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報道:今天下午五點,江山文學的總編古渡先生要我為江山《時事述評》寫點東西,作為江山人,我不加思索就欣然應承了。可打開電腦後,長時間沉思沒有觸動鍵盤,不知從何處開頭。為什麼呢?因為江山文學網裡面有眾多的作家、寫手和編輯,真所謂高手如雲。面對行家們,我這等於在班門弄斧。但既然答應了人家,就一定要實現諾言。只好趕鴨子上架,大着膽子獻醜了。因為增設《時事述評》是我建議的,老總趙興華先生積極支持,並已經開通了這個欄目。這就需要廣大的江山人都來關心、愛護這個欄目。萬事開頭難,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希望眾位踴躍寫稿,特別是評論部、編輯部、專欄寫手們要帶頭,希望文友們齊努力,共同將增設的這個新欄目,建成為江山文學的品牌欄目。讓它為江山帶來更多的點擊率,為提高江山的知名度,從而向中國主流文學網站快速邁進,當好排頭兵。我將目前對於網絡時評的興起、和寫作時評的要求,講點個人看法。如有不妥,敬請各位學者們指正。
一個掌握了一定寫作知識,具有思考和批判精神的現代公民,只要你關注着國脈民瘼、國計民生,堅守着良知與公正,你就可以自由地發表意見,實現自己的話語權。因此,在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同時,讓廣大受眾也介入“品頭論足”的社會生活,給公眾提供自由表述的話語平台,是當代文化人的共同責任。網絡時代,使每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自己故事的講述者,各個群體的聲音都能當前在網絡上碰撞、傳播。網絡讓人們獲得了更為廣泛的言論自由。
網絡,正見證着中國與時俱進的深刻變化。網民們寫作時評,從針砭時弊、輿論監督到愛國熱情的表達,越來越走向成熟。現在通暢的網絡民意表達,推進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更加自由的網絡表達環境,激發民眾無窮創造智慧。由於網絡參與的領域不斷拓寬,參與結果就更具實效、參與能力正逐步提高。當前網絡的海量新聞已經超越了紙質媒體,這是不爭的事實,成了明付其實的電子媒體。現在信息時代的媒體競爭,在很大意義上不僅是新聞題材的競爭,更是新聞解讀的競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跨入新世紀以來,新聞評論尤其是作為快速評論的“時事評論”,在經歷了以往相當時間的沉寂以後,重又煥發生機。現在百分之九十的知名網站都開設有時事評論欄目,它對增加網站的熱度很有效果。眾多網站因其時評版的獨特風格正在迅速走紅,一時間時評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我們從電視、廣播、網頁、報紙上隨便都可以看到時評文章,現在時評文章是四面開花,令人目不暇接。人們為何喜歡時評文章,就因為時評說的是當今社會的熱點,抓民眾關心的焦點,破群眾生活的難點,解民憂、釋民惑、達民意,從而影響和引導受眾,使人們對社會現象作出是與非的理性分析和正確評論,更好地認識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廣大觀眾原先對信息是“量”的訴求,現在觀眾的口味提高了,改為“質”的訴求。正好時評它提供的,是對新聞的深入分析和解讀,時評才得以空前的繁榮和發展。
時評寫作與雜文略有不同,它不能街罵,而是激濁揚清、彰善癉惡,匡扶社會正義、維護人間正道。有些新聞系的大學生朋友,在人民網看了我的一些時評文章后留言:您非專業時評寫手,能寫出如此深刻的時評文章,佩服。並要向我取經,拜我為師。我給他們的回復中說道:談不上深刻,只是在現實中,每個人所關注的視角不同,欣賞水平也就不同。有人關注娛樂健康話題,而我只是過多地關注了一些民生話題,表達一下個人的觀點。寫時評也沒有什麼巧,只要將事、理、情融合一下就行。我的文章大多數是時評深度報道,一般都可以在《中國作家網》和《人民網》看到。點擊率也蠻高,僅去年在人民網一年就達到140多萬,並評為人民網優秀博客。這充分說明時評文章很受歡迎,很有市場。時評文章就是據事說理,析事明理,因而“論”的成分要少一些,分析的成分則要多一些。在行文時,作者更多的要按照新聞事件本身的必然邏輯和內在聯繫去進行分析,更深刻、更專業、更理性地揭示新聞的本質,進而幫助受眾認識新聞的價值,揭示新聞的內涵。
在網站、博客、論壇里,不乏每天有大量的文人在寫時評文章,我看過很多,有些文章寫的確實很精準。而我寫的時評還只能算一個初級水平,與專業時評人士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不過,也確實有些專業人士寫的不如我也有之。看了有些人寫的作品之後,就感覺到作者不是在說理論事,而是在罵大街,看了令人生厭,很不舒暢。我認為寫時評,要做到客觀公正。你所要表達的觀點,首先不要讓讀者感覺你是在罵街發牢騷。有人說寫時評文章帶有很大的風險性,也就是說容易觸及到一些社會敏感話題。這是真的,你寫的太過激烈,官方網站是不會給你發表的。寫平淡了又沒有人看,這就要把握一個度。時評文章,它佔據新聞媒體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說,一篇好的報紙新聞和論壇上好的熱點帖子一旦發表出來后,就必然有很多精彩的評論文章緊跟其後。它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個人觀點。
