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池底的陽光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池底的陽光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池底的陽光

  1949年1月15日,經歷了各種挫折正處於人生最低谷的馬修老師走進了“池塘底教養院”,這個學校還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這應該是對這個學校名字的最好翻譯吧。在這裡有一個嚴肅、專制、只守規章和原則的校長,在校長腦子裡有一條條對學生體罰、關禁閉等等的規章制度。因為在這裡有一群不聽管教,十分頑皮的學生,這些孩子生活在一個大門緊閉,沒有陽光的教養院,在這裡充滿了學生對老師的惡作劇,老師對學生的懲罰。跟隨馬修走進這所學校,小派皮諾緊抓着大門鐵欄孤獨地等待着爸爸來接他,雙膝跪地的小男孩低着頭用力的擦拭着地板,好心的馬克森斯大叔在學生的惡作劇下傷了一隻眼睛,這僅僅是影片的開始,卻如池塘之底冷寂、孤獨、黑暗。

  面對學生的惡作劇,冷漠的哈森校長的一個不公平的決斷,再一次讓馬修老師看到了這裡的弊端,他同情收到不公平待遇的學生,反對校長專制下對學生的惡性懲罰,他決定保護自己的學生。

  惡作劇似乎已經成了學生抱負老師的一個習慣,當馬修老師第一次踏入教室的時候,教室里一片哄鬧聲,歡迎老師的不是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不是一雙雙求知的眼睛,而是一具嘴裡叼着點燃的香煙的骨架標本。面對學生的嘲笑聲,馬修並沒有動怒,反而用詼諧的語言回應學生的笑聲,他對着這具骨架說道:“教室里禁止吸煙,每個人都一樣,甚至你也是,先生。”說完這句話,馬修得意的走向講台,卻又被學生戲弄,他被障礙物絆倒,自己的公文包掉落在地上,然而,沒有一個學生主動扶起老師。公文包被調皮的學生從第一排傳扔到最後一排,全然不顧老師苦苦的呼喊:“還給我,還給我……”但是,當哈森校長走進教室時,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當校長問是誰在搗亂時,馬修老師卻只說:“我正要求他回答問題呢。”剛才還被學生羞辱的馬修,這是卻用盡自己的力量保護着學生。當校長走後,學生不再搗亂,直勾勾的看着這位不同尋常的新老師。但是馬修的這初次的努力並沒有改觀所有學生抱負老師的心理。一天趁馬修老師不備,幾個調皮的學生將他的最心愛的樂譜偷走了,馬修在廁所發現了他們,當學校的教員發現他們時,馬修再次袒護了自己的學生。在馬修看來,這些孩子需要良好的引導和教育,而不是一味的犯錯就關禁閉、受懲罰等等這樣一系列的體罰。

  看到馬修老師走進新學校卻收到如此待遇,我暗自慶幸自己走進了一個多麼和諧的校園,在這裡沒有體罰,更不會有關禁閉,老師和學生之間就像朋友一樣相處融洽。

  “池塘之底”也會折射出燦爛的陽光。馬修很堅信孩子們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他不厭其煩的引導自己的學生感知美好的事物。終於有一天,當他悄悄地走進宿舍時,發現孩子們跟隨着一個會吹口琴的孩子的節奏唱起了歌,雖然有些跑掉,但是他發現其中一些孩子的音色還很不錯,孩子們喜歡唱歌。馬修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他終於找到了他們的閃光點,最後,他決定重新拾起自己的愛好,重新為孩子們寫曲譜,並決定創建一支合唱團。這一想法使得孩子們熱情高漲,從選高、中、低音到練習合唱技巧和發音,孩子們都很認真。漸漸的孩子們開始接受馬修並認可馬修。在合唱團里孩子們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哪怕是不會唱歌的小派皮諾給馬修老師當團長助理,哪怕是唱歌跑調的學生給老師當譜架,他們也很樂意,因為他們知道老師很重視他們,也許這是他們從老師那裡得到的第一次認可。孩子們的臉上開始露出燦爛的笑容。認可孩子們,發現孩子們的亮點,讚美孩子們,也許就是這個合唱團之所以能夠存在下來的意義,是改變孩子心靈的支點吧。那麼,馬修老師注重挖掘孩子們內心最深處的善良,從不同的方面認可讚美孩子們,用音樂這樣最貼近孩子生活的藝術形式感化孩子們,而不是只用懲罰指罵孩子們,這些行為大概就是我們當今所倡導的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吧。

  所以,真正的教育並不只是一味的教授課本知識,也不只是一味的學習語數外等等這些正規課程,而是要多種藝術的讓學生感悟生活。但是也並不是只有音樂課上才能唱歌,美術課上才能畫畫。在我看來,會唱歌、敢唱歌、會畫畫的孩子,他們的思維都會特別活躍,想象力特別豐富,所以我就大膽的在自己的課堂上多灌輸了這樣的藝術形式。比如,在講解詩歌的時候,很多孩子總是背不下來詩詞,那麼我就想在古代這些詩詞都會被一些樂師譜曲唱出來,那麼現在這麼多好聽的旋律,為什麼我們不能讓孩子們尋找自己熟悉的旋律,將詩詞填入曲調中唱出來呢?現在的孩子們都收到一些娛樂節目的影響,總是會跟隨潮流確定自己喜歡唱的歌曲,比如:鄧紫棋、EXO組合等等。所以,我就讓學生將詩歌唱出來,這節課,很多平常不愛發言的學生也站起來大膽的唱出來了,甚至不會唱流行歌德孩子就用最熟悉的《國歌》的曲調去唱。還有一次我講到《竹影》這節課時,讓學生在黑板上畫竹子,讓他們從自己的畫筆中感悟中國畫的姿態美和神韻美。

  但是,我們總說人性化教育,用友善的語言和行為感化學生,可是馬修老師的教育方式並不適應所有的“壞”學生。影片中的“壞”學生孟丹來到教養院,不顧馬修老師的善意勸解引導,一再與其作對,甚至公然對抗,使得班裡其他的學生也在學生孟丹的這種不良行為。最後當孟丹因為被冤枉偷錢被警察帶走的時候,馬修也無能為力,這是他也不想去挽回,因為馬修認為不能因為一個人而毀掉所有人,所以他放棄了自己原本堅持的原則。電影結尾,這個被暴力校長惹惱的“壞”學生放火燒了學校,也就說明了,並不是所有的“壞”學生都可以用人性化的教育改變他們,但是,如果當時馬修不放棄他,如果他被找回來校長能查明事實,如果孟丹不被帶走,會不會他最後真的就被馬修老師的人性化教育所改善呢?畢竟人性本善。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學生們送別馬修老師的畫面。從高樓上的小窗戶中慢慢地飛出一架架紙飛機,上面寫滿了學生對老師的祝福;窗戶太高,孩子們只能向老師揮手告別,馬修深深的感受到了他們對自己的眷念,感受到了這些孩子們美好的心靈正在釋放絢麗的光彩。

  作為第一年工作的我,還沒有經歷過送別學生的場面,當我看到學生送別馬修老師的畫面時,我就不禁幻想着自己送別我心愛的孩子們時的情景。從離開教室的那一寸土地,我想象着把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的的照片放大,粘貼在他們離開的路兩旁,廣播里放着我們一起聽過的歌曲,講着我和他們在一起的趣事,最後的擁抱是我對他們最好的祝福。

  影片結束了,馬修帶着終於在星期六等到愛和家的小派皮諾離開了,“池塘之底”也會折射最燦爛的陽光,就是我對這部影片最大的感悟。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池底的陽光 標籤:放牛班的春天 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