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柔和》有感

讀《柔和》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真正的柔和

  ——讀《柔和》有感

  虞一金

  第一次詳詳細細地解讀畢淑敏的散文,第一篇便是《柔和》,這篇文章首先便把簡短的標題再次簡化並拆開,可見作者的心是多麼細,不僅把標題解釋的通俗易懂,而且引起讀者的興趣。

  由於作者曾經是位醫生,所以文章中不免會聯繫到醫學方面,畢淑敏用把酒精濃度調的柔和些才會最有效地例子闡述了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確實,試想,以人為本豈不比鐵腕獨裁深得民心,互退三尺豈不比尺寸相爭更顯氣度。

  那既然柔和這麼好,就索性柔和到底,絕對寬容,這樣理解就錯了,作者說:柔和是一種品格與風格,它不是喪失原則,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所以,柔和是必須的,但也應堅守原則,如果人家打你的左臉,你還恭敬的呈上右臉找打,那就不叫柔和了,頂多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

  現代人處在物慾橫流之中,希望能收穫柔和,以致出現類似病急亂投醫的後果。作者從反面說明了不柔和的表現,舉了一個女孩的例子,在手心寫"慢"字,說話前默念10秒,讓我們看到了不正常的柔和導致的可笑荒誕。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見過的一個女孩,也是這般假柔和,走路緊盯地面,一步一挪,略顯羞澀,卻只會讓人轉移目光。作者說:一個人的心如若不柔和,所有對外在柔和形式的模仿和操練,都是沙上樓閣。也就是說,外在只是形式,我們應該收穫內心的柔和,心境的柔和才是真正的柔和。

  接着,作者談到了天空和海洋,大自然是在不斷變化的,誰喜歡狂風驟雨或是驕陽似火?誰喜歡巨浪滔天亦或暗礁密布?我們需要柔和,需要美麗清潔的天空和博大安寧的海洋。

  最後,畢淑敏談到柔和,是力量的內斂和高度自信的寧馨兒。這讓我想到了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他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帶月荷鋤歸"的農夫,他不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記了仕途的不達。如果不是他有柔和,有力量,有自信,能有後人心目中理想王國桃花源嗎?

  認真研讀過畢淑敏的文章,才真正開始略微了解她的風格。周國平在《我的好書觀》一文中認為讀了以後會使我產生強烈的衝動,自己也想寫點什麼,哪怕所寫的東西表面上與這本書毫無關係。那麼我想說,如果讀了一篇散文能讓自己聯想到很多,想記錄下心中的聲音,那它就是經典。畢淑敏的散文大多體現他曾經的醫生職業和心理學方面的成就,從關注病人的眼光獨到剖析,與眾不同,像《柔和》這樣的經典還有《造心》,《布雷迪的猴子》等,都能讓我們從裡面某些語句中獲得不少人生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