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白雲飄飄網 編輯:zeimm

1、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評(一)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不久,新生的美國第一次以強大的勝利者姿態迎接着屬於自己的時代,科技工業商業藝術教育文化空前繁榮。這個十年,共和黨人柯立芝憑藉“秩序與繁榮”的競選口號當選總統並成功連任,上任不久他就說“美國人的頭等大事就是做生意”; 這個十年,芝加哥的黑幫頭子艾爾卡彭還憑藉著自己在禁酒令時期的私酒生意大發橫財在整個中西部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時離他1931年被關在舊金山的惡魔島監獄還有幾乎十年;這個十年,聲名卓著的卓別林上映了電影《馬戲團》和《淘金記》,無需等到多年之後的今天,他毫無疑問在那個時候就成為了默片時代的電影的代名詞;這個十年,查爾斯林德伯格駕駛着“聖路易斯精神號”單引擎飛機橫跨大西洋從紐約飛到巴黎,不可思議地實現了工業時代飛躍大洋的人類夢想。當他在巴黎着陸時,在機場熱情等待他的巴黎人居然有15萬之眾;這個十年,以道德名義通過的憲法第18修正案宣布全國範圍內禁酒,這條針對道德的立法毫無意義適得其反地只帶來了無盡的黑幫私酒生意,隨處可見的非法酒吧和地方司法系統的全面腐敗;這個十年,美國的匹茲堡誕生了歷史上第一個商業電台KDKA爵士樂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最強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這樣的爵士樂大師群星輩出。這個十年,亨利福特賣出了1500萬輛福特T型車,10年前被拆分的標準石油各自為政的公司再度在全國建起了無數的加油站,陶氏化學有了自己的商標成為了美國屈指可數的大型化工企業。

  一個瘋狂咆哮所有人都在狂飆突進的十年,多年之後人們再提起,最偉大最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總結卻只是菲茨傑拉德如輓歌般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即便近百年後的今天,依然被Baz Luhrmann導演搬上銀幕。影片極盡浮誇奢華之能事:服飾、珠寶、布景、宴會,甚至是蓋茨比鋥亮閃耀的黃色跑車,無不時刻提醒觀眾那個瘋狂享樂的爵士年代。可能菲茨傑拉德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但所有的後來人,都從那些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描寫中看到了預言版無可避免的大蕭條幻滅的到來,以致時至今日,也為人所感慨。

  如果只是一個在所有人的狂歡盛宴中都看到那個覆滅的曙光預兆的話,這部電影的原作也不可能影響如此深遠,因為它旨在追問一個問題:“到底美國夢是什麼?”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主角蓋茨比無疑代表了那個時代最直接的精神訴求:我要不斷努力賺到更多的錢,獲得更高的地位,通過自己的努力,儘可能快得從一個nobody變成somebody。然後帶着自己擁有的一切去追回過去,追回所有當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自己豪宅里所有的舞會、盛宴、樂隊、美酒、喧囂,都是為了追回五年前在路易維爾失去的一切,不止是Daisy,還有所有在他看來自己失去的這五年的前程,那些甚至從未發生過的假定的五年幸福生活。時間對於執着的近乎偏執的蓋茨比來說,最好就能停滯了:這五年從來沒有發生過,他帶着自己的財富成就地位回到Daisy身邊,從五年之前重新開始一切,至於現在的Daisy和Tom已經有了一個女兒,蓋茨比甚至從來不在乎甚至不去想過該怎麼辦。他如此執迷於自己的過去不肯放手,以至於當Nick直覺一般地追問:“你不可能重複過去發生過的事情”(You can’ t repeat the past)時候,蓋茨比本能懷疑般的回答:“不可能重複過去?為什麼?當然可以!我會讓一切回到原本應該的樣子!她(Daisy)會看到的!”(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 I’m going to fix everything just the way it was before. She’ ll see)。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豪宅隔水相望Daisy住所晚上閃耀的綠光。

  其實Daisy這種膚淺的優柔寡斷甚至不值得去多加置喙,因為她Tom都是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樣的人。既便是Daisy本人,也不可能對自己的處境和Tom的外遇一無所知毫無覺察,她看着自己和Tom的女兒說“我很高興是個女兒,我希望她是個傻瓜。對一個女孩兒來說,世界上最好的結果就是變成一個美麗的小傻瓜”(I”m glad it”s a girl. And I hope she”ll be a fool — that”s the best thing a girl can be in this world, a beautiful little fool.)。他那種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物質財富理所當然的想法和物質的慾望使他在本質上和Tom並沒有區別。如Nick在蓋茨比死後對Tom和Daisy那種毫不在乎的冷漠的看法:“我無法原諒他或者喜歡他。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在他們自己看來都合情合理:一切都非常冷漠令人困惑。Tom和Daisy是冷漠的人,他們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後退縮到到自己的財富和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麼使他們在一起的東西之中,留下爛攤子讓別人去收拾”。

  諸如“蓋茨比愛上了一個bitch,然後他一輩子被毀了”這種說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蓋茨比這種如小馬哥一樣“我忍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我不是想證明自己了不起, 我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拿回來”的堅忍宣誓畢竟動人,只是一個人若對所有自己經歷過的世事都不放手的話,不管蓋茨比後來的成就多麼偉大,若他的成功和自我實現都要通過翻開過去的傷疤挽回早已經不屬於他的Daisy來證明的話,那在他面前所註定的,就只能是一個死胡同。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真的就那麼無可置喙不容辯解地發生了,除了接受之外,唯一的選擇是遺忘。而蓋茨比的可悲之處則在於,這兩者他都做不到。

  蓋茨比用盡所有努力造就了一個全新的自己實現了美國夢,他甚至親自給自己改了名字。他對Daisy的隱藏的含義是,他拒絕相信因為自己出身低微就註定無所成就。任何能夠讓自己獲得財富和成就的方法,哪怕是非法的,都在所不惜。蓋茨比的葬禮上,只有Nick、蓋茨比的父親和牧師等幾個人出現,幾乎所有人敬而遠之,生怕和這個靠販賣私酒和有組織犯罪起家的蓋茨比先生有什麼瓜葛,即便不久前他們都在蓋茨比的豪宅里飲酒作樂笙歌艷舞徹夜狂歡。人們讚頌財富和成就,卻毫無例外地面對後事避而遠之。蓋茨比的父親得知兒子的死訊后趕來為兒子送葬,在蓋茨比堂皇的豪宅中對Nick說,我為我兒子的成就感到驕傲。

  回到最初的問題:“美國夢到底是什麼?” 老羅斯福總統1910年在巴黎發表了題為《共和國的公民》的演講,在文中他說:“重要的從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畫腳的人,不是那些對別人的失敗評頭論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責別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人。榮耀屬於那些真正站在競技場里打拚的人:他們滿麵灰塵,浸透着汗漬和血跡;他們英勇無畏;他們一遍又一遍地犯錯跌倒,因為這路上一定伴隨着打擊,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奮力向前做到了;他們理解自己執着和專註;他們獻身於崇高的事業;在最好的情況下,他們最終品嘗了偉大的勝利和成就;在最壞的情況下,即使他們失敗了,至少他們也很偉大地倒下,因為那些自始至終從不知道勝利或者失敗的冷漠和膽怯的靈魂遠遠不能與他們相提並論”。 兩百多年來,一代代的移民來到這裡,就是為了擺脫過去的舊世界。路過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旁,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下,在洛杉磯的長灘港上,所有來到這裡在這裡生活的人們都相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貧寒卑賤,只要憑藉自己的勤勞奮鬥和不懈追求,總有一天我們總會得到我們覺得自己應該得到的一切:財富、地位、尊重、愛情。每個生活在這裡的人都像蓋茨比一樣,“信奉那盞綠燈,那個一年年離我們漸漸遠去的完美未來。我們從前抓不到他,不過不要緊: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手伸得更遠,總有那麼一個早上,我們奮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斷地被推向過去”。

  如小說第一章原文所說,“蓋茨比本人到最後其實安然無恙善始善終,只不過是那些曾經吞噬了蓋茨比的,在夢境醒來之後發覺的渾濁灰塵,讓我們暫時對人世間壯志未酬的悲哀和轉瞬即逝的歡愉失去了興趣”。(Gatsby turned out all right at the end; it is what preyed on Gatsby, what foul dust floated in the 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 closed out my interest in the abortive 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s of men)。蓋茨比的確很偉大,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原本應該格外小心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努力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評(二)