有人問時評的概念、寫時評文章是個什麼樣的標準?我認為:新聞時評,又稱時事評論。它是傳播者藉助大眾傳播工具或載體,對剛剛發生或發現的新聞事實、現象、問題在第一時間表達自己意願,一種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識的論說形式。說白了就是跟在新聞后的評論。簡單說就是議論文。本着三要素來寫(論點、論據、論證),但時事評論最大特點就是它的及時性、新穎性、政治性、群眾性。因時而評新聞性強,緣事而發寓理於事,大眾視角公民寫作。文章可長可短,短的二千字,長的4千左右。我們說不能把時評文章寫成牢騷怪話,要求就是,你在文章里表達出來的具有個性化的觀點,不能與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相抵觸。也就是說要符合公理,符合大眾審美情趣。這樣才會有很多的人看你的文章,這就是時評文章有很多的點擊率的原因。有人問?什麼樣的新聞適合寫時評,我覺得近期比較重大的國際國內社會新聞,特別是較引發爭議的問題都可以寫。
文章寫出來后,首先你自己要滿意。如果連自己看都不滿意,那這篇文章最好是不要發出去。已所不欲,忽施與人。當讀者看了你的文章之後,感覺你亮出來的觀點是善意的、沒有明顯的個人私利、不具有攻擊性質的語言,但又有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這樣的文章就是一篇成功時評文章。要使別人看你的文章后是一種享受、一種啟迪。這樣漫漫你就會聚集你周圍的文友圈子,且人會越聚越多。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個道理。通常寫作一篇文章,需要牽扯到的一些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這是一定要熟悉弄明白的,否則弄不好會鬧出笑話來。觀點不能總是跟在別人後面,還要談出新意來,談不出新意的話題,你最好不要去寫。能寫出一篇富有針砭時弊的好時評,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你所表達的觀點要準確,不可前後自相矛盾,採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手法,亮出自己的觀點。一般我是每天看了電視新聞后,找到感興趣的新聞“由頭”,然後確定標題,再圍繞標題展開評論。但文章的標題也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更不是空穴來風,特別是對時評的深度報道,那就需要作者對新聞事件的前因後果深刻理解和把握,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來闡述你的觀點。
一篇好的時評,必須確保所引述的新聞是真實的事實,而不是子烏虛有;更不是對新聞的斷章取義,歪曲原新聞所述的事實。我認為時評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把眾所周知的道理講透,能講出別人想不出或講不深的道理來,如在改革進入到攻堅期和矛盾凸顯期,人們利益訴求多元化,觀點的碰撞應該很激烈,這有很多方面可以寫。二是嚴謹認真,時評不能亂寫亂議,對時弊,當然要揭露,要批評,要旗幟鮮明。但同時應注重時評對現實社會所具有的建設性和可操作性,要在評論的同時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時評緊跟的是重要新聞事件、熱點問題、熱門話題。但它不是花邊新聞的議論。它是褒揚正義、鞭撻醜惡、建言社會,實際上就是作者對社會開出的一帖“處方”。就是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的一點貢獻。三是要有情懷。評述發生在百姓身邊的人和事,圍繞公眾的生產生活做文章。立言為民,當好人民喉舌,多為人民鼓與呼。在評論中如果可以看到人的命運體驗、情感歷程和喜樂悲傷等等,都會很好地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給立足於理性說服的評論以更好的情感支撐。中國俗話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確實是說服的寶典。四是時評文體活潑、不拘形式,便於自由地表達意見,這就使作者隊伍範疇由原來的專家、記者擴大到了現在的大眾,其潛在的作者可以說是海量的。所滿足於人的無非是表達;它所要求於人的,無非是表達的效率。
時評寫作不難,具有初中文化的公眾都可以寫。而且公眾寫時評,他們的聲音往往能提供另外一個視角,給執政者以參考和啟發。這就是所謂的網民問政。它不是找麻煩,而是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熱情使然。好的想法或觀點都可以通過時評表達上來。你能堅持寫時評,並隨着時間的推移,就會形成作者自己的風格。時評文章的風格一般以文章發表時機、場合、媒體、受眾特點而不同,也還因人而異。比如,馬克思曾經談過無產階級的風格,應該是戰鬥的,是鮮明生動的,絕不吞吞吐吐。從中國近代評論發展歷程來看,梁啟超、章太炎、鄒韜奮都是非常著名的評論大家,但卻各有不同。如梁啟超的文章“汪洋恣肆,筆鋒常帶感情”,章太炎則國學深厚,文章大氣但卻好用生僻典故,鄒韜奮文字簡易曉暢,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三種皆為大家手筆,評論文章應該有自己的風格,更應該有適應特定情況的風格。當然,大多數作者馬上就會說,還有魯迅的雜文風格,那簡直就是時代的傳聲筒,是為時代量身定做的,那是要頗具自身的修鍊與廣泛的知識沉積才行,一般常人達不到那樣的風格境界。總之,作為非專業的時評寫手,寫作要求不高。文章有點文采,讀者愛看就行,就是這麼簡單。
2010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