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觀后感

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觀后感(一)

  廉吏能臣第一人

  40集的電視連續劇《于成龍》在央視一套播完了。這是一部優秀的反腐倡廉歷史劇,講述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龍勤政廉潔、為民辦事、為國盡忠的故事。有時一晚連播三集,我不顧勞累也要堅持看完。我邊看邊思考,于成龍一介書生,45歲才出仕,最後官至一品,兩江總督兼兵部尚書,死後又得康熙加封。他出身平民,沒有背景,朝中無人,不請客送禮,不朋黨營私,一生中卻三次被推舉為 "卓異",其中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有三條值得思考:

  一是打鐵還還需自身硬。于成龍所做之事,皆是公事、民事,沒有一件是私事、親事。于成龍的所作所為,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他的生活儉樸到極點,長年吃素不開葷,有"於青菜"之稱,像個"苦行僧".他不按常規出牌,經常頂撞上司甚至不執行皇帝的命令。比如在黃州力排眾議,堅持剿撫並用招安劉君孚;又如在福建公然對朝廷的禁海令表示異議不執行;更有甚者,竟然先斬後奏,懲治了朝廷的外甥、江寧大將軍赫里。所有這些,有多少人不理解,有多少人反對,有多少人蔘劾,但他都有驚無險。這是為什麼?箇中原因主要就是他做的事都是為百姓、為國家、為江山社稷。這也印證 了那句名言:"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正是由於他自身正、自身清、自身硬,才使他干起事來充滿自信,一往無前。

  二是一個好漢三個幫,有一個團結戰鬥的團隊。于成龍廉潔從政,和官場的不良風氣是格格不入,每到一地都是驚心動魄,縱有天大的本事,單槍匹馬也是難以成事的。但于成龍有"福氣",有一個同心同德幹事的團隊。這個團隊和他一樣,不圖名圖利,不貪財愛財,甘於清貧、堅持操守。像幕賓師爺周先生、刀筆小吏柳晉陽、神勇捕頭雷翠亭、忠實管家石玉林、石玉蘭兄妹等。這一行人合作共事幾十年,性格差異、閱歷不同,生活習俗也不相同,在處事決策中有時意見也不盡一致,但他們有共同的理想信念,風雨同舟無怨無悔。他們目標一致、志趣相同,彼此欣賞、胸懷坦蕩。有時他們之間不同的意見和爭執,不僅沒有形成隔閡,反而形成了互補,使他們的決策更民主、更周詳,方案更完整、更可行。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于成龍的成功,也是對此很好的詮釋。

  三是心底無私天地寬。于成龍為官一世,造福一方,雖有溝坎,但總的來說仕途坦蕩。于成龍所處的時代,是清朝建立之後、百廢待興、走向繁榮發展的時代。經過順治皇帝十多年的征戰,天下初定。但清王朝大業還不太平穩,內憂外患仍然威脅着這個新生的王朝。胸存大志的康熙皇帝勵精圖治,急需要于成龍這樣的務實官員出仕幹事。時勢造英雄。歷史給了于成龍一個大顯身手的舞台。當時,朝野上下親民幹事的不少,公道正派的官員很多,他們惺惺相惜,直言敢諫,比如陳廷敬、張朝珍等。對於成龍的實幹為民,朝廷是認可的,百姓是擁戴的。于成龍殺貪官、壓豪強,三次榮獲"卓異",這有清一代,實屬罕見。一個人要想幹事、會幹事、能幹成事,這不僅需要自已有能力、想幹事,還有客觀因素、還有周圍環境。比如得有人認可你、欣賞你,而且認可你、欣賞你的人水平更高,能夠給你施展本領提供更寬闊的舞台。于成龍以他那寬廣的胸懷、務實的態度、堅定的立場,贏得了世人稱讚。他初任廣西羅城知縣,治亂世用重典,就受到兩廣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視,羅城被評為全省治理的榜樣;在湖北期間,知武昌、理黃州、平叛亂,受到了湖北巡撫張朝珍的保舉;在福建期間,審冤案、開海禁,又得康親王、巡撫吳興祚等的理解認可,第三次當選"卓異",並得到康熙皇帝的青睞和欣賞。他生在一個好時代,遇到了開明的領導。當時的從政環境,也有利於廉吏能臣的成長。這可能就是于成龍幹事成事的原因吧。

