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着崇敬的心情觀看了電影《鄭培民》。觀看電影后,我懷着“照鏡子”的態度,再次收集並學習了鄭培民的事迹材料。
鄭培民的先進事迹,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忠誠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人民的事業盡職盡責、鞠躬盡瘁的崇高追求和思想風範。黨員幹部學習鄭培民精神保持先進性,就是要做到:“實、真、正、嚴、淡”。
對待工作要“實”。當前,我國改革和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更需要進一步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進一步消除“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滿足於一般號召,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調研蜻蜓點水,身子沉不下去,對實際情況不甚了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不顧現實條件,搞違背科學的瞎指揮,導致決策失誤,造成嚴重浪費”的作風。在這方面鄭培民同志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從他帶領群眾干一地、興一地,管一行、興一行,有力地推進了事業的發展的事迹中,我們看到了他求真務實的精神。從他求真務實的精神中我們更看到了他“權為民用、利為民謀、情為民系”高風亮節。他不是整天坐在辦公室里開會、批文件、髮指示,而是邁開雙腿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到問題最多、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湘西工作時,他用兩年的時間就跑遍了湘西大山中的218個鄉鎮,這其中許多村子都不通車,只能靠雙手雙腳攀山涉水。由於他的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使得他能及時的懂民意、知民情、解民憂。為此,學習鄭培民,就是要緊密聯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堅持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把工作的着力點真正放到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緊迫問題上,放到研究解決黨的建設中的突出問題上,堅持以求真務實精神去抓落實,並在抓落實的實踐中不斷提高堅持求真務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對待群眾要“真”。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說到底是感情問題。對待群眾動了真情,才能端正對群眾的態度,才能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真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培養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必須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這方面鄭培民為我們做出了示範。他那種視人民為父母的赤子之情,正是他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生動表現。他在多年的領導工作中,儘管崗位多次變動,職務越來越高,但他心貼群眾越來越緊。不論走到哪裡,都要深入到群眾中去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與群眾真心交朋友,建立起真摯的感情。在他身邊,有生活貧困的朋友,有身體殘疾的朋友,有孤寡老人朋友。朋友有難,他食不甘味,寢不安席。他總是千方百計把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因而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衷心擁戴。從鄭培民想體驗時下盛行的吃夜宵,但聽說擺小攤的下崗職工生活上的艱辛,便心情沉重,決然而返的這件小事中,我們感受到了他那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民、憂民之真心。從鄭培民這個高級幹部在面對潰堤抗洪搶險的關鍵時刻衝鋒在前不怕犧牲的行動中,我們感受到他為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動了“真格”。對待群眾的“真”,還體現在他不論是擔任市、州委書記還是當了省級領導,始終保持與普通群眾的平等關係,被老百姓稱為“好朋友”、“好兄長”。這與一些幹部高高在上,脫離群眾,以“老闆”、“父母官”自居,甚至在群眾面前擺架子、耍威風的所作所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鄭培民的先進事迹告訴我們,領導幹部要不斷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就要放下架子,經常深入到基層群眾特別是生產生活上存在這樣那樣困難的群眾中去,關心他們的生活,體察他們的疾苦,傾聽他們的呼聲;就要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辦群眾所需,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終把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當作第一選擇。
對待自己要“正”。正人必先正已,“蒼蠅不釘無縫的蛋”。“不給別人一點送禮的由頭,不讓自己有半點腐敗的念頭”(鄭培民語),才能過好“金錢關、權力關、美色關”,才能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面對社會上的種種腐敗現象,鄭培民時時提醒自己“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他要求自己做到“拒腐蝕,永不沾”,他經常警示自己:“情濃錢淡,永葆清白”:“對待身外之物要鐵石心腸”。在各種誘惑和考驗面前,他始終做到“燈紅酒綠不迷眼,不義之財不伸手”。小偷的“光顧”令人弄清了這個“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的人民公僕的家底;他去世后,組織上在整理他的辦公室遺物時,清理出來的只有一本本工作筆記和生活日記,讓各級領導找到了一面“正人正已”的鏡子。鄭培民同志以其“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在人民心中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以實際行動為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做出了表率。
對待家人要“嚴”。領導幹部的家風問題,是當前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家風是領導幹部自身黨性修養的一個標誌和具體表現。家風清明澄澈,可以折射出領導幹部的清正廉潔。鄭培民不僅嚴以律己,對家人的要求也極為嚴格。不僅自己清正廉潔,一塵不染,把住“前門”,還教育妻子兒女幫他守住“後門”,把上門“送錯誤”的人拒之門外,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他的工作不斷調動,職位不斷升遷,但他愛人的工作只是從湘潭市調到長沙市,職務仍然是新華書店的營業員。他常告誡子女:“與其留給你們財富,不如給你們留下創造財富的能力。”從鄭培民同志從嚴治家、培養良好的家風的事迹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嚴格要求自己、廉潔從政的領導幹部良好形象。
對待名利要“淡”。 如何對待名和利,是當今每一位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幹部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考驗面前首先應交出的一份答卷。江澤民同志指出:“功名利祿的思想太重了,沒有什麼好處,使自己不得自由”。共產黨人只有克服了個人名利思想,才能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鄭培民同志以其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他先後擔任過市委書記、州委書記、副省長、省委副書記,又曾長期分管全省農業、文教、政法和黨群工作,可謂位高權重。可他始終保持着平民心態,以“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做為自己的行為標準,以“永做人民公僕”做為自己的追求。他領導過的地方和分管過的每一個領域,所留下的都不是讓上級眼見耳聞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而是只有老百姓才能感受到的實實在在的事情;他強調“情濃錢淡”,他的家“擺設簡陋,木製舊沙發、舊傢具,木頭窗戶也關不嚴,小風一吹直響”。這位淡泊名利的卻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好的口碑,在各級領導幹部中樹立起了“公僕本色”的豐碑。
電影《鄭培民》觀后感想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