  剛剛看了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不知道這部影片的來歷,看之前也沒了解過劇情簡介,抱着看一部商業大片的心態觀影,所以剛開始看的比較馬虎,但是隨着影片的進展,隨着主人公蓋茨比和深愛已久的女神黛茜關係的一步步進展,本片開始引起了我的興趣。剛開始看的時候這部影片的色彩運用和奢華場景的渲染,讓我不經想起很多年前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紅磨坊》,猜測應該是同一個導演,看完影片去查了一下,果然是巴茲·魯赫曼。

  影片的背景是上個世紀2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美國經濟騰飛,尤其是金融業空前發達,道瓊斯指數連連飆升,經濟進入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泡沫浮華時代。畢業於耶魯的高材生尼克也深受影響,於是決定棄文學從金融,加入到這一潮流中去。鏡頭轉向海邊,明媚的陽光,泳裝女郎的歡聲笑語,一切都讓尼克這個年輕人嚮往不已。尼克去拜訪了遠親湯姆,一個富家子弟,想要在金融業和商場大展拳腳,見到尼克的湯姆欣喜若狂,不斷的炫耀着他過去輝煌的馬球生涯,在奢華的客廳里女主人公黛茜,也就是湯姆的妻子,還有高爾夫球手貝克小姐出場,劇情開始展開。

  黛茜就像個傻大姐空有美貌,是個典型的情緒化沒主見的姑娘,反之貝克是個深諳世故的女人,對尼克的善意問好表現出一幅不削和高傲。晚飯的餐桌是所有想表現劇情人物矛盾的導演都不會放過的場景。作家尼克喜歡談論田園,農作物,是個典型的樸實文學青年。黛茜愛八卦,對她來說女人就該傻傻的活在這個世上依附男人,這才是女人應該尋求的生活與快樂,正如晚飯後黛茜所說,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也是一個蠢女人,美麗的小傻瓜,但是黛茜也不是一個完全的蠢女人,她知道丈夫在外面有情婦;電話鈴響起,是從修車廠打來的,黛茜的臉色變了,她知道電話那頭是丈夫的情婦;女兒出生丈夫卻不在身邊,她知道丈夫是去陪伴外面的情婦;黛茜也是一個渴望愛的女人,她不安和空虛希望有人陪伴,所以她希望尼克留下,在丈夫和情婦電話的時候陪伴她排解苦惱。貝克談話喜歡見縫插針展現了她精於社交,是個十足的交際花式的女人,每次尼克說漏嘴她都能準確的制止。而黛茜的丈夫湯姆是個種族階級觀念嚴重的富家子,他認為人文思想早已過時,社會應該是高階級的人來統治奴役低階級的人。一場晚飯,把四個不同的人物的不同個性,以及他們之間的矛盾展現了出來。

  尼克和湯姆坐火車經過紐約郊區的一個礦區,礦產能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當湯姆急切的跳下火車的時候,我以為作為富家子他一定是想到了什麼投資計劃,誰知道他直衝礦區邊上的一個修車廠,眼睛時不時的往上瞟,原來這個紈絝子弟只是為了來見他的那個風騷情婦。接着就是一場聲色派對,湯姆不但自己沉醉於此,還希望拖尼克下水,但是尼克的骨子裡卻是個地道的作家,是個有人文情懷的文人,站在窗邊看着街道,看着街角處的另外一個自己,尼克感到自己在這浮華內外遊離,他身處其中,但又時不時的會跳出來,以旁觀者的眼光看看這個世界。

  尼克是唯一一個收到蓋茨比派對請帖的人,我想蓋茨比邀請他的其中之一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出於對尼克這個人的好奇和好感,因為在紐約這個紙醉金迷的大都市,人人都追求物質享受,但是每當他自己回到那個彷彿田園般的小別墅里休憩的時候,總是能夠看到他的鄰居尼克也和他一樣,遠離浮誇和喧囂待在自己的小屋門口的木椅上休息或是看書,蓋茨比覺得也許尼克會是一個值得交心的朋友。

  一場居所派對本該收到邀請才能來的,可是無數的人都來和蓋茨比攀關係,不請自來,反而有邀請帖的尼克成了尷尬的怪人。派對上的人們談論着蓋茨比,各種奇聞傳說層出不窮,彷彿每個來參加派對的人都和蓋茨比關係非同一般,但當蓋茨比走過人群中時,居然沒人認出他,直到他自己對尼克表露出身份。精於社交的交際花貝克小姐一語中的:在這樣一個大的派對中大家都能保護自己的隱私,反而那些小聚會才會沒隱私可言。這不經讓我感慨,我們當今這個社會,很多人奔走各種大型社交聚會,聚會上大家彷彿關係親密其實只不過是冠冕堂皇,反之朋友的午後小息,沒有太多的喧囂和狂歡,平淡和無聲中才能透出彼此的親密和情感。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朋友,就會遇到什麼樣的際遇,派對上貝克遊走在各種男人和交際圈之間,而尼克整一個愣頭楞腦,派對后前者坐上其他男人的車離開了,也許又是去哪裡尋求刺激了,而後者卻得到了蓋茨比的青睞,一段影片中僅存的真誠友誼展開了。

  蓋茨比從來不在乎別人對他的各種傳言,但是在蓋茨比疾馳的黃色跑車上,他問尼克是如何看待他的這些傳言的。車超速行駛,被嚴厲的交警攔截,但是當對方知道車上是鼎鼎大名的富豪蓋茨比的時候,立刻態度良好,又一個準備攀關係的。接下來的一幕讓我感慨萬千,跑車駛過皇後區的大橋,正如尼克所說,在這座城市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即使是蓋茨比這樣的根本不可相信的那些傳言;是啊,美國是個實現夢想 的地方,多少窮人家的孩子,多少懷揣着夢想的移民來到這個國度,他們跨域大洋就像蓋茨比和尼克駛過這座大橋一樣,他們和尼克和蓋茨比一樣都懷有一個宏偉的美國夢。

  接下來他們去了一個地下酒館,這裡才是那些政客、商人和金融家們互相勾結的真正場所,而尼克這個華爾街人士自然備受青睞,這裡充滿着骯髒的交易,蓋茨比想要發達自然離不開這裡,湯姆當然也是這裡的客人之一,於是在這樣一個場合撞個正着,影片的人物矛盾開始揭開。交際花貝克當然是無所不知,她告訴尼克,其實蓋茨比五年前就結識了湯姆的妻子黛茜並互相墜入愛河,但是因為歐洲戰局的需要,作為年輕軍官的蓋茨比只能趕赴前線和黛茜失去了聯繫,所以黛茜嫁給了富商湯姆,蓋茨比此次回來就是為了挽回黛茜。尼克在蓋茨比家的小樹林里見到了蓋茨比,當蓋茨比知道尼克願意幫他約見黛茜只是出於朋友間的幫助而不需要任何利益的時候,他着實有些吃驚,也更加確認了尼克和其他的人不同,是個值得交的朋友,而尼克也成了蓋茨比在本片中唯一的朋友。在這樣一個利益當先的社會裡,要找一個真朋友真是不容易。

  接着買花布置花園和客廳,待一切準備就緒,蓋茨比焦慮的等着黛茜,這個他將近5年沒見卻思念了5年的女神。與夢寐以求的女神的多年後第一次相見自然各種尷尬和激動,然後一切順理成章的發展下去,蓋茨比風度翩翩,浪漫富有,他願意陪黛茜一起出海打球拍照,一起扔衣服布料,一起瘋,願意把自己的一切和黛茜分享,不否認黛茜曾經甚至現在也是愛着蓋茨比的,但是我想此刻黛茜願意和蓋茨比在一起相信有很大成分也是因為黛茜確實是一個需要男人關愛、需要找個男人依附的女人,她需要一個男人來為她單調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注入活力。