  當前,我們正在全面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廉潔政治,于成龍的所作所為,很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

  作者:閆國文  石家莊市社會科學院院長

  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觀后感(二)

  作者:方友

  近期觀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在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于成龍》,感觸頗深。看着于成龍v躬盡瘁,歿於任上的鏡頭,我的心似乎在滴血,內心呼喚着:于成龍真乃一代廉吏。

  這部電視劇講述于成龍在出仕前刻苦學習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以修齊治平、知行合一、義不辭難為價值追求;出仕后,在23年的從政生涯中,跨越廣西、湖北、福建、直隸、兩江等省區,從七品知縣到封疆大吏,堅持以民為本、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勤政愛民、勇於擔當、三舉卓異的從政實踐,刻苦廉潔、剛直不阿、一塵不染的人格魅力,深得各地民眾愛戴和各省督撫的器重,康熙帝盛讚為"古今廉吏第一".

  本劇通過其為民做主、為民請命、為民除害、為民造福的一系列生動故事,再現這位"吏者之師"的感人風範。

  "於青菜" "於大膽" "於青天"這些美稱並非空穴來風,他羅城治盜丶湖北平匪丶福建平冤丶直隸救災、兩江懲惡,從一個邊遠山陲的小小縣令,一步步成長為封疆大吏,他愛民如子,勤於政務,廉潔奉公,剛直不阿,一塵不染的好品質深受百姓愛戴,贏得康熙帝最高褒獎"古今廉吏第一".

  當觀看于成龍與康熙帝在上書房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這一幕,感動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他與康熙帝簡直是惺惺惺相惜,英雄所見略同。他告訴皇上,自己是貧苦人家出身,勤儉習以為常,還說"上有所好,下便投其好".

  皇上便引用李商隱兩句詩:歷賢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說自己雖比不上殷周古代明君聖賢,但時時警示自己,勤政愛民,奉行節儉,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並視於成龍為知已。

  其實,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需要歷行勤政節儉,才有希望;小到一個家族,也是同出一轍的。猛然想起爺爺當年說的話,富從升個起(升:古時計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個:指一粒米,一根線,指數量極少。),窮人家做事沒算計。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他們懂得財富的積累,而窮人呢,往往沒有過多地考慮。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看一個家族有沒有希望,主要觀其後代是否勤勞節儉,勵精圖志。當他們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控制自己的慾望,並孜孜不倦地為之奮鬥,讓希望之光普照大地之時,便是其燦爛輝煌的美好人生。

  觀電視劇《于成龍》,還可體會到凡成大事者,必先歷經磨難,苦其心志,強其體魄,並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永往直前的精神。

  劇中再現了于成龍赴廣西羅城縣就任時艱難困苦的情景,和家人分別無異於一場生離死別,典賣田產一百兩銀子作為赴任的盤纏,如同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五名同鄉跟班,一人病亡,兩人看到蠻荒之地,棄之返鄉。

  且不說從山西老家到廣西羅城的路途遙遠及條件艱苦,就是那赴任的羅城縣,地處荒蠻,匪盜橫行,殺人越貨,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前兩任知縣,一人逃走一人被殺,自己這個新知縣赴任途中險些被盜匪活埋,官印官服被搶,這哪裡是赴任?簡直是赴死!

