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篇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篇

  篇一:師愛,教育的基石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作者:符俐莉

  法國某個小鎮,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一群頑皮的、等待着救贖的孩子,一個失落的音樂家,故事就這麼展開了。這部片子,作為老師們來看,就是闡述了一個教育理念的影片——犯錯導致懲罰,懲罰再次導致孩子們的更加叛逆,而馬修的音樂團卻將這幫“惡魔”拯救,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釋放了自己的“青春”。看着影片,我腦海中迴響着的是陶行知的那句話“愛滿天下”。 即教育的核心是愛學生。

  有位教育家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這些話精闢地論述了師愛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主人公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對待這些孩子,對學校的殘忍制度深惡痛絕,在他愛心執着下,用音樂引導孩子,讓他們心靈得到凈化,對今後的成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能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愛,既是一種艱辛的勞動,又是教師素質的最好體現。聯繫到自身的教學工作上,對於如何更好地體現這種愛,進行了一下幾點思考。

  一、尊重學生

  師愛是廣博的,對待優生,教師要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以發揮他們的特長,促進其能力的發展。對於後進生,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通過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卑自棄心理。對於孩子天真的行為,您可能不屑一顧,可能會不耐煩,甚至呵斥一句“你懂什麼”!馬修卻告訴我們“不可輕視孩子的情感”。學生犯了錯,您是像片中的校長那般猛烈斥責,還是嚴厲懲罰,抑或“邀請家長”呢?馬修的行為卻告訴我們,成長中的孩子敏感而脆弱,一個厭惡的眼神,一句隨口的批評,甚至一個“無可救藥”的姿勢,都會刺傷他們的身心。它讓我們深刻地體味着兩個字的份量,那就是“尊重”!

  二、了解關心學生

  深入了解和熱情關心學生,是師愛的表現。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多抽時間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把握他們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等,能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打下基礎。從而能順利地對學生開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我們一年級的學生,每次帶他們去陽光體育運動,他們都興奮萬分,完全不是上語文課的拘謹樣子。借這個體育活動課,我想跟學生拉近距離,所以帶着他們做遊戲,開展安全健康的踢毽、跳繩比賽,並從中觀察他們:哪些孩子比較活潑,哪些孩子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哪些孩子樂於參加集體活動…… “育人要知心”,教師要利用一切時機深入學生之中,耐心、細緻地觀察、分析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需求。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愛意時,他們就會愉快地把信息反饋給教師,從而激起師生間的心理共鳴,此時,學生對教師不是敬而遠之,而是親而近之,把教師視為自己的知心朋友,與其心心相印,憂樂與共,相融無間。實踐證明,要想教育好學生必須從了解學生着手。

  的確,師愛是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愛,就會自然而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並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因此說,師愛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篇二:《放牛班的春天》觀影后感

  作者:徐國軍

  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給予我的最直接的感動:平凡的小人物克萊門特·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

  這樣的一所學校,實際卻是一座教養院,在這所學校里聚集了眾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說謊、抽煙、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所學校里還把“犯規——處罰”看作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這裡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所學校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

  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代課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改變。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並且其他的學生在幾十年後滿懷着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最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感動,恰恰正在於馬修的平凡和普通。當他發現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愛好后因勢利導,成立了合唱團,當皮埃爾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愛好被喚起,而獨自在角落裡唱歌;當那一群散漫不羈的孩子被音樂俘虜,而馴服的聽從了馬修的指揮,並大大減少了搗亂和惡作劇;當皮埃爾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並因為獲得原諒而竊喜……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教過的班級中有各種各樣的學生。在這些學生中也或多或少的會存在着一些行為怪異、學習懶惰的學生,當我在面對他們時是否也能有馬修老師的這一份寬容和愛心呢?