  又是一次蓋茨比的周末大型派對,派對上蓋茨比,湯姆,還有湯姆的老婆也就是蓋茨比的情人黛茜三人相遇,當蓋茨比用帶點諷刺的口氣說湯姆是個馬球手的時候,一反常態的湯姆完全不像影片開頭前炫耀自己的馬球成就那樣自豪,反而馬上顯現出一副尷尬的樣子。這個社會,體育,文化皆下品,只有彰顯出自己的商業價值才是成功 ,才有能在派對上找到更多掙錢的商機。派對間黛茜背着丈夫和蓋茨比幽會於小樹林,一陣親密纏綿后黛茜提出想和蓋茨比私奔,遭到了蓋茨比的拒絕,也許單純從愛情 的角度來講蓋茨比不應該拒絕黛茜,但是蓋茨比的愛情是美國夢的一個縮影,在當時20年代的美國,無數的窮苦家出身的孩子,拼勁全力努力奮鬥 ,為的就是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名望,地位,財富,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受到社會的尊重,而有了這些才能有真正的受人尊重的愛情,而蓋茨比正是這些窮苦孩子的一員,正如蓋茨比所說的,為了黛茜這個富家女孩、這個夢想中的女神,蓋茨比耗費了那麼多心血構建了這一切,實現了自己的美國夢,獲得了人們的尊重,這他美國夢的一個部分,像黛茜這樣一出生就生活在優越環境下的女孩是很難明白的。但是蓋茨比不明白,錯過的是很難再找回來的,他想回到過去,回到他和黛茜相識的那一刻,讓一切重新開始。

  終於到了最後做出決定的時刻了,又是餐桌上,蓋茨比,黛茜,湯姆,貝克,尼克圍坐在一起,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餐桌上,蓋茨比要黛茜告訴湯姆:她不愛湯姆。可是黛茜臨陣退縮了,在鎮上酒店的奢華房間里,蓋茨比再次要黛茜告訴湯姆:她不愛湯姆。黛茜還是說不出口,蓋茨比是愛黛茜的,但是他不了解黛茜,黛茜是那種非常情緒化,缺乏獨立,寧願一輩子當一個傻女人,依附着男人,即使男人有外遇她也會忍氣吞聲的女人。我想黛茜之所以會有這種性格和很多傳統貴族式的等級觀念嚴重的家庭對女人的教育有關,所以黛茜縱然醉心於她和蓋茨比的愛情和浪漫,但要她挺身而出衝破家庭的枷鎖,這是她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在這一點上,湯姆遠遠比蓋茨比這樣一個懷揣着美國夢的年輕人更了解像黛茜這樣的上流社會的女人,正如他所說的,他和黛茜是一種人,是一個世界的人,而蓋茨比不是。所以他只管激怒蓋茨比,壓倒蓋茨比,至於黛茜,走也好,留也罷,哪怕跟着蓋茨比離開酒店房間,他也毫不在乎,更不會去追,甚至還廖有興趣的打算給尼克慶祝生日,因為他知道,像黛茜這種女人,就算走的再遠,遇到麻煩事早晚還是會乖乖的回來。正如在湯姆和蓋茨比吵的最凶的時候,黛茜不是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是趕緊緊張不安的去握住尼克的手,尋找依靠和保護,她寧可做一個無主見的受保護受憐愛的傻女人而把自己的命運依附給她身邊的男人。在這場戲中,蓋茨比從最初的冷靜到被激怒失控,看似有些突兀,實則是必然的,因為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純粹建立在浮華物質之上,建立在獲得上流社會的人們的認可之上,一旦這層基礎被人動搖,自尊心必然會面臨崩潰,而奸詐的湯姆對蓋茨比的攻擊也正好直指其內心的弱處。

  影片的結局是戲劇化的,蓋茨比依然是一個有夢的好青年,即使黛茜開車撞死了人,他先想到的不是替自己澄清事實,而是一心想保護自己的女神,就算在臨死之前走出泳池的那一刻,他內心依然期盼着黛茜的電話,依然相信黛茜會回到他身邊。可惜事與願違,蓋茨比死後,除了新聞記者想挖名人死訊爆料紛紛到葬禮現場,那些曾經蜂擁而至蓋茨比派對的人們一個都沒有來看望蓋茨比,唯一守候在葬禮現場的就是尼克這個蓋茨比生前唯一的朋友。黛茜最後還是和湯姆走了,蓋茨比只是她生命 中的過客,一個曾經給她的生活帶來過一絲夢幻和調味的男人。

  本片的名字叫《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在想,蓋茨比了不起在哪裡,他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女人斷送了自己的命,他追求物質的成功,他渴望得到上流社會的尊重,而在我看來僅僅是這樣的表面上的成功在人生意義和價值上都是不高的,那蓋茨比到底了不起在哪裡?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美國夢,蓋茨比是千千萬萬個帶着美國夢在美國這篇土地上辛勤奮鬥的年輕人中的一員。當時的美國尤其是上流社會還是階級觀念和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的,但是經濟的騰飛,工業的高速發展讓一代代心懷夢想的草根青年開始努力去衝破社會的等級制,他們代表着的是一種人民自我意識的覺醒,代表着任何人只要肯努力,無論你來自哪裡,無論你出生貴賤,只要你有勇氣,肯奮鬥,你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思想意識,而蓋茨比就是這樣的年輕人,從這一點上,蓋茨比是了不起的。但是蓋茨比也是悲劇的,他想改變命運的夢想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最終的建立點是錯的,他在追逐成功和愛情的道路上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他渴望獲得上流社會的認可和那些所謂表面上的功成名就,這樣的一條路註定會是一個悲劇,但是我們不能怪蓋茨比,因為他是當時美國20年代經濟大繁榮的社會背景下一大批年輕人的縮影。

  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對這個社會徹底悲觀或對蓋茨比這樣的年輕人感到絕望,我們也要看到他們身上的光輝之處,從他們身上看到一種希望。在影片開頭有段獨白,是尼克的父親告訴尼克:Always try to see the best in people。我想這句話的含義是說,要努力看到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在任何時候都要對此懷有希望。

  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評(三)

  不知有多少人是因為村上春樹才讀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只是其中的一個。村上多次在他的作品里提到過菲茨傑拉德和《了不起的蓋茨比》,如果沒記錯的話,第一次知道菲茨傑拉德是因為讀《挪威的森林》,後來好奇,就看了一遍《了不起的蓋茨比》,不求甚解。

  菲茨傑拉德用了第一人稱內聚焦的敘事方式,通過尼克的回憶來講故事,他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作為當局者,他是蓋茨比的鄰居,是黛西的遠房表哥,是湯姆的舊相識,他和喬丹交往,參加蓋茨比的奢華派對,幫蓋茨比搭起與黛西重聚的橋樑,他目睹湯姆與蓋茨比之間的衝突,知道茉特爾出事的真相,他處理蓋茨比的後事… …作為旁觀者,他從不識蓋茨比到成為蓋茨比的送殯人,這短短日子裡的經歷令他最終看透了他接觸過的那些人,看清了他所生存的那個“黃金”年代的美國社會… …

  在今年的電影中,有一部電影一直是我期待的,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在電影預告出來我一直期待的他的上映,好在近日電影終於是上映了,我也有幸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電影。

  影片以尼克·卡羅維(托比·馬奎爾)的角度,通過講述他眼中的富翁鄰居蓋茨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向人們展示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夢”的絢爛和覆滅。窮小子尼克偶然的機會進入了上流富豪—他的鄰居蓋茨比的生活,後來才知道蓋茨比對他的注意只不過是因為他的遠房表妹戴茜(凱瑞·穆麗根)。尼克因此知道了他這位了不起的鄰居因為戰爭離開心愛的人,卻在回來時看到愛人嫁作人婦,因此誓要成為上流富豪、在昔日愛人家對岸建豪宅、豪宅里日日笙簫開Party只為引起愛人注意的一眾往事。有着同情心,也對奢華生活有着想象和嚮往尼克越來越接近他們這些所謂上流人士,便也親眼看到了這樣浮華生活下的糜爛和空泛,直至蓋茨比死亡。

  通過影片我們能看到,原着小說中愛情的部分顯然更能吸引巴茲·魯曼這位擅長拍愛情片的導演。經過他和編劇的改編,蓋茨比的愛情幻滅成為要表現的重點。雖然這是每一位改編作者的權利,但不可否認這樣的設置大大削弱了悲劇力量,對戴茜模糊的性格設計和戴茜最後對蓋茨比沒有答案的答覆,符合了導演對愛情和人性所抱有的希望,沒有將“幻滅”進行到底,負面評論也多因此而生。

  蓋茨比是一個沉溺於自己想象中的人,對愛情執着到瘋狂,極端的文藝范,他可以在吻她之前仰望天空,也可以站在甲板上許久地望着對面的綠燈,五年的精心籌劃,都是為了等她來喝一杯茶。樹下的他看上去寂寞又憂傷 ,可是在五年後第一次見到daisy,他卻緊張無措的像個孩子。這樣的人註定悲劇。他想象中的那個人並不是真的daisy。在這個浮華的社會裡,女人更加現實地屈服於物質。五年的時間足夠可以改變人的心,她愛兩個人,daisy說出的這句話是無情的也是真實的。作者毫不猶豫地通過daisy說出這個可怕的真實,和蓋茨比五年的執着的愛形成鮮明對比。所以daisy並不會離開丈夫,也沒有給蓋茨比打電話,即使蓋茨比被謀殺,她也沒有任何錶示。一個無情,一個偏執,這是這個物質時代的悲劇。?

