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範文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範文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我已是淚流滿面。鄰居家的阿姨給我送韭菜來,我一開門,阿姨呆住了,因為我忘記擦掉眼淚。“沒什麼的,看電視感動的。”我笑着解釋道。阿姨“哦,哦”地走了。收拾心情,給這個影片寫下我的觀后感:

  教育首先是尊重!

  電影講的是在法國的一個充滿暴力,恐怖,嚴歷制度的少年管制學校。這裡住着一群不學無術,冷漠,野蠻無知的孩子。他們是使家長無奈,老師煩惱的問題少年。誰也不會在意這些尚未成熟的心靈中所懷揣着的天真爛漫的夢想:將軍,熱氣球飛行員,建築家……刻板的校長只能用“犯事的人,必定受罰”的準則加以暴力來懲罰他們。原任班主任束手無策,無奈調職,然而一個人公認為一事無成的馬修來了,就這樣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個孩子的心田瑰麗而至。馬修老師面對一群被社會遺棄的問題孩子,他沒有戴有色眼鏡,他用尊重贏得了孩子們,看來,教育首先就是尊重!尊重每一個孩子,這個和年齡無關!和是否殘疾無關!更和是否聰明無關!

  教育應該擁有愛!

  影片中的這群孩子被看着是一群冷漠的孩子,其實不然。當教養院的院長決定開除馬修的時候,馬修被告知不得與任何學生見面,他悄悄地離開,正如當初他悄悄地來。帶着失落,帶着失望,正在這個時候,教室的窗戶口,一架架紙飛機飛了出來,馬修撿起來一看,我皮埃爾(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一個被認為孤僻,冷漠的學生)的字跡,是某某(學生們)的簽名,當時我被這群孩子感動得哭了。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春天,在他們的心裡!這個世界也許有卑微的人,但卻沒有卑微的情感。是的,馬修和他的學生們是普通的一群人,可是他們的感情並不尋常!

  教育不等於愛,但是教育應該擁有愛!愛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可以把冰冷的石頭捂熱!也可以把問題孩子感化!馬修用他的寬容,他的愛感化了孩子們。

  教育得因人而異!

  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得因人而異。比如馬修在對待那個不愛說話個子最小的,在二戰中失去雙親的孩子的時候,他沒有要求他必須得學習,必須得唱歌。孩子實在不喜歡的事情我們不能強求,不能把孩子們當成商品,我們不能批量生產商品!而是讓他坐在講桌上,美其名曰叫他當音樂老師的助理。而對於那個調皮但唱歌很有天賦的皮埃爾,馬修老師讓他當領唱,他得到了老師如此的信任恐怕是第一次吧。所以他表現得是那麼的好!對於那個五音不全的孩子,馬修老師讓他當音樂架子,可別小看這個任命,也許對於成人來說無疑是一種侮辱,但對於孩子來說不是,他可以站在隊伍的最前面,而舉着樂譜的只有他一個人,他有着被老師特殊對待的優越感。這是對因材施教最好不過的詮釋了。

  教育是潤物細無聲!

  教育不是雕刻,教育是一種身體力行的影響!馬修以他平平的身份,以他的行動影響着孩子們,告訴孩子們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做,什麼該做。不是懲罰就能讓人服氣的!

  教育不是萬能的!

  教育也不是萬能的!面對一些特殊的社會敗類,我們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就如同影片中那個不得不被送往看守所的孩子,看着他被帶走,馬修也只是嘆氣!教育並不是萬能的,他不能讓每一個走火入魔的人都得道成仙!我們不要盲目地把教育看成萬能的,當我們的教育不能改變現實的時候,不要認為教育就沒有用了。那只是對個別人不頂用,對大多數來說,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覷,只有明白了教育不是萬能的,我們才不會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打退堂鼓,不能因為丟了芝麻而放棄西瓜!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範文 標籤:放牛班的春天 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