  就在這挑戰生存的一線希望,他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一民心向背,團結民眾懲治惡匪,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不顧個人安危,他執意闖進苗寨,與老百姓站在一起,和來勢凶凶的匪徒展開生死較量,鬥智斗勇,終於取得初戰的告捷,為自己在老百姓心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電視劇《于成龍》的確是一部好劇,無論在做人做事方面,還是在國家大政方針方面,都有極好的參考價值。敬己、敬人、敬業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我們每個人只要心中有愛,弘揚正氣,在生活實踐中勤於動腦找出恰當的切入點,你的人生也為之光芒四射。

  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觀后感(三)

  從《于成龍》到創業職場的深刻感悟

  ■ 詹潤演/文

  看完電視劇《于成龍》后,對我的啟發很大,特別是創業與職場方面的感悟。所以,我不得不打開電腦向大家再次分享我對這部電視劇的觀后感。

  一、英雄不怕出生低,只要心中有理想

  于成龍是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44歲才開始出仕為官,是大器晚成型的人物。

  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從六品知縣開始做起。他要去工作的這個地方是遙遠的邊荒之地——羅城。他的很多親朋好友都勸他不要去,因為羅城新隸於清統治不到兩年,而且局勢未穩,十分荒亂。前兩任知縣一死一逃。但他不顧親朋好友的阻攔,拋妻別子,懷着"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接受了清廷委任。

  于成龍到羅城時,這裡遍地荒草,城內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數間,縣衙也只是三間破茅房。他只得寄居於關帝廟中。與他一同去的的五名僕從,不久或死或逃,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扶病理事,邁開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在羅城,于成龍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治理方法。不到三年的時間,于成龍就使羅城擺脫原來混亂和貧窮的景象,出現了百姓安居樂業的新氣象。

  由於政績突出,于成龍受到兩廣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視,羅城被評為全省治理的榜樣。

  後來,于成龍被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並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再之後,青雲直上,直至總制兩江總督(一品封疆大臣)。

  這就應了一句古話:"英雄不怕出生低。"

  只要心中有理想,只要你有能力,無論在哪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不要太在乎一時的處境和一時的得失,做好當下的工作,不僅是做給現在的老闆看的,更是做給下一任老闆看的。

  其實,哪怕你現在所做的努力沒人看得到,只要堅定自己的理想,苦着也是幸福的!

  二、個人可成為英雄,團隊卻可以無敵

  于成龍從羅城做六品知縣開始,他就開始搭自己的班子。那他的這個班子是怎麼搭建起來的呢?

  于成龍的班子里,有一個從小和他一起長大的兄弟。他們曾一起讀書,一起趕考,也曾勸于成龍不要趕往廣西羅城這個是非之地。這個人也一直跟隨於成龍從知縣到兩江總督,他就是于成龍的師爺柳晉陽,是于成龍的智囊團之一。

  在去趕往羅城的路上,于成龍歷經艱辛與匪寇,(范_文_先_生_網)幸好有遊俠相助,經這位遊俠觀察,發現於成龍是個好官,於是便一直跟隨於成龍,成了他的捕快。這個人就是于成龍的貼身保鏢雷翠亭。

  原山西學政衙門副學政周瑞和因科考題目泄露一案受到牽連,被革職為民永不敘用。于成龍剛到羅城時,周瑞和扮作乞丐,一路跋山涉水來到羅城投奔于成龍。後來,他成了于成龍的幕賓,也是于成龍的智囊團之一。

  此外,還有一直從山西老家跟隨着于成龍的貼身大管家石玉林,以及幫于成龍解決衣食問題的石玉林的妹妹石玉蘭。

  這四個人,無論于成龍到哪裡,他們都忠心耿耿跟隨到哪裡。這樣,于成龍就可以專心為老百姓辦事了。

  于成龍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之所以能夠乘風破浪,這四個人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沒的。

  我們也是一樣的,想要自己有所作為,可能自己就可以了,但是想要有大作為,那就必須有一個與你志同道合的團隊,無論遇到什麼,酸甜苦辣醬醋茶,大家一起分擔或共享。

  只有這樣,你這個"英雄"才能"所向無敵".