  也許是影片過於追求還原美國二十世紀20年代的時代背景,導演把通過鏡頭所造過於奢華和空洞,影片太多表現出了對物質過於追求,沒無法刻畫出小說中那種對時代的諷刺和傷感,以至於在影片最後蓋茨比最後死亡的時候,我們只有唏噓。

  以下內容為繁體版不知有多少人是因為村上春樹才讀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只是其中的一個。村上多次在他的作品里提到過菲茨傑拉德和《了不起的蓋茨比》,如果沒記錯的話,第一次知道菲茨傑拉德是因為讀《挪威的森林》,後來好奇,就看了一遍《了不起的蓋茨比》,不求甚解。

  菲茨傑拉德用了第一人稱內聚焦的敘事方式,通過尼克的回憶來講故事,他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作為當局者,他是蓋茨比的鄰居,是黛西的遠房表哥,是湯姆的舊相識,他和喬丹交往,參加蓋茨比的奢華派對,幫蓋茨比搭起與黛西重聚的橋樑,他目睹湯姆與蓋茨比之間的衝突,知道茉特爾出事的真相,他處理蓋茨比的後事… …作為旁觀者,他從不識蓋茨比到成為蓋茨比的送殯人,這短短日子裡的經歷令他最終看透了他接觸過的那些人,看清了他所生存的那個“黃金”年代的美國社會… …

  在今年的電影中,有一部電影一直是我期待的,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在電影預告出來我一直期待的他的上映,好在近日電影終於是上映了,我也有幸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電影。

  影片以尼克·卡羅維(托比·馬奎爾)的角度,通過講述他眼中的富翁鄰居蓋茨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向人們展示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夢”的絢爛和覆滅。窮小子尼克偶然的機會進入了上流富豪—他的鄰居蓋茨比的生活,後來才知道蓋茨比對他的注意只不過是因為他的遠房表妹戴茜(凱瑞·穆麗根)。尼克因此知道了他這位了不起的鄰居因為戰爭離開心愛的人,卻在回來時看到愛人嫁作人婦,因此誓要成為上流富豪、在昔日愛人家對岸建豪宅、豪宅里日日笙簫開Party只為引起愛人注意的一眾往事。有着同情心,也對奢華生活有着想象和嚮往尼克越來越接近他們這些所謂上流人士,便也親眼看到了這樣浮華生活下的糜爛和空泛,直至蓋茨比死亡。

  通過影片我們能看到,原着小說中愛情的部分顯然更能吸引巴茲·魯曼這位擅長拍愛情片的導演。經過他和編劇的改編,蓋茨比的愛情幻滅成為要表現的重點。雖然這是每一位改編作者的權利,但不可否認這樣的設置大大削弱了悲劇力量,對戴茜模糊的性格設計和戴茜最後對蓋茨比沒有答案的答覆,符合了導演對愛情和人性所抱有的希望,沒有將“幻滅”進行到底,負面評論也多因此而生。

  蓋茨比是一個沉溺於自己想象中的人,對愛情執着到瘋狂,極端的文藝范,他可以在吻她之前仰望天空,也可以站在甲板上許久地望着對面的綠燈,五年的精心籌劃,都是為了等她來喝一杯茶。樹下的他看上去寂寞又憂傷,可是在五年後第一次見到daisy,他卻緊張無措的像個孩子。這樣的人註定悲劇。他想象中的那個人並不是真的daisy。在這個浮華的社會裡,女人更加現實地屈服於物質。五年的時間足夠可以改變人的心,她愛兩個人,daisy說出的這句話是無情的也是真實的。作者毫不猶豫地通過daisy說出這個可怕的真實,和蓋茨比五年的執着的愛形成鮮明對比。所以daisy並不會離開丈夫,也沒有給蓋茨比打電話,即使蓋茨比被謀殺,她也沒有任何錶示。一個無情,一個偏執,這是這個物質時代的悲劇。

  也許是影片過於追求還原美國二十世紀20年代的時代背景,導演把通過鏡頭所造過於奢華和空洞,影片太多表現出了對物質過於追求,沒無法刻畫出小說中那種對時代的諷刺和傷感,以至於在影片最後蓋茨比最後死亡的時候,我們只有唏噓。

  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評(四)

  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

  所有的光新靚麗都敵不過時間,並且一去不復返。

  當我們看《紅樓夢》的時候,我們知道這是一部舊王朝時期的百科全書,從中可以洞察整個古老家族的浮浮沉沉,並管窺舊王朝時期上游社會裡的人如何生活,但如果沒有寶玉與黛玉的木石前盟,整部小說的精彩程度無疑會大打折扣。同樣,《了不起的蓋茨比》之所以了不起,也在於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崛起過程中的種種橫斷面,但蓋茨比對黛西的愛情,讓人噓唏不已,正是這份愛情的糾葛,使得小說擁有更多值得稱道之處。不過,蓋茨比用情太專,即便是導演巴茲·魯曼只將其中的愛情部分抽離出來,這一最新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是一部很精彩的影片了。當然,這也是批評者批評最新版的電影沒有全面展示小說精髓之處。

  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是1920年代美國的百科全書,需要從作者菲茨傑拉德說起。菲茨傑拉德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把自己的筆觸直擊社會弊端,並寫出了“美國夢”的破滅,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內心的悲痛。《了不起的蓋茨比》有着宏大主旨,對於那個時期美國社會有全景式觀照。菲茨傑拉德筆端所陳的社會,時間上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8年)后,經濟大蕭條(1929年)還沒有來到的10年間,這個10年,因為技術的長足發展,物質經濟得到極大發展,但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卻已土崩瓦解,缺乏道德約束的社會,享樂主義大行其道,人心不古,充滿了各種社會問題。就如目前的天國王朝一樣,是“一個奇迹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的燈紅酒綠中,普通民眾充滿了對浪漫的渴求,社會表面奢華背後充滿了空虛和無奈,所謂的上層社會思想正處於“荒原時代”。想想看,《甄執》這樣人心惟危勾心鬥角的肥皂劇與千古不滅跨越星球愛戀的《來自星星的你》,能夠同時流行不悖,前者代表的社會劇烈競爭及後者對單純愛情的極度渴望,兩者社會情緒交織,恰如一枚錢幣的兩面,看似毛肚實則內核統一。

  體現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如果蓋茨比沒有對於愛情的追求,僅憑他生活的一面,夜夜笙歌,酒池肉林,燈紅酒綠,體現的正是美國1918-1929年間社會發展糜爛的一面,蓋茨比從潘康繳喜閔緇嵩舊的過程,將社會各個層次的人差都席捲了進去,從政界到商界,到文藝界,再到體育屆、媒體界等,從上游到中游,都可以看到,刨除愛情,蓋茨比的光鮮的生活幾乎是人人夢寐以求的。那麼多人圍着他轉來轉去, 大亨小傳,一目了然。

  原著《了不起的蓋茨比》已經成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可惜的是,菲茨傑拉德生前並沒有太多享受到《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榮譽,這部小說出版於1925年,在菲茨傑拉德生前的銷售並不好,加上妻子澤爾達身體不好,菲茨傑拉德的生活時常陷入困頓,經濟上入不敷出,一度需要去好萊塢寫劇本掙錢維持生計,最後死於酗酒後引發的心臟病爆發,年僅44歲。而在他去世10年後,《了不起的蓋茨比》 方才從故紙堆里被翻出,價值得到認可,一版再版,成為經典。

  《了不起的蓋茨比》有菲茨傑拉德半自傳的性質。曾經有人問過菲茨傑拉德“你的角色擁有多少你的特質?”,他回答的非常乾脆:“很多!”小說中的人物,無論是蓋茨比,還是尼克,或者是湯姆,都有菲茨傑拉德自己的影子。而蓋茨比女主角黛西的愛情糾葛,也與他的兩次感情經歷有關。

