無助-放棄-尋找-振作-努力-堅持。在這一路上,一直有人不斷的給予我鼓勵以及關懷。因着如此艱辛的一條道路,我逐漸明白一個道理:不管別人的世界是怎樣的,都無法供我參考。因為,人都是個體,同一件事情,同一種結果,不同的人的看待會截然不同。所以,我們不可以總依賴別人經歷痛苦后的結果來護佑自己,或許別人覺得痛苦的事情,在我們眼裡是快樂的。
麵條吃完了,我們正常的生活軌道開始了。努力的工作,尋找自己眼中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