  無論多麼叛逆、任性、看起來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一把可以打開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關鍵是教育者有沒有這種願望、有沒有這種耐心來尋找這把鑰匙;在今天中國的教育現狀下,我聽多了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對教育積重難返的無奈,馬修給我提供了另一個辦法:是否能找到這些特異學生正確的鑰匙。

  作為一名教育者當然需要教育教學技術上的探索和創新,但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並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於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我引以為戒。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多對學生以寬容、不能因為他們在某方面出了問題,而就此將其打入壞學生的行列,只有自己不放棄,對他充滿信心才能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

  篇三:《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作者:於 潔

  在一個寒冷陰鬱的冬日午後,在即將開學的工作前夕,看完法國文藝片《放牛班的春天》,心底里有一股暖流徒然而生,心頭被影片中的默默溫情所縈繞。

  故事開始在陰暗的雨天,產生於被稱為“池塘底部”的一所寄宿學校,那裡有着難纏的問題兒童,有殘暴高壓的管理政策,伴隨着一陣憂傷的音樂,故事在沉重的背景下拉開序幕。接下去情節的發展沒有跌宕起伏的波瀾劇情,只是記錄了一個平凡的學監和孩子們之間發生的一切。影片里也看不到華美的場景,拍攝地點主要就在那所頹廢破敗的寄宿學校。可就是這樣一部影片除卻情愛、動作、場面等商業噱頭因素的影片,卻在樸實、溫暖的故事裡細膩溫婉地一步一步挖掘着人性深處的零零總總,並將它們表現得情真意切,這一切激起了很多人心底的漣漪,感動着看過它的人,影片在上映僅僅一個多月期間就吸引了將近600萬人湧進影院,它被稱為當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也更因為這是一個發生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故事而讓看過以後的我覺得回味悠長,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每個人讀故事都能讀出一個自己的世界。因為同時老師的緣故,我對影片中的馬圖有頗深的感情。

  在前一個呆不下去的老師對他“有過錯就要懲罰”的提醒下,他幫助犯錯的學生使他免於校長的體力懲罰,引導肇事者去照顧因他而受傷的守門人,使他接受心靈上的教育,這遠比體力、言語責備的懲罰要高明上千倍。這是馬圖在用他的善良來感化學生。在他發現了那位偷了20萬法郎的孩子,他也沒有簡單化地將他移交校長或警察局,他冷靜、耐心地找他談話,了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動機——僅僅是為了買一個熱氣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樣,馬圖把這位孩子的簡直是不可饒恕的錯誤當作了教育的資源。這一切源於馬圖生命力里的對孩子的愛。馬圖的愛還是一種喚醒在他發現莫朗那清亮的天籟之聲時馬圖給予他信心和愛。這對於這個在懲罰冷眼裡走來的孩子而言馬圖給他的是他從未感受到的,麻木不仁的心靈真正感受到了溫暖,逐漸學會了去愛。他的愛不是毫無原則,學生犯規的時候,他私下處理,並不是包庇學生,只是把學生交給校長,會導致學生性格的發展更加糟糕。在對蒙丹威脅皮比諾事件的處理上他表現出強硬的一面。這樣的老師,一切舉措為孩子着想,是孩子生命里的守護神。同時如果在馬圖的拳拳愛意里缺少了他一技之長的音樂才能,那麼,孩子們可能很難這麼快地凝聚在一起,並且學會專註,享受成功,山谷里的野百合也不會綻放出自己的美。教師的一技之長在職業生涯里不可缺少。

  童年需要守護因為它脆弱易折,童年需要守護因為它無限可能,馬圖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生命中的守護神。故事的結尾馬圖用一個人的魅力拯救了一群學生的命運,這讓人深深震撼,恐怕這世間沒有一種力量可以與之抗衡,教育的力量直抵靈魂,關乎命運。想到手握牧鞭的我們,我愈發對自己的職業心生敬畏,善用牧鞭是我對自己的人生警示。被人稱做老師的一刻並不是能成為老師之時,雖然被稱呼為老師多年但其實一直都在學做着怎麼做老師,生命里經歷過的沉澱以後的隨時都在啟示着我下一刻的出發,馬圖的故事也是我學做老師里的生動一課。在冬日的午後,感謝這個故事驅趕空氣中的陰鬱讓我感懷生活的美好。

  (責任編輯:admin )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篇 標籤:放牛班的春天 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