  第一次發生在菲茨傑拉德18歲的時候,時間是1914年,那時候他還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名學生,儘管此時尚無大作問世,但氣度上已難掩他的聰明英俊,才華橫溢。在一次舞會上,菲茨傑拉德認識了一位金髮美女吉內瓦·金,兩人一見傾心,迅速黏在一起。但菲茨傑拉德出身於小商人家庭,而金則出身於富貴之家。菲茨傑拉德很清楚這段感情不會堅持太久,在1916年8月菲茨傑拉德最後一次去吉內瓦的家,金的父親還是明確地告訴他:窮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這句話終結了這段感情,也在他心上打上了一個屈辱的印記。

  第二段感情經歷的起點則發生在1918年7月,同樣是在一個舞會上,菲茨傑拉德認識了澤爾達,那晚她是舞會的明星,舞會的地點是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而澤爾達的父親就是阿拉巴馬州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舞會上,她通宵達旦地跳舞,與眾多男人周旋調情。但菲茨傑拉德還是為她入迷,並展開疾風驟雨般的追求,澤爾達終於答應了他的求婚,不過開出條件:如果他能掙到錢讓自己過上習慣的優裕生活,兩人就結婚。此時的菲茨傑拉德是一位風度翩翩的軍官,早在前一年的1917年,菲茨傑拉德正式入伍參軍,併到達歐洲直接參加一戰的戰鬥。菲茨傑拉德與澤爾達的初結情緣,簡直與蓋茨比與黛西的當初如出一轍。

  1918年,一戰結束,菲茨傑拉德退役歸國,並在一家不起眼的廣告公司里謀了一份差事。面對不可知的前程,於1919年6月,澤爾達失去耐心並提出終止婚約。早年的這兩端感情挫折,加上生活上的種種經歷,造成了菲茨傑拉德一生都對金錢二字格外敏感。

  直到1920年2月,小說《人間天堂》出版,菲茨傑拉德方才一炮而紅,各家雜誌開始爭相向他約稿。菲茨傑拉德馬上發電報給澤爾達:“書賣得好,速來紐約”。當年4月3日,他便與澤爾達結婚。兩人的婚姻生活度過了一段愉快而幸福的旅程。並於1924年,兩人移居法國。到了歐洲之後,菲茨傑拉德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寫作《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但兩人的感情也出現了危機,澤爾達對菲茨傑拉德很不滿,天天在海灘游泳、舞會鬧騰,認識了一個法國飛行員,還跑回來要離婚。菲茨傑拉德甚至提出要同情敵決鬥。就像小說里的湯姆一樣,作家對於感情的背叛感到絕望。

  正是這樣的經歷,使得正在創作中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都具有了一種縹緲不定的情緒,並成為小說令人迷幻的魅力。可惜的是出版於1925年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並不暢銷。而且兩個人的婚姻也一直磕磕絆絆,直到1930年澤爾達出現首次精神分裂。而且自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蕭條也影響到了菲茨傑拉德的收入與生活,婚姻與生活的困頓接踵而至。在1936年,作家身染肺病,澤爾達亦卧床不起,兩個人的生活徹底陷入危機之中,菲茨傑拉德本人也陷入精神分裂之中,而且經常酗酒,在經過幾年的掙扎之後,終於在1940年,菲茨傑拉德死於一次醉酒引發的心臟病爆發。七年之後,澤爾達所在的精神病院意外失火,她被困在頂樓,活活燒死。

  有什麼樣的作家就有什麼樣的作品。就像只有曹雪芹才能寫出《紅樓夢》那樣的作品一樣,也只有菲茨傑拉德才能寫出《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樣的作品。作品對於金錢與女人的無情進行了辛辣的批判,同時塑造出了蓋茨比這樣一個光輝的形象。蓋茨比的了不起之處在於,一個窮小子,經歷各種坎坷,卻對愛情保持着一片真心,矢志不渝。只是,社會變得太快了,整個世界沒有變的只是蓋茨比的真心,其餘的都已經變化了,包括他摯愛的黛西。為了黛西的愛情,蓋茨比在黛西家所在的河對岸建立了一座大房子,夜夜笙歌,只為了能夠吸引到黛西前來,再續前緣。他們的愛情約定,在蓋茨比入伍之前就已定下。但蓋茨比結束戰爭回來,卻發現黛西出嫁了。蓋茨比堅信黛西依然愛他,只需自己有了錢再去找他。於是,蓋茨比辛苦打拚,賺到了他能賺到的一切,都是為了黛西。而出嫁后的黛西,因為丈夫的出軌,生活並不幸福。當她發現蓋茨比熾熱地愛着他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投入到了蓋茨比的懷抱。甚至,她也一度想過,要與蓋茨比一起私奔,去過屬於他們之間的幸福生活。但蓋茨比想要的更多,他不希望黛西私奔,因為那可能會損害黛西的名聲,他想就是與黛西一起生活着。但黛西的老公經過調查,卻發現蓋茨比的財富來路不明,從貴族的角度看,蓋茨比不過是一名靠不義之財爆發上來的臭小子,壓根就配不上過貴族式的生活,而且他的財富並不穩定,隨時都可以被扳倒。而黛西得知這一消息之後,迅速變臉,立即就回到了丈夫的懷抱。她所謂的愛情,不過是過着富足的生活,然後被人關愛被人寵幸罷了,關注更多的還是金錢與財富,而不是蓋茨比想要的愛情。她投向蓋茨比的愛情,不過是找個懷抱慰藉自己寂寞的心,不過是尋求刺激尋歡作樂罷了。可憐的蓋茨比卻對此一無所知,繼續對黛西抱有幻想,還願意為她做出任何犧牲。不幸的是,這樣的機會真的來了,黛西駕車撞了,坐在副駕上的蓋茨比主動承擔了責任,並為之身死。而在蓋茨比的葬禮上,黛西儘管接到了電話,卻還是選擇去法國旅行,而置蓋茨比於不管不顧。世態炎涼如此,感情涼薄如斯,可憐的蓋茨比,偉大的蓋茨比,再也看不到了。

  因為愛情,使得這位了不起的蓋茨比先生,陷入了陷阱之中,將他的才華與人格都付之東流,徒留下一個悲劇的背影。

  小李與蜘蛛俠,以及長大的的凱瑞·穆里根,甚至傑森·克拉克,表現的都很贊,演繹一部很精彩的電影。


2、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本周看完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說,今天又把電影版的小說也看了一遍,選擇這部小說,還是因為它是財經主持人芮成鋼在一檔節目中提及的,說這是一部不錯的小說。今天看完后,果真不假。

  這部原着小說被選入美國高中語文教材。所以在美國,但凡受過中學教育的人,沒有不熟悉這個故事的。作者菲茨傑拉德(簡稱菲氏)創造了尼克。卡拉韋這一角色,他既是敘事者,又是故事中的人物。有了這樣一個“身兼二職”的人物,也使作品具大的客觀性,效果更集中。

  1922年春天,尼克離開中西部來到東部,偶然住在了富豪蓋茨比的隔壁。他發現蓋茨比的巨型豪宅中日夜歡歌縱飲,而他本人卻心事滿腹,總隔水凝望對岸住所夜裡閃耀的綠光。因為那裡住着他初戀的愛人黛西。蓋茨比走過漫長的道路才站在這豪宅的草坪上,他第一次認出黛西家的綠光時,覺得自己的夢似乎近在咫尺,幾乎不可能抓不到。他沒想到,其實那個夢早已離他遠去,把他拋在後面,拋在這個城市後面那一片無垠的混沌中……

  在故事開展的整個過程中,尼克只記事,而不作評論,他對蓋茨比本人及其生活態度一直抱着矛盾的心態,既吸引又反感。但是在故事結束時,他又站到了蓋茨比這一邊。他讚美他,認為湯姆等等一伙人都比不上他。蓋茨比所迷戀的黛西根本無力擔任起和蓋茨比一樣的夢想,她不過是一個以享樂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資產階級小姐,沒有思想,沒有情操,淺薄虛假,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她絕不可能為實現蓋茨比的夢想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

