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菜園裡》教學反思

《菜園裡》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菜園裡》教學反思

  胡秀清

  《菜園裡》是人教版語文第一冊看圖歸類識字教學,通過圖幫助學生熟悉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讓學生熟悉表示蔬菜名稱的漢字,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本課,我創設了接到農民伯伯求助信,請小朋友到菜園裡幫忙的情境,把學生帶進漂亮的菜園裡,然後在各種有趣的生字復現的遊戲中認讀生字,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接着寫字,拓展練習,有趣的拓展練習和課始的情境融為一體,讓孩子們在農民伯伯預備的午餐中複習今天學習的蔬菜名稱,其樂融融。這樣把遊戲和課堂相結合,讓學生樂學、愛學,自主地學,符合一年級語文輕鬆、愉悅的教學方式。這一課時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主要體現了兩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愛好,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有利條件,更好地去激發他們的愛好。”針對孩子愛幫助人的特點創設有趣的情境,課始就設置收到求助信的情境,讓孩子到菜園裡幫助農民伯伯收蔬菜,讓孩子對將開始的學習布滿期待和熱愛。接着,我出示課文挂圖和蔬菜圖片,讓學生參觀漂亮的菜園畫面,感受真實的蔬菜,貼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自己看看蔬菜,獲得體驗,把學生一下子就帶進輕鬆、愉悅的語文樂園天地,讓課堂與快樂不再分離。在認生字時,讀准生字並組詞造句,就可以摘下一個果子。最後,讓孩子們在農民伯伯預備的午餐中複習今天學習的蔬菜名稱,其樂融融。這樣的活動使枯燥的字詞練習,變成有趣的遊戲,使學生樂學、愛學,讓學生積極展示自己,在展示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增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

  二、紮實識字,採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識字意識

  這篇課文有十幾個要求認的生字,在一節課內把十幾個生字一併學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實在是負擔過於沉重。我把這些生字分成兩部分,第一課時學習一半,第二課時學習剩下的一半,如此分散識字,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符合他們年齡特徵。我想方設法讓所學生字和學生多見面,先是讓孩子看蔬菜圖片(圖片上有蔬菜名稱和拼音)說說你熟悉的蔬菜寶寶名稱,再讓會認的小朋友帶大家認讀,這是第一次和生字寶寶見面。再是讓同桌藉助拼音讀蔬菜名稱,再開火車認讀蔬菜寶寶名稱。認讀後去了拼音再認,再從這些蔬菜名稱中出示生字,讓孩子互相交流記憶方法。然後是學生齊讀,集體交流識字方法,孩子用加一加減一減,記筆畫等辦法來說自己的認字法。接着請同學們指名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最後做摘果子的遊戲,能否摘到果子就是要讓孩子讀准生字,能夠口頭組個詞,說個句子。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后,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較好。如此生字教學體現層次性,遵從一年級學生識字的特點,“認得快,忘得快。”這麼有層次有梯隊,通過反覆練習,學生對生字的認記一定能得到鞏固。

  不過,在這第一課時里,我沒有完成我的教學任務,顯然,在前面教學中,我一定還存在拖沓的現象,環節方面有不緊湊的現象。這還有待於我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我的課堂效率。

  《比尾巴》教學反思

  胡秀清

  《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比如在本課一開始,讓學生先說說動物的名稱,這樣可以複習學過的部分生字。然後,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一兩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范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和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積极參与、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師生、生生引讀、對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小組內評讀、推薦讀、“比尾巴”表演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四季》教學反思

  胡秀清

  《四季》採用排比的形式,擬人的手法,語言生動親切,讀起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小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說,有個性創造地演,把新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一、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四季》:帶着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摘桃子遊戲。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二、在情境中學文,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一開始我創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學生學習《四季》的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着讓學生讀准讀通《四季》這首兒歌,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後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三、重視學法,學以致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上《四季》時着重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一是在識字時讓學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然後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對識字方法進行總結,並板書,如編兒歌,加一加,形象識記等方法。二是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讓學生先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然後總結,這就是想象讀;接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並告訴大家這是表演讀。

  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個別學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學生開火車讀生字時,居然有個別學生走神了,不站起來讀。由於預設的教學容量太大,組織課堂又多花了一些時間,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以說促讀,說中激情。《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欣賞完大自然媽媽禮物后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四季還有什麼會說,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說我是秋天”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覺得在今後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

  1 、培養小組帶頭人,讓小組合作更富有實效性;

  2、語文教學不是讓學生被動地獲得知識,而應是讓學生積极參与教學過程去發現知識。識字教學中要注意識字方法,注重培養識字能力;

  3、不要設計對達到目標沒有作用的環節,不要提了問又沒讓學生回答而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

  胡秀清

  在新課程背景下“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課題研究實踐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學生作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和多變性。教師一定要“以人為本,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下面舉個給我印象較深的例子:

  在《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集體交流了小燕子三次去菜園觀察發現冬瓜和茄子的三個不同之處,教案中接下來的一個環節是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突然,有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冬瓜和茄子還有不同的地方。”一時,下面就有另外幾位小朋友“響應”。說實話,我在備課時沒有往這方面想過,十分驚喜學生的發現。於是,我鼓勵小朋友們大膽地說,他們興緻勃勃地說出了許許多多課文中沒有介紹到的知識,如:“冬瓜的花是淡黃色的,茄子的花是紫色的;冬瓜的葉子像手掌、大大的,茄子的葉子橢圓形、小小的;冬瓜有細細彎彎的藤,而茄子沒有;冬瓜的皮硬硬的,茄子的皮軟一些,而且很光滑……”我聽了興奮地說:“你們說的這些不同之處小燕子還沒來得及發現呢,如果燕子媽媽再讓小燕子去觀察、實踐,它也一定能發現的。”我就讓學生小組討論,可以仿照文中的對話續編童話故事,喜歡錶演的小朋友可以分角色演一演。教師巡迴指導,對有困難的小組巧妙地幫扶。後來彙報時,學生說得津津有味,表演得活靈活現。雖然後面的教學任務無法按預定課時完成,但這種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了目標預定的要求,活躍了學生思維,鍛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了創造想象力,使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反思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我大多是按照備課時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帶着學生一步步地進行,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這樣,學生往往被動地在老師預定的範圍內活動,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如今,我們必須轉變觀念,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學生髮展的需要來確定教學,更應該根據學生的現實表現來及時調整教學,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定教”,從而發展性地完成教學。課堂上,教師不應拘泥於備課時設計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需要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教師對學生髮表的不同見解、不同體驗、不同思考決不能漠然視之,要用相應的對策,創設良好的氛圍,誘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設計

  胡秀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認識課文的11個生字。

  3、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馬、小雞、小鴨、小狗四種動物腳印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教學教程

  一、設情境,揭示課題

  歌曲導入。(欣賞《可愛的動物》,學生可隨着音樂聲,自由做動作)

  師:冬天到了,下了一場雪,有些可愛的小動物不怕冷,紛紛來到了雪地上當起小畫家。(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他們畫的畫是什麼樣的?讀了課文,你們就明白了。

  二、層層遞進,引導初讀

  1、自讀課文:請小朋友們自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課文一共有六句話,請小朋友們按順序讀每一句話,再想想它的意思。

  3、檢查初讀效果:

  ⑴ 通過讀課文,你知道雪地上的小動物都畫了什麼?(引導學生用“小雞畫了────────”等句式說話。

  根據回答,貼出(小雞、竹葉、小狗、梅花、小鴨、楓葉、小馬、月牙)的圖片。

  ⑵ 你能把剛才四位小朋友說的話在課文中找出來嗎?

  4、師:這些小動物畫的畫為什麼會不同?我們一句一句來讀,好嗎?

  三、創設情境,讀好課文

  1、指導讀第一句話。

  ⑴ 指名讀第一句。

  (出示本課插圖)

  ⑵ 第二個“下雪啦”後面為什麼用感嘆號?

  ⑶ 指導讀:你能同學們驚喜興奮的心情,用朗讀告訴大家嗎?(指名讀,自由讀。)

  2、指導讀第二句。

  ⑴ 指名讀第二句。

  ⑵ 理解“小畫家”指誰?

  請同學到台上按順序指出動物圖片上的動物名稱。

  ⑶ 指導讀句子:你能把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讀告訴大家嗎?(指名讀、齊讀)

  3、指導讀第三句。

  ⑴ 自由讀第三句,邊讀邊想想每種動物畫了什麼。

  ⑵ 指名讀

  ⑶ 指導朗讀

  ① 他們畫了什麼?你們見過竹葉、梅花、楓葉和月牙嗎?誰能畫給大家看一看。

  請四名同學到黑板前畫,跟小動物畫的比一比

  ② 感悟句子:這些小動物還能畫別的嗎?

  預設為:不能,因為它們的腳趾各不相同,一種腳趾只能印一種腳印)。

  ③ 反覆朗讀句子。

  4、指導朗讀第四句。

  ⑴ 自由讀第四句。

  ⑵ 指名讀第四句。

  5、指導讀第五、六句。

  ⑴ 自由讀

  ⑵ 感悟句子:在寒冷的冬天小動物們都不怕冷,跑到雪地上來玩。青蛙為什麼在洞里睡覺呢?

  ⑶ 反覆讀句子

  6、齊讀課文。

  四、複述課文

  在情境中背誦。

  教師提示:你們能看着圖來給大家介紹雪地里的小畫家是怎樣畫畫的嗎?

  五、識字訓練

  ⑴ 小組內合作識字:這篇課文中的生字,大家能不能自己學會記住它們?小組同學合作學習,哪個字你記住了,就把好辦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 ⑵ 交流識字:你記住了哪些字?說說你是怎麼記住的?

  六、總結



《菜園裡》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