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我理解就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的發展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和世界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局面,就必須抓好“發展”這一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而“發展”這一第一要務,必須是科學的。正如總書記指出的那樣,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堅持什麼樣的發展觀,對這個國家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不同的發展觀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應該成為我們執政黨帶領全國人民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指導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以人為本,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我們要把堅持以人為本,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帶着責任,帶着感情,關心群眾安危冷暖,着力解決好關係他們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要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收入群體的人們,都能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過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馬列主義的歷史唯物論、辯證論,體現了毛澤東思想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思想,體現了鄧小平理論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要求,同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就不能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如果不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作為執政黨應如何去滿足。從這一點看,“科學發展觀”就應該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
我們黨作為執政黨無時不在求發展,但曾有過求發展不科學的功過教訓,政治上的科學發展體現的也非常明顯,從反對黨內不正之風,不正視黨內存在腐敗到開展反腐敗鬥爭,從我國在20年來陸續出台的法律、法規,看得出我國正在向法制化國家邁進,而出台這些法律並不是在一夜之間,而是成熟一個出台一個,出台一個落實一個,這就是科學的發展觀。從科學意義上講,也是文明進步的表現。總書記和黨中央正是總結了這些成功的經驗,才提出了具有歷史性指導意義的科學發展觀。因為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是階段性的,既指導了改革開放的20年,也必將指導我黨我國的各項事業,還將指導奔小康的全征程。
作為一名教師,要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教學工作,踏踏實實幹好本職工作,認認真真完成工作任務。社會要進步,事業要發展,都離不開科學的發展觀。這就要求我們要緊密結合新時期下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加強自身建設,轉變觀念,拓寬思路,不斷創新,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