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教學反思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地理必修2(中圖版)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學生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城市,對於農業生產活動並沒有親身體驗,總的來說大部分知識都是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倡探究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針對本節內容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為了更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課改理念,我在教學設計中採用活動探究的方式,通過不同的案例材料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在“展示案例——合作討論——小組彙報——教師點評”的“生—生”與“師—生”互動中將知識點逐個有序落實。

  環節一:新課導入。網絡流行的QQ農場遊戲對於學生來說非常熟悉,大多數學生都有“偷菜”的經歷。我從生活經驗切入,通過小調查(“今天,你偷菜了嗎?”),自然巧妙地導入新課。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環節二:理清概念。先向學生展示人們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的相關圖片,讓學生對農業有初步的感性認識,然後講解農業的基本含義,強調農業生產的對象是動物和植物。“區位”概念對於高一學生來說很陌生,再加上學生的空間區域感知能力較差,所以如果僅僅從文字層面來理解比較抽象。藉助學生原有的生活地理常識,學生熟知常見農業物的主要分佈在哪裡。所以,為了引出“農業區位”概念,我設計了“對號入座”活動。讓學生把哈密瓜、荔枝、蘋果和青稞4種農作物與中國區域圖上A、B、C、D四處一一對應起來。在此基礎之上,引出農業區位的兩層含義。這樣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地理知識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感知能力。

  環節三:承轉過渡。引導學生回歸課本,把影響農業區位因素劃分為兩大類,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很快得出結論。為此順水推舟,引入“主導因素”概念,某地農業區位選擇往往受到多個因素的綜合影響,但存在某個因素影響作用最大,即是主導因素。這樣便為接下來的活動探究(尋找隱含在材料中的主導因素)做了很好的鋪墊。

  環節四:影響農業區位的自然因素。探究活動開展之前,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目的,這樣才能提高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學習要求:“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成果分享—教師點評”。在探究活動實施過程中,我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設置“以問題為線索、以能力為主旨,以運用為目的”的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思考情境中,充分自由討論,暢所欲言,發揮“頭腦風暴”的作用。小組展講並分享成果,闡述問題分析的思路,總結影響案例材料中農業生產活動的主導因素。案例材料1—氣候;案例材料2—水源;案例材料3—地形(圖3);案例材料4—土壤;

  最後筆者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點撥,適當增加了一些知識拓展。比如案例1中,拓展了作物熟制(海南的水稻一年三熟,東北的水稻一年一熟)。案例4中,拓展了我國最主要的大豆生產基地—東北,簡單介紹黑土的肥沃程度(每成土1cm,需要200-400年時間)。本環節的創設問題情境貫穿始終,既保證內容的完整性和知識間的內在邏輯性,而且有利於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習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意義,使他們能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習情境中,學以致用。

  環節五:影響農業區位的社會經濟因素。學生通過活動探究分析材料,圈劃出關鍵語句,找出所對應的社會經濟因素。將知識點寓於案例材料中,學生能夠輕鬆地掌握消化。在此基礎上,再展示幾組圖片材料(北京蔬菜基地變化、內陸人可以吃上新鮮海鮮、農民進行生產活動積極性提高、農業技術的改善等),學生利用剛掌握的知識進行實際應用,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環節六:課堂演練。本環節分成基礎訓練和能力提升兩部分,旨在及時鞏固知識。特別是能力提升部分,設置一道開放性的綜合題,激發學生思考,能從多角度去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以及發散性思維。並且可以及時地查漏補缺,對於一些仍然含糊的知識點進一步地加以強調和梳理。比如題目中的“奶牛和花卉”,部分學生未能抓住最迫切的需求,導致未能準確做出判斷。

  本節課通過案例活動探究教學基本上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課堂實踐情況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小組合作討論熱烈,上台展講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係融洽。基本上能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本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掌握地理研究方法,體驗地理思維過程,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特別是年輕老師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課前備學生:課前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初步的評估。了解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等,特別是設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可能存在哪些思維障礙,應該如何突破難點,從而為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提供良好的依據。

  ② 強調教學目標:導入新課之後,一定要注意強調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一目了然,明確學習的目標。

  ③ 教學內容加工處理:根據教學時間對內容進行調整,突出重點,詳略合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設計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開放性的生活情境性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形成所謂的“認知衝突”,這樣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掌握效果更好。在組織案例材料時,進行補充、削減、改變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引入一些學生所熟知的典型生活案例,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注意合理分配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

  ④ 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案例活動探究關鍵是通過組織學生對案例分析、討論和交流這個過程來達成“三維”教學目標。在開展小組討論活動之前,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要求,避免部分學生盲目敷衍。在此過程中,老師不可越俎代庖,代替學生分析總結,而是從旁加以引導學生去有針對性地分析討論。可見這種教學方式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尤其在課程開發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和教學評價能力上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更多的智慧,及時調整學生討論問題的方向。儘可能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老師點到為止即可。

  ⑤ 及時給予評價鼓勵: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答案往往是五花八門的,甚至有出人意料的看法或結論。對此,老師應以足夠的寬容心態對學生的答案給予科學的評價,從而保護學生的心理,鼓勵其創新意識;同時還要及時了解、掌握和糾正學生在爭論過程中出現的知識錯誤、疑惑區,引導學生走出爭論誤區,做到愛護而不排斥、幫助而不責難。

  ⑥ 語言表達注意精鍊:語言表達方面,注意語言的精鍊,盡量避免一些過於口語化的表達。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