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紀錄片觀后感一:
今天,我滿懷深情地觀看了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紀錄片之《烽火陝甘》和《縱橫西北》,該紀錄片由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的六集文獻紀錄片。該記錄片以樸實的風格,生動的敘述,全面展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和政治家習仲勛同志的革命生涯。
“黨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是毛澤東主席於1943年1月為習仲勛同志親筆書寫的題詞,也是對他一生最客觀準確的評價。1926年,年僅13歲的習仲勛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開始了他長達70多年的革命生涯;1928年,年僅15歲的習仲勛參加中國共產黨。在以後的歲月里,無論經歷何種革命鬥爭和各種複雜環境考驗,面對逆境坎坷,習仲勛同志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心裡最重要的位置。
他關心群眾疾苦,為群眾鬧革命打江山;他熱愛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聯繫。“他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毛澤東主席如此評價。 “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這一邊”,是習仲勛同志一生的忠實堅守。該紀錄片反映了習仲勛始終以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為黨盡忠,心繫群眾。
在今年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廣大黨員幹部要向習仲勛同志等革命前輩學習,時刻牢記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時刻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為民務實,清正廉潔,做一個經得起考驗的共產黨員。
習仲勛紀錄片觀后感二:
近日,央視播出了六集文獻紀錄片《習仲勛》,完整回顧了習仲勛同志波瀾壯闊、功勛卓著的奮鬥歷程。習仲勛,祖籍河南省鄧州市,生於陝西省XX縣,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習仲勛13歲入團,15歲入黨,19歲發動“兩當兵變”、21歲擔任陝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第五、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習仲勛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特殊貢獻的關鍵人物,特別是在創建陝北蘇區這一時期,直接在黨危難時期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想想那時習仲勛才21歲,在這麼年青的時候就有這樣的遠見卓識,不得不令人敬佩,學習。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時代在發展,文化在進步,在新的時代,在全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而不懈奮鬥的時期,賦予了我們青年新的使命,我們應該從老一輩革命家身上吸取優點,接過他們手中的槍,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以青年的果敢和卓絕,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唱響自己在這個時代的最強音,刻苦學習,艱苦奮鬥,自立自強,開拓創新,磨礪品格,砥礪意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譜寫更加壯美的青春佳績。
習仲勛紀錄片觀后感三:
“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這段蕩氣迴腸的話,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早在革命戰爭年代,習仲勛就被毛澤東譽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
1943年2月,習仲勛調任中國共產黨綏德地委書記兼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他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培養典型,總結經驗,領導大生產運動,增強了當地的經濟實力。在整風審乾和“搶救運動”中,抵制和糾正“左”的偏向,保護了幹部和群眾。
1945年6月,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原中國共產黨中央西北局書記高崗受黨中央、毛主席之命,率領一批幹部離開延安,奔赴東北,開闢東北解放區。在遴選西北局書記一職時,毛澤東說過,我們要選擇一個年輕的擔任西北局書記,他就是習仲勛同志。他是群眾領袖,是一個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
密切聯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為群眾排憂解難,在和平建設年代,習仲勛更是如此。僅從1978年到1980年,他在主政廣東期間的“一哭一護”,亦可見一斑。
“民在我心,民為我本”, 習仲勛這不起眼的“一哭一護”,彰顯了他對人民群眾的無限深情,體現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情懷。然而,在當下,個別領導則不是這樣,他們高高在上,脫離群眾,頤指氣使,不黯群眾疾苦,有的甚至面對信訪群眾的苦苦哀求無動於衷,遲遲不肯出面。看看習仲勛的“一哭一護”,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個別領導的確應該感到汗顏。
習仲勛紀錄片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