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工作體會>作為父母,我們到底該給孩子什麼?

作為父母,我們到底該給孩子什麼?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作為父母,我們到底該給孩子什麼?

  在龍文工作的幾年來,遇到了各種類型的問題學生及家庭,我既同情心力憔悴的家長,又心疼原本天使般的孩子--我們的家長到底用了什麼樣的辦法讓天使般的孩子變得如此冥頑不靈?

  案例--“過分寵溺+諱疾忌醫型”家庭

  有一90后的孩子聰敏可愛,父母老來得子,卻異常寵溺。孩子不但學習不努力,在課外補習中也花了不少錢。孩子不懂得尊敬老師同學,從不主動跟人打招呼。一不高興就把責任推到老師或同學身上,告訴父親,父親就會不問青紅皂白來學校或找其他學生大鬧一通才了事。孩子即使是生父母氣或某件東西沒有被滿足,也會大罵其“傻逼”“有病……”直到被滿足為止。久而久之,同學們漸漸都對他敬而遠之,所以在學校里這個孩子也沒有一個朋友。唯一的愛好就是能將蘋果系列的手機歷史及產生及功能優劣……講得頭頭是道,到處炫耀。

  可是,朋友跟他提起孩子的問題時候,家長總是說,沒事,國內學習我投錢找老師補習,大了我用幾百萬將孩子送到國外去,把孩子打造成才,保證他的將來無憂……

  上面這個案例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過分寵溺+諱疾忌醫”型的家庭。現在的父母或多或少都存在類似這樣的問題或想法。

  問題之一,老來得子,過分溺愛是問題孩子產生的根本原因。

  過分溺愛,事事順從--尤其是物質方面的極大滿足養成了孩子頤指氣使,飛揚跋扈的性格。買東西的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來,這個孩子自私、自利、任性、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以為這個世界就是我一個人的,什麼事情都會如我所想,一切都要聽我的。只望收穫,不講付出,急功近利,奢靡享樂,浮浮躁躁,缺乏理想與目標,缺乏寧靜的心態與一顆感恩的心!

  “溺愛”表現之二在於父親對孩子包庇和縱容,孩子依賴心理強,做事不計後果。

  “養不教,父之過”。從小嬌慣孩子,並且加上父母平時的“言傳身教”,更會使得孩子自小就精於世故,小小年紀就老氣橫秋,頤指氣使;另一方面又很可憐,身邊的同學或者朋友漸漸都“惹不起咱躲得起”敬而遠之了,所以這個孩子逐漸變得孤單,性格怪癖、敏感、脾氣暴躁,沒有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格。這樣使得這個90后的孩子心理極其脆弱,心理的抗挫折、抗壓能力太差,從而導致其在學習中不會迎難而上,即使花錢補習了也不會得到理想的效果。

  問題之三“諱疾忌醫”。

  其實孩子和父母的問題已經非常明顯了,可是父母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都會以強勢或者其他的方式將責任推卸到他人的身上,試圖通過金錢的方式讓孩子成才。初衷不錯,方法欠妥,尤其是在對孩子成長教育來說。這樣不是幫孩子反而是在毀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權高錢多了反而成了負累。

  看到這點時,我扼腕嘆息,很想大喝一聲:“住手!您還想將孩子毀到什麼時候?”如果案例中的父母依舊諱疾忌醫,這個孩子將來走上社會有多麼大的出息,可以想象得到。

  去年我也初為人母,沉浸在有了寶寶的幸福中,同時也在沉思:在想傾盡所有給予孩子的時候,是否該冷靜沉思一下:我們到底該給孩子什麼?該怎樣給呢?

  家長們都想讓孩子健康長大,成人成才。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很多人只過多的注重了“成才”教育的投入,往往卻忽視了最重要的“成人”教育,本末倒置,結果出現了很多讓人很遺憾的事情。比如最近宣判的“李某某案”,多麼好的條件,曾經多麼有才華的孩子……假如他的父母是一對普通工人,這個孩子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呢?

  “成人”教育就是要教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責任感,勇於擔當,懂得感恩,懂得愛人和自愛,也即孩子的品格教育。只有這樣,一個孩子的人生才能越走越遠,越走越成功!

  龍文教育第一屆“龍文杯”教育徵文大賽入選作品

  原標題:《作為父母,我們到底該給孩子什麼?》

  作者: 趙聰玲



作為父母,我們到底該給孩子什麼? 標籤:做懂孩子的父母 經濟學是什麼 培養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