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烏塔教學反思

烏塔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篇一:烏塔教學反思

  課文描寫了一位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這對從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這篇課文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思想意義方面都讓我班學生感到新奇、興奮。故對這篇課文的讀書積極性相當高,可以說是主動地去讀,專註地去讀,興緻勃勃地去讀,自然收穫也相當多。無論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還是審美的樂趣。總之,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學完課文後我在班級里舉行了“一個14歲的小姑娘獨自漫遊歐州,究竟是好,還是不好?”辯論會。這是我班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正反雙方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口水之戰”:

  正方認為只要作好充沛的準備,可以一人外出旅遊,這對烏塔今後的成長有好處;烏塔真勇敢,讓人好佩服;這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烏塔是那麼自由,離開爸爸媽媽的管束,像小鳥那樣飛出去了。哪像他們除了學校就是家,活動的空間那麼小,簡直是井底蛙,籠中鳥;什麼時候他們也像烏塔那樣出去走走,闖闖,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認為烏塔還小,不應該一人外出旅遊,這樣太驚險;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家長一定非常非常擔心呀!俗話說得好,兒行千里母擔憂呀!一個小孩子獨自到異國他鄉,她能安排好個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嗎?沒有大人的指導,她能增長多少見識呀!漫遊世界可是很花錢的喲!雖說烏塔有自己賺點錢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掙的很多錢……

  好一場唇槍舌劍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詞語。今日,我重溫此語,倍感親切。

  篇二:烏塔教學反思

  《烏塔》是一篇自讀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個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教學時,有學生提出“能不能象烏塔那樣一個人出去旅遊”的問題,我沒像別的老師要求學生圍繞“能不能象烏塔那樣一個人出去旅遊”的問題展開討論,而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反問:“是啊,不管做什麼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烏塔有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呢?還有,課文圍繞十四歲的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個問題都講了哪些事?你對這些事又有什麼看法呢?”接着,我組織小組繼續自學討論。學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開朗,思路一下子開闊。結果學生展開想象,聯繫實際談了許多見解,真正形成了人與教材的對話。最後我給學生拋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說些什麼呢?”雖然下課鈴聲響了,但我知道,這節課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

  布置作業時,我讓學生寫寫“羨慕烏塔的三個理由、佩服烏塔的三個理由”還布置學生圍繞這篇文章寫信給爸爸媽媽,提出自己的願望,也用短信通知家長要回信,這樣幾個來回,使學生自己、學生家長都收到了各個層面的教育,進行了心與心的溝通、碰撞,在學生的人生路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篇三:烏塔教學反思

  《烏塔》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文中的烏塔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思想認識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着極大的反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使用好教材,這對教學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這次教學面臨的又是回民二小這一群思維活躍又敏感的孩子,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上採取了很寬泛的形式,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根據教參和自讀提示的問題,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當我的問題剛一出來時,便有學生舉起了小手,這讓我很驚訝。在我的預設中這一問題的時間是五分鐘,那時我便不斷的問自己,還要不要給充足的時間來讀文。要知道我在學校試講時我們的孩子很難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出來的,為了不讓學生複述課文我還採取了填空的形式,後來我才發現在這裡,這些都是多餘的,他們的回答簡練而完整。

  我設置的第二個問題是勾畫出令你感觸最深的句子,批註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這一問題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吃透課文,所以我預設了二十分鐘的時間。可在實際操作中我才發現,如果想讓每一個孩子都談的話,二十分鐘還不夠,他們對每句話都有自己的理解,每個人的理解又不盡相同。第三個環節,也就是設計中最出彩的這一環節:辯論賽。針對烏塔的說法和做法,你認為她的說法和做法好不好?為什麼?在這一環節的實際教學中讓我一驚,因為認為不好的,也就是反方只有兩個人。在我的啟發引導之下終於又有兩名同學加入了進來,這樣就形成了四對六十幾的形式。然而令我欣慰的是這幾位辯手思維相當敏捷,語言表達也非常流暢。在激烈的爭辯中將烏塔的特點挖掘的更加細了,同時也完成了略讀提示中第二個問題,整堂課設計思路清晰流暢完成了教參中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引導孩子向烏塔學習,但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遊,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豐富自己的閱歷。

  然而課堂是動態的、變化的。在辯論過程中由於自己的經驗不足,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將學生的一些精彩的觀點沒有捕捉到,放掉了課堂上生成的東西,留下了小小的遺憾。很佩服張利民老師,他很善於捕捉學生的信息,一個“知音”一詞讓《月光曲》的創作源由一下子變脫引而出,剩下的問題自然是水到渠成。



烏塔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