  蓋茨比本人也是咎由自取,也許他並不是什麼上帝之子,有的只是某種了不起的品質,即為自己誤導的夢想頑強拼搏的意志。他和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都擁有財富,兩人的不同之處是他至少用他的財富去追求一種“美”,並竭盡全力得到它,然而並沒有贏得它。最後,喬治。威爾遜,也就是湯姆情婦的丈夫在黛西夫婦的合謀和挑唆下殺死了蓋茨比。多麼可悲啊!蓋茨比一心嚮往的未來已經不復存在,他那個在農業社會培育的夢想?-美國夢-已經煙銷去散。

  雖然這部小說的結局帶有懷舊傷感的情調,但我們也能感受到作者菲氏所在的美國當時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完成,原來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準則都必須改變。不管他的夢想如何高尚,帶有“美國夢”的特色,但它是荒誕的,城市中無美可言,而出自蓋茨比的柏拉圖式自我觀念中的美也是不可企及的。

  以前,我對美國夢都只有一個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看到《了不起的蓋茨比》葬禮上,蓋茨比的父親小心保管的那張少年蓋茨比認真執行的日程表,我突然領悟到,所謂美國夢,就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過得更好。自詡為上帝之子的蓋茨比,堅信自己命里有非凡的安排。他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他是真正以夢為馬一路披荊斬棘的人,他當然了不起。

  其實我個人認為,蓋茨比的思想很適合當今社會,給自己制定時間作息表,這是為了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但是可能在當時那個年代並不適用。

  剛剛也看完了改編的電影,對比后你就可以在電影中隨處捕捉到漸行漸遠最終骨肉分離的差異之處。小說中很多內容包括人的心理特徵都沒有在電影中體現,所以還是看原着小說更有體會,更能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3、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觀《了不起的蓋茨比》有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部廣為流傳的文學著作,作為菲茨傑拉德的代表作,早在19世紀二十年代就被搬上熒屏,近百年來,先後有過五部不同版本的影片問世。前幾日,有幸在承先圖書館報告廳觀看了第五版影片,影片結束之際,總留下一種無法訴說的感受。興感之餘,除了來自內心的一陣糾結,更有一些疑問:影片的男主角蓋茨比為什麼了不起,蓋茨比奮鬥的一生到底為了什麼,他最後令人嘆惋的結局到底值不值得······一連串的問題讓我開始查閱、了解這部影片,促使我從各種渠道探究這部作品、這個作者,甚至一度重新捧起那本原著,來了解那個時代,了解影片背後的韻味。幾多猶豫,提筆又罷,而今,也終寫下一點菲薄的文字,來表述我那一點膚淺的看法、感想。

  影片開篇,以氣勢恢宏的場景向觀眾展現出美國上層社會中紙醉金迷的生活。摩天大樓、豪華聚會、繁忙的街道、上漲的股市······這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剛剛經過二戰洗禮的世界西方,年輕的美利堅正在崛起,華爾街上,承擔著數以千計美國人的夢想,繁華的進程中,有多少人一夜暴富,有多少人揮金如土,又有多少人相信,在機遇中財富終將到來。財富,意味着一切。充滿着物質文明的社會中,蓋茨比同樣實現了自己的財富目標,然而,成為富豪,就能重新得到摯愛的黛西,他為自己編製着、生活在這個美麗玄幻的愛情夢中。在充斥着金錢味道的生活中,他天真的認為黛西還是深深地愛着他,只要滿足了黛西的物質要求,她會回到他身邊。蓋茨比天真的愛着黛西,為了愛情,他以夢為馬,成為社會名流,為了愛情,他甘願付出一切,心中堅守着那份純真。但不幸的是,黛西只是眾多拜金主義者中的一員,只是那個時代最為大眾的一員。當蓋茨比紳士的倒下去,他或許終究看不清這個金錢支撐起的女人、這個金粉銀飾的世界,任多少深情獨向寂寞!

  雪萊曾說:當愛漸漸死去,人心不過是活着的墳墓。蓋茨比是了不起的,在極度物質化的時代,他為愛堅守,用自己的奮鬥尋找愛的蹤跡,在金錢雕飾出的墳墓中,他用生命闡述了情感的執着,他平凡,卻無比紳士,他是富豪,卻充滿着人情味道。塵緣如夢,情也成空,徒留一身憔悴,歸向獨處。可悲可泣的蓋茨比,終究沒能抵住人情淡薄。

  斗轉星移,光陰似箭,"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話易落。"當我們在長吟古代先賢的不朽詩作,卻不知,還有幾人仍能堅守在溫良恭儉、情義蓋天的道德前線。如今的我們,行走在中國夢的偉大歷史征程中,古老而年輕的中華大地上一片勃勃生機。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依然堅定的相信,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的道德積澱,聖賢豪傑秉承的義薄雲天仍支撐着我們的情感世界。在金錢與財富不斷向人們心靈發出猛烈衝擊時,如何守住自己的底線,散發出純潔、善意、溫暖的人性光輝,一直是人們努力探索的偉大命題。當一切都平淡,時過境遷,誰能走出滄海桑田;光華無痕,誰有能邁進歲月靜好,唯真唯實,唯溫唯善······

  有人說,一部好的文學著作,必定散發著人類社會形態的光輝,讓讀者探索、揭示、意味無窮。手捧《了不起的蓋茨比》,我願在跳躍的文字間,再次細細品味······


4、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篇一: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很後悔現在才讀這本書,但是一想到沒有錯過這本書,也就淡然了。

  也許每個人都和蓋茨比一樣對於生活,愛情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幻想。即使現實把自己折磨的殘破不堪,也不會輕易放棄心中理想的世界。年輕時的蓋茨比和黛茜深深相愛,但是自己貧寒的家境和養尊處優的黛茜門不當戶不對,這樣的現實讓蓋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滅。然而他並沒有被現實打敗,懷揣着對黛茜的愛和對理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為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以便和她長相廝守。但是一個人即使非常的優秀,萬分的努力,也不大可能短時間成功。蓋茨比的地位和財富,在黛茜結婚五年後才取得,黛茜和湯姆結了婚,她沒有等他。

  五年後的蓋茨比無疑是成功的,不過人都是不幸的,總是會有煩惱,成功者也不例外。他們鶴立雞群,站在眾人之上。有的由於沒有對手會感到孤獨,有的希望有人分享這份成功。蓋茨比無疑是後者,他深愛着黛茜,沒有她,這一切所謂的成功也就沒有意義,因為在他所幻想的美好世界中,黛茜是主角,其他的只是陪襯。 來來往往的人在他豪堡中穿梭,盛宴的狂歡聲與光彩奪目的燈光直到深夜才會慢慢褪去。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讓黛茜看見,看見現在的他是多麼的成功,如何的富有;看見現在的他有足夠的金錢和地位滿足她;看見現在的他是如何的愛她!最終在黛茜表弟尼克的幫助下,讓黛茜看到了這一切,她所流露的激動與熱淚也使蓋茨比深深地感到黛茜也愛他。

  黛茜的丈夫湯姆生性暴虐,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和情婦威爾遜夫人越軌之事不僅不諱莫如深,還搞得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黛茜很絕望,但是她又能怎樣,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這是她自己選擇的丈夫。

  然而蓋茨比的再次出現重新點亮了這個絕望女人的心,毫不掩飾的流露着對蓋茨比的愛。這一切也讓蓋茨比無比堅信他心中的世界就在眼前,即使他不願意相信黛茜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戀之外還有金錢。然而這一切全在尼克的眼裡,他看見了黛茜已經不是蓋茨比深愛的那個黛茜了,更不是他幻想世界中的黛茜。

  湯姆的嫉妒成為了蓋茨比悲劇的導火索,在蓋茨比和黛茜的關係坦露之後,三人的激烈爭論使得黛茜情緒激動異常。情急之下撞死了湯姆的情婦威爾遜夫人,駕車離去。然而蓋茨比承擔了這一切,在湯姆的詭計之下,威爾遜為報夫人的仇,在蓋茨比的豪堡中響起了槍聲。

