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觀《虎媽貓爸》有感

觀《虎媽貓爸》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觀《虎媽貓爸》有感

  王 童

  現代生活五光十色,各類信息紛至沓來,不經意間的誘惑讓你躲閃不及。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虎媽貓爸》,收視率節節攀升,我也隨波逐流地加入了追劇的行列。該劇聚焦時下孩子幼升小、學區房、興趣班、隔代教育等種種熱議話題並十分生動地進行了演示,一些真實反映生活的故事情節,使我產生了共鳴,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如何才能教育出一個健康快樂、學習又拔尖的孩子。

  作為一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媽媽,我深有感觸,《虎媽貓爸》試圖揭示的一系列焦點現象,都是我前段時間遇到和時常不得不勞神思慮的問題,諸如:幼升小、興趣班、隔代教育等等。

  趙薇飾演的畢勝男,是一位望女成鳳,嚴厲要求女兒的狠角色,堪稱標準的"中國虎媽",其超乎尋常的嚴厲令人敬而遠之。如此這般的行為舉止和意願,倒是道出了很多媽媽們的心聲,作為電視劇的場景情節,的確誇張了一點,但都是出自對孩子的愛,有道是:棒頭出孝子、狠招出乖女,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這種愛女心切、育女心誠的種種行為雖有極端傾向,甚或有暴戾之嫌,卻也引發著一些迫不得已的共鳴。也讓我們對這位媽媽的教育方法心生不滿,難道對待孩子的教育就非要使用威武施暴之"虎"的方式嗎?

  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致力於下一代人的教育成為攻堅之戰,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於是,很多家長費盡心思為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和特長班,增加作業和練習時間,而孩子卻犧牲了原本可以休息、娛樂的周末。雖然我也知道這樣不妥,可是看到其他家長給孩子們報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在攀比心態的驅使下,最終我還是給孩子報了兩三個學習班。一到周末,就穿梭於各種學習班中,樂此不疲,說白了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雖然國家早已提出"素質教育",但從各位家長們不辭勞苦地為孩子們奔波的實情,可以看出現實的中國教育現狀還是重成績輕素質。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我雖然也在不停地抱怨,不斷地掙扎,但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

  對於"虎式教育",我不完全贊同,儘管我給女兒報了舞蹈班、美術班還有寫作班,但都是以孩子的興趣為導向,沒有強迫性的要求她必須這樣或者那樣,比如報了班以後就必須要成為舞蹈家、成為畫家、成為作家什麼的。對於"虎式教育"中的從幼兒園起每天把課程表從起床排滿至睡覺前,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長身體和長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孩提時代尤其如此,孩子能夠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如果純粹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那孩子不就成了讀書的痴獃、學習的機器了嗎?試想,只是一味地學習,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大學畢業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等孩子長大成人後對於社會茫然不知,做事情不知所措,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於家庭、於個人、於社會還有什麼功利功德可言呢?

  "虎媽貓爸"哪個比較好?這似乎就像是一個甜豆腐腦和咸豆腐腦的命題。老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新思想告訴我們用愛澆灌才能培養出健康優秀的孩子。其實,這個選擇本身就是個邏輯錯誤的設定,虎媽不是說她就是個剝奪孩子快樂童年的殺手,而貓爸也不是個一味溺愛孩子的"好爸爸",更多時候,兩者之間沒法一刀切。從某種意義上說,兩種做派需要有個平衡,事物的兩個方面各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先決條件,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一個度,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如果非要做出一種選擇,我想大多數人仍然願意選擇被人詬病較多的"虎媽式教育".關於"虎式教育"弊病的例子不勝枚舉,讓孩子成天練習、抑或對孩子的錯誤絕不包容,甚至動輒打罵。多半在這種故事中,虎媽儼然一個童年的終結者。

  作為一種藝術形象,《虎媽貓爸》中的虎媽和貓爸,無疑是一種行為和觀念的代言者,他們被導演推至台上,人前被說三道四,人後被в褒貶,正是因了角色擔當的反差而彰顯出社會倫理的啟迪與教化,從這一點而言,虎媽和貓爸殊途同歸而相得益彰,也正是從這一點而言,我們不得不由衷地為他們點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