  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于成龍之所以能夠在短暫的23年仕途中青雲直上,除了他自己的才能與才華。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應該歸於他生在一個好的時代和遇到了伯樂。

  說他生在一個好時代,那是因為他恰逢"康乾盛世"的康熙年間;說他遇到了伯樂,是因為仕途路上一直有人賞識,並且遇到了一代開明君主和為賢是用的君王。

  在去羅城任縣令時,他遇到餘光祖這樣的好上司。于成龍在羅城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三年之間,他使羅城擺脫混亂,出現了百姓安居樂業的新氣象。這便受到兩廣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視,羅城被評為全省治理的榜樣。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被時任兩廣總督的金光祖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並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在合州任知府時,不到二年的時間,他使合州人口驟增,田地開闢。因為招民墾荒政績顯著,1669年(清康熙八年),于成龍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

  在黃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因其在黃州府同知任上的政績突出,深為湖廣巡撫張朝珍器重,于成龍再次被舉"卓異".再次舉"卓異"后,被調主持武昌府政務,並將擢武昌知府,由於平息暴亂有功,又加上在民間有一定的影響力。時年八月份,于成龍被調任黃州知府,在他的指揮下,又平定了黃州叛亂。受到湖廣總督蔡毓榮的高度褒獎。之後四年左右,于成龍升任福建按察使。

  于成龍在按察使任上,他因重審"通海案"等政績卓越,便被第三次舉"卓異"后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撫吳光祚還專疏向朝廷舉薦,稱于成龍為"閩省廉能第一",從此,于成龍得到清廷的賞識和破格招用。又未逾兩年,他被康熙帝所器重,出任為總制兩江總督。

  其實,于成龍這一路走來,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這一路青雲中,無不遇到有上司在賞識他和栽培他,這些"伯樂"沒有因為他政績突出而眼紅他或者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而從組織系統中將他踢出去。

  所以,他能在最後為集團"老闆"(康熙帝)所賞識和器重,成為封疆大臣,好比成為今天大集團公司的分公司一把手。

  四、"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在於成龍身上,我所看到,不只是前面三者。很多人,或許只知道他在23間從六品知縣做到了一品封疆大吏。他之所以能夠坐上總制兩江總督和兵部尚書、大學士等的位置上,還有一個現在創始人和職業人所應該學習的地方。那就是《論語·子路篇》中,孔子所講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我認為,這是在團隊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于成龍的官階雖一路升遷,但他卻依然保持着艱苦奮鬥的作風。為了扼止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他帶頭踐行"為民上者,務須躬先儉僕".

  他去直隸, "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在江南,"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所以,江南民間因此而親切地稱他為"於青菜".

  據說,直到于成龍去世時,他的木箱中也就只有一套官服,別無餘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謚號清瑞。他逝世后,南京男女老幼,商販僧侶皆痛哭流涕,可見中下層人民對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這是對他廉潔刻苦一生的表彰。

  不僅如此,他宦海20餘年,隻身天涯,不帶家眷,只一個結髮妻闊別20年後才得一見。他的清操苦節享譽當時。不像現在,有些人創業或高升了,有錢了,就拋棄妻子,找"情人"、納"小三"、包"二奶".

  身為"治官之官",于成龍始終把整頓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他曾指出:"國家之安危由於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於用人行政,識其順逆之情".

  可見,他一生之所以突出,為後世所敬仰,不在於他官高,而在於他以清風高節砥礪官場末俗。

  今天,我們在組織中,我們要求下屬必須做到,自己做到了嗎?我們會在背後說某領導做得不好,換個位置,你上去就能把所有事情做好嗎?

  所以,無論我們在哪個位置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別人如何如何之前,先做好本分,有朝一日,不用毛遂自薦,終有一天會有人賞識你,也自然會有一些志同道合的兄弟願意跟隨你的。

  或許這就是《論語》中所講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五、總結

  總之,在於成龍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遠不止以上這些。在創業與職場上,我的個人淺悟就是這12個字:

  找對人,跟對人,做正事,事做好。

  讀書文化推廣者 詹潤演

  2017年1月25日



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