  然而當蓋茨比的屍體躺在豪堡中時,卻沒有人來祭拜。整個豪堡入死一般的沉寂。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似乎本來就與這座豪堡沒什麼關係。更加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這時的黛茜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着他們的“美好人生”。這一切看在尼克眼裡,他看見了蓋茨比幻想的破滅;看見了理想世界和現實的差距;看見了人性的冷漠無情;看見了為物質所動的一切虛情假意;心灰意冷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這就是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一個活在美好幻想世界中的人,卻深愛了一個物質女,並為其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對於書中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蓋茨比、尼克、黛茜、湯姆、以及威爾遜。蓋茨比,本書的主人公,有理想,肯努力,能忍受,敢愛不敢恨,總是將一切想象的過於美好,最終悲劇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過我想他是成功的,因為直到死他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黛茜的背叛,帶着對黛茜的愛離去,也算是美滿。黛茜,一個典型的物質女,因為物質,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在物質的驅動下又將其重拾了起來。然後在犯罪的恐懼下又再次的放棄,完結了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不知道當來生再見到蓋茨比,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她又會因為什麼而再次愛上蓋茨比,當然,如果有來生。湯姆,一個典型強勢暴虐,用情不專之人。因為“愛”,應該是嫉妒而成為蓋茨比悲劇導演者。威爾遜,或許是書中最悲劇的人物,無錢,無地位,工作不努力。渾渾噩噩之下連老婆出軌也不知道,直到最後被人利用,結束了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觀其一生做過的唯一一件成功事就是把老婆騙到了手。尼克,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最後的承擔者,承擔著這個冷漠的世界。

  人必須要有夢想,它激勵着我們步步向前,但是卻不能活在“美夢”之中。

  篇二: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讀罷《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便深刻的感覺到一部文學作品若想成為經典,只靠文字和技巧上的成就是不夠的,它必然要在思想層面上具有一個符合它所誕生的那個時代中人們共同的精神面貌特徵。《了不起的蓋茨比》固然是這樣一部了不起的小說,它的文字和寫作技巧不再做深究,只是淺顯的說一下自己的讀後感。

  這部小說既然叫《了不起的蓋茨比》,那就來說說文中的蓋茨比到底有什麼“了不起”。通過對作品中個人物形象的分析來闡明其中的原因。

  蓋茨比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文明孕育出來的產兒。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元氣未傷的美國進入了歷史上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美國夢”像一個在半空遊盪的色彩斑斕的大氣球,使一代美國人眼花繚亂,神魂顛倒。菲茨傑拉德將這個絢麗的、更多是虛幻的時代命名為“爵士時代”。這個時代充斥着酒精和上流社會的縱情歡笑。人們眼中只有金錢和名位。生活在這個時代里的各位主人公們又是怎樣的狀態呢?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人物不多,論夫妻總共也才寫了兩隊,湯姆,不坎農夫婦和威爾遜夫婦,正是從圍繞這兩個家庭錯綜複雜的關係中,菲茨傑拉德找到了他認為社會矛盾的根源問題所在,即人們的慾望。

  小說故事的敘述人尼克‘卡羅威到東部去學債卷生意開始,他搬到紐約附近的長島居住,面臨海灣,而且與蓋茨比為鄰居。作者就是通過一個涉世不深的年輕人自述他的所見所聞,盡量使讀者感到真實,客觀和生動。

  湯姆布坎農是“我”第一個向讀者介紹的人物,他是巨富之子,社會名流,酷愛體育消遣,光是用來打馬球的馬匹就有一大群,他30多歲的年紀,卻給人一種永遠盛氣凌人的印象,說起話來聲大氣粗。舉止魯莽。他行事果斷,判斷準確且手段兇狠,一旦有危害他的利益的人物出現,他會不擇手段的加以打擊,毫不留情,他是個兇猛的男人,並且很會花言巧語的騙取女人的歡心,同黛西做了三個月的新婚旅行之後卻在一回來就和飯店的女佣人搞在一起,到了紐約又和車輛修理行的老闆威爾遜的妻子發生了關係,到末發現自己的妻子和蓋茨比有染,又極力做出家庭衛士的姿態說:“這年頭人們開始對家庭生活和家庭制度嗤之以鼻,再下一步他們就拋棄一切,搞黑人白人通婚了。”指責的多振振有詞,“一個酒徒色鬼盡然搖身一變就成了道學先生”。由他的種種行為可以清晰地看見這個男人醜惡的靈魂,他是當時社會中貪婪自私物慾深重的所謂上流社會的典型代表。

  黛西是“我”的遠房表妹,大家閨秀,生的美麗嬌柔,因為追逐金錢門第,她拋棄了原本的戀人蓋茨比,和湯姆結婚,她的不幸婚姻使她遭受了種種痛苦,她剛生下的孩子不到一個鐘頭,湯姆就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她從醫學專用中醒來,一聽說生了個女孩,就哭起來“我很高興是個女孩,而且我希望他將來是個傻瓜”,這就是她的“女兒經”和人生哲理。當他看到蓋茨比神話似的發跡,變成一個連湯姆都相形見絀的大亨時,頓時由驚愕變成遺憾,對於金錢和情感的慾望猛的在她心中燃燒起來,以致於她走進蓋茨比輝煌的宅邸,眼見他拿來炫耀一下五彩繽紛的英國襯衫時,竟嚎啕大哭起來,“這些襯衫這麼美”,她哽咽的說,她的聲音在厚厚的衣服堆里悶啞了,“我看了很傷心,因為我從來沒見過這麼——這麼美的襯衫”菲茨傑拉德對這些細節進行了精心的描繪,一個“黃金女郎”的形象活脫脫的跳出來,而當湯姆與蓋茨比最後攤牌,當她和蓋茨比一同驅車返家,她在心煩意亂的時刻為了鎮定一下神經,高速開車,竟然把他丈夫的情婦撞死了,還一溜煙駕車逃走,此後她就完全背叛了倒霉的蓋茨比,抓住他不會向警方說明真相的時機,與湯姆一同策劃陰謀,打算遠走高飛,溜之大吉,後來當死者丈夫殺上門來,黛西竟允許湯姆把罪責推到蓋茨比身上,使他慘遭槍殺,做了他們的替死鬼,勢力,自私,陷害,謀殺,小說就是這樣一步步讓黛西的面目暴露無遺,三條人命可以看清美國社會某些為所欲為冷酷無情的上流人物。 蓋茨比是小說的核心,他的財產引起了人們的紛紛議論,他那模糊的背景,神秘的髮髻,溫情的戀愛,都與全書的浪漫抒情的氣氛相吻合,他是莊稼的孩子,原名傑慕斯,蓋茨,少年時四處流浪,17歲隨翁科迪週遊世界,改名為傑伊,蓋茨比。受了5年如何處事的“訓練”,戰爭期間作為青年軍官認識了黛西,他和他家的房子都令他驚奇,炙熱的相愛激發了年輕人心中的一場春夢,戰後蓋茨比不名一文,眼睜睜的看着財大氣粗的湯姆把心上人搶了去,寒倉的蓋茨比嘗夠了裙褲的滋味,他痛心疾首的感到橫在他和黛西之間的溝有多麼深,蓋茨比決心奮鬥,用金錢來買回他永遠難忘的夢境,他學會了為富不仁,狠命賺錢,唯有對夢中的女神帶新卻是地道的紳士風度,對她的一往情深,5年來他含辛茹苦,就是為了重溫一場舊夢,當他遭到黛西門的陷害,竟還傻痴痴的堅守他的愛情理想,不思躲避,他致死期待着,是那個實際永遠也不會打來的黛西的電話,這裡面飽含着菲茨傑拉德深刻的寓意,蓋茨比的死是“美國夢”的破滅,他的生命信仰之火熄滅了。 與湯姆,不坎夫婦對應的還有一堆次要的角色——威爾遜夫婦,他們在股市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威爾遜的妻子萊特爾是個矯揉造作的俗女子,甘願做湯姆的情婦而離開她的丈夫,就因為她的丈夫並非“上等人”,她的暴死成了故事的轉折點,這對夫妻,女的被情敵纏死,難的去傻他想象中的謀殺犯,而殺錯了人,成了悲劇的最後完成者。

  蓋茨比從年輕時起就一心要追求“一個絢麗得無法形容的宇宙”。一旦愛上了“黃金女郎”,他的悲劇也就開始了。她成為他理想的化身,儘管黛西早已移情別戀,儘管他清楚地聽出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他仍不改初衷,固執地追求那個虛無縹緲的愛情夢。

