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階段"引導孩子人格成長的基礎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第56號教室的奇迹》有感
和一位具有正能量的朋友聊天中,提到了《第56號教室的奇迹》。因為信任,迫不及待的買了全套書,如獲至寶。就像朋友給我帶來正能量一樣,我也要把我的收穫和大家分享。
書中,雷夫老師以信任為基石,憑着一顆滾燙的心和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努力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引領孩子向前發展。讀到《尋找第六階段》一章中,關於道德發展六階段的論述,我感受頗多。
通過這一章的閱讀,我知道了"道德發展的六階段",知道了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柯爾伯格,並又去了解了其中的內容。"六階段"不但適合孩子,也適合我們成年人。我們不期望立即在孩子或自身行為上有所體現,但是可以終其一生為之努力,使孩子和自己有所成長,有所提高。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
這個階段的思維是以恐懼為基礎,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並不在內心裡服從,所以服從僅僅是表象。我們總是威脅孩子說,"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再哭警察就來了。""等你爸回來告訴你爸。"這麼做可能確實有效,但孩子們除了"要害怕家長的憤怒和權力"以外,就什麼也得不到了。這樣的思維不斷的被強化着,如果首要動機受到非常嚴重的錯誤引導,孩子的一生將毫無作為。
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的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勵
賄賂行為常見於全國各地的幼兒園,比如說小粘貼、小紅花、糖果等。在現有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們沾沾自喜的用零用錢去引誘孩子做家務;用物質獎勵促進孩子們的學習。
書中提到分析大師斯金納的主張,他提出孩子們因為良好行為而得到獎賞之後,就會大大提高重複我們所認可之行為的可能性。這個主張當然有其真實性,在某些層面上確實是有力誘因,效果明顯。但這種策略,把孩子引向了片面追求獎賞的道路上去,而忽略了事物本身。
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要獎賞。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
不但是孩子,現在很多成年人也都在以取悅別人當成衡量事物對錯的標準。許多孩子整天忙於討好老師,好好寫字是因為老師喜歡寫字漂亮的孩子。送老師賀卡,不是出自內心真正的喜悅,而是認為這樣做老師會喜歡自己。許多孩子迫切希望取悅父母——尤其是父母感情不和或者離異的家庭——他們按照家人期望選擇自己的學業、工作和婚姻。這樣長大的孩子們,總是對生活感到沮喪,厭惡工作,甚至厭惡一切,幸福感極低。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
處於第四階段的孩子則通過遵守規則適應不同的環境,多數成人比較喜歡這個階段的孩子,但我們應當清楚的認識到,過分在規則範圍內做事就會使孩子的發展受到限制。
雷夫是這麼教的:規則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們最景仰的英雄當中,有許多人之所以能成就偉業,正是因為他們不守規則。美國為紀念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制定了一個法定假日,當初這位英雄如果採用第四階段的思維,根本無法有所作為。聖雄甘地沒有遵守規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之母羅莎?帕克斯也沒有遵守規則。英勇的勞工領袖們打破了規則,幫助其他勞工。感謝上天,梭羅、麥爾坎、凱撒?查維斯等人夠魯莽,突破了第四階段的思維。悠遠歷史中的不凡人物是這麼做的。如果要我們的孩子達到相同的境界,就要在教導他們了解規則之餘把眼光放遠,不受教室牆上的班規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時並無規則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時規則根本就是錯的。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能體貼e人的苦衷,是那種"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那種人。這個階段無論是孩子和成人都很難做到。因為人們必須富有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人設想。對父母來說,最困難的任務莫過於此——讓自己和孩子共同超越這個階段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第六階段的孩子們已經有合乎規則的自律行為,他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這一階段是道德發展的最高階段,孩子如果能做到這一步就算教育成功了,這個階段的行為無法教,也無法講述。現實生活中達到第六階段的人並不是很多,因為行為準則存於個人的靈魂中,孩子先要擁有健全的人格,行善後亦不會張揚。
一部經典就是一個寶藏。短短一章的收穫遠遠超出以上文字,更何況是一本著作。讓閱讀擦亮我的眼睛,就讓閱讀照亮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