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括號教學反思(一)
今天上了《中括號》一節,自我感覺挺好,來說說感受。中括號這節我認為本節內容知識不是那麼難接受,關鍵在於如何引出本節內容,我是這樣處理的。剛開始在黑板上出示幾組數字,每組4個,然後問學生看到這些數字你能想到什麼遊戲,有學生說出了24點牌,然後我說非常好,我們今天就先來玩24點牌遊戲,然後介紹規則,就來開始答題,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學生思維也很活躍,想法很多,說到最後一題的時候是5,6,6,7這四個數字,有個學生說出了思路,7-6=1,然後把5-1=4,再將4*6=24,我一聽非常高興因為這是我要的,就讓他上黑板把他的思路用一個算式寫出來,結果他寫的是5-(7-6)*6=24,寫完之後其他同學馬上發現問題了,就是他寫的算式結果不是24,那我問,他的思路對不對,學生都說對,接着我問,那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辦呢?有部分同學回答,需要加中括號,我說非常好,那有同學知道中括號怎麼書寫嗎?介紹中擴號書寫,然後來介紹中括號的作用,因為它也是括號,所以它的 作用和小括號一樣的,起到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然後來處理書本上的練習。
整節課我覺得剛開始的遊戲導入很好,學生很有興趣,並達到了我要的效果!
中括號教學反思(二)
課堂教學中學生髮展的基礎就是每個學生都參與課堂活動,在學習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活動。合作學習雖然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方式,但是如果合作的不到位,就不如獨立學習。而且成功的合作學習也應該是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的。本課知識點雖然不複雜,但是基礎很到位。課後學生的反應“特明白”,說明本節課最關鍵的知識點落實到了每個孩子的身上。
在本課的基礎內容中“什麼是中括號”學生在探索中落實得較好,“為什麼有中括號”,“在哪種情況下怎樣用中括號”落實的效果相對較弱,如果能創設個情境讓學生覺得非用中括號不可就更好了。
舊的知識點,如何創造性地教是非常重要的。本課讓學生探索什麼是中括號就是一種創新。本課創新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對學生語言的尊重,當學生的語言中有關鍵性的錯誤時,教師予以糾正,倡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學習的內容,是一種創新。
中括號教學反思(三)
《中括號》是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法》中的內容,它是數學中的一種符號。在表示數量關係時,單用小括號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要用到中括號。本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體會引入中括號的必要性,能夠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本課教學中,我創設了購買鉛筆盒這樣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在現實的背景下,在問題的具體解決中,感悟中括號的作用。使中括號的產生源於實際需要,中括號的內涵理解依託實際原型,中括號的規則內化緊靠實際背景。實踐證明,教師如果能在觀念上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那麼課堂不僅是展示學生原有認知的展示場,更能通過教與學的活動,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去掉括號之後不改變運算順序的,小括號去掉以後中括號得變成小括號的,儘管改變順序但是根據運算定律得數不變的等等。
雖然一節課順利的結束了,學生們個個都知道中括號,個個都明白運算順序,但當學生動筆計算時,格式上卻有不少錯誤。比如:
360 ÷[ (12+6 )×5]
= 12+6
= 18 ×5
= 360 ÷90
= 4
這種錯誤產生的原因是學生只知道“= ”為了得出結果,而忽視了“= ”最根本的含義:表示相等。為了相等,在算式由複雜變簡單的脫式過程中,始終需要注意的是沒算的照抄,已經計算的用相等的的數代替,還需多花些時間多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