  然而黛西遠不如他的夢想——她被那個物慾橫流到變態的社會腐蝕地太過醜陋,而蓋茨比又被他那無比飄渺的夢蒙蔽了雙眼,那個夢太過美好、太過虛幻,他也為此投入了太多的熱情。因此黛西每一個醜陋的點都被他自欺欺人的矇混過去,並且為這整段實現夢想的過程自行地添加各種虛幻而美麗的泡沫。因此,他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和獻身精神也超越了世俗的男歡女愛的恩怨。為了重溫舊夢,他不惜投身紐約金錢世界的污泥濁水,但是他對財富本身和花天酒地的生活並無興趣,出污泥而不染。他的靈魂在受難,但是他無怨無悔,從一而終。小說敘述者從一開頭就表白從不輕易褒貶人物,卻在和蓋茨比訣別之前理直氣壯地喊道:“他們是一幫混蛋,他們那一大幫子都放在一堆還比不上你。”所以,蓋茨比是“了不起”的。

  說到這部作品就不得不提起“美國夢”。查閱資料得知,“美國夢”起源於殖民時期,本傑明?富蘭克林曾提出關於追求個人主義,通過自力更生獲得幸福的信條。也就是說,任何人,不論他的出身、種族及宗教信仰如何,憑藉勇氣、勤奮及運氣,都能獲得成功。而之所以稱其為“美國夢”,是因為哪些剛踏上“新大陸”的歐洲人,面對這片富饒的土地,相信他們的夢想可以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實現。而《了不起的蓋茨比》卻給狂熱追求“美國夢”的人們潑了一盆冷水,在作者的筆下,它不過是人們對於物質不惜一切手段自私而冷酷地追求的一種依託。小說中尼克、蓋茨比、湯姆和黛西都意圖從中西部到東部去實現他們的夢想——對金錢、名譽、成功、刺激的追求。黛西不會嫁給一個一文不名的男人,她和湯姆的生活必須由豪華的房子、馬球、旅遊和每天盤算着如何打發時光構成;而蓋茨比也只有在通過各種非法手段賺到大筆的錢,住進海濱別墅,過上一擲千金的生活之後,才感到自己有信心去追回黛西——他的“美國夢”。

  蓋茨比的悲劇在於他沒有意識到他一生追求的“美國夢”的虛偽。那個社會狀態下人們的變態。蓋茨比渴望用金錢贏回黛西的感情,但卻意識不到一個如黛西一般的拜金女子已無真摯感情可言。對金錢的膜拜已使當時社會的大多數人冷酷無情,蓋茨比生前賓客盈門,死後卻無人參加葬禮,這就是對當時社會風氣最大的諷刺。在這樣一種社會風氣中卻如此痴情或純情,只能有悲劇性的結局。而正是因為蓋茨不同於當時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還擁有自己純真的夢想,所以這就是他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所在吧。

  篇三: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我喜歡小說開頭出現的,父親教導兒子的一段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越條件。”這些都是封底上描述的本書的偉大之處。這些文學範疇內的概念,我不是很懂。《了不起的蓋茨比》,被評為“華麗的爵士時代的輓歌,如詩般夢幻。”是美國文學史上墨色濃重的一筆,百年英語文學排名,高居第二位。文學真是個永遠不過時的東西,寫在85年前的這段句子,它甚至與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沒有太多的關係,卻讓人為之長久的思考與反思。就像《詩經》中的“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依然讓人內心震動。我還喜歡小說的最後一句話,“於是我們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被推入過去。”令人嘆息的深深的一股無力感,人們,積極努力,向前邁步,邁向的終是,時光的過去。

  在小說中,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夜夜舉辦着歡歌縱飲的派對,然後他內心唯一的牽絆卻是住在河對岸的黛西——他曾經的戀人和如今的女神。“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飄渺的夢,他心中的女神也不過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蓋茨比在真相大白后,選擇了隨夢一起幻滅的歸途。生的孤獨,是吉光羽片,死的孤獨,是永恆。 這本書的文字也是如介紹所說的“詩般夢幻”,唯美的很,就連車禍,槍殺,死亡這些與美沾不上關係的場景,菲茨傑拉德仍然能以詩一般的手法展現。

  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歡開頭那句父親的忠告:你在評論他人的時候,要記住並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這樣優越的條件。喜歡看着蓋茨比站在海邊遙望黛西家碼頭上的綠燈,喜歡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歡那種驚奇和熱切;喜歡蓋茨比豪宅上徹夜不明的燈光,和從花園裡隨風飄至的音樂和笑聲,那樣聲色犬馬,醉生夢死。以及蓋茨比躲在這一切繁華背後的孤獨和被壓抑的慾望。喜歡死後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歡看着那輛來自另一個世界盡頭的汽車來到豪宅門口,卻沒有發現美好的宴會早已散場。也喜歡書中的語言、隱喻、講故事的方式,和精緻卻縝密的結構。只有在反覆閱讀之後,你才會發現原來書中的每個人不僅豐滿、獨立,而且在無形之中又被歸攏在情節的網羅里,成為情節的一部分。

  正因為如此,我們都會站到了黛茜的一邊,而蓋茨比則會永久的站在我們的對岸,憂傷但並不哀怨的注視着等待的哀歌無盡的包圍古老的悲劇。我們都曾堅持過什麼,也許已經忘記,也許仍舊銘記卻無力實現。

  這僅僅是一個夢碎的故事,所有的情節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過是為碼頭盡頭的那盞綠燈的熄滅鋪墊的。

  這本書讓我感到一種委屈。為我們自己。 大人們稱我們是“浮躁的一代”。 美國人稱為“迷惘的一代”。

  篇四: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完全是處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原想趁閑暇之餘讀讀打發時間,然而開頭那句父親的忠告卻讓我有了莫大的興趣:你在評論 他人的時候,要記住並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這樣優越的條件。喜歡看着蓋茨比站在海邊遙望黛西家碼頭上的綠燈,喜歡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歡那種驚奇和熱切;喜歡蓋茨比豪宅上徹夜不明的燈光,和從花園裡隨風飄至的音樂和笑聲,那樣聲色犬馬,醉生夢死。以及蓋茨比躲在這一切繁華背後的孤獨和被壓抑的慾望。喜歡死後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歡看着那輛來自另一個世界盡頭的汽車來到豪宅門口,卻沒有發現美好的宴會早已散場。也喜歡書中的語言、隱喻、講故事的方式,和精緻卻縝密的結構。只有在反覆閱讀之後,你才會發現原來書中的每個人不僅豐滿、獨立,而且在無形之中又被歸攏在情節的網羅里,成為情節的一部分。

  在愛情面前,蓋茨比永遠是在等待,從他發現在碼頭盡頭黛茜的倩影還有她身後的那盞綠色的燈開始,他就陷入了堅毅但痛苦的守望,雖然這種守望在許多時候對於看似很聰明的人來說,簡直是愚不可及。當我們面對一個滿眼只有金錢但卻當著你的面柔情的說愛你的女孩該如何應對呢?更恐怖是,她並沒有逢場作戲,她真誠的眼神讓你無法迴避你那什麼也沒有的錢包時候,也許我們抱以回應的只能是尷尬的猜測與沉默了。但蓋茨比卻堅定的意識到,她是愛他的,只是他沒有錢。於是,蓋茨比的悲劇也就此開始上演。菲茨傑拉德也偉大的令我們有無數話需要表達卻也只好閉緊嘴巴,看着蓋茨比無可挽回的漸漸的倒在了後來他自己建造愛情幻想花園的後院中。

  準確的說,我們應該討厭的並不是那個物質主義女孩黛茜,與她對世態的冷漠與玩世不恭一起,她選擇了生活的安逸與平淡,儘管她不一定是達到了她選擇的初衷。有人說菲茨傑拉德向我們昭示了美國 “爵士時代”充滿泡沫般的浮華現實中的幻像,然而我卻似乎只看到了蓋茨比在他那盛大的派對中,在那絢爛燈火照耀下的觥籌交錯中,在那無數富豪和耀眼明星互不相識的假惺惺的暢談中,緊張的向著大海方向涌動與生命逆流反叛的衝動,一股永遠等待的衝動,因為黛茜就在無視他已經飛黃騰達的歲月的不遠的地方,與人談論着在丈夫有了情人之後的關於把世界看穿的真理。每天,蓋茨比都會在大海的邊緣向著這種等待發抖,不管夜色有多麼溫柔,不管黛茜的身影離他多麼的迫近,他能做的只是伴着他身後那閃耀的城堡式的豪宅,沉重的呼吸以及永恆的孤獨。

  最終,只有蓋茨比唯一的朋友尼克理解了他的等待。也許,應該說菲茨傑拉德理解了人群中的等待。雖然菲茨傑拉德隨後也把這種等待拋諸腦後,墜入不可遏制的失敗中,他終究沒有辦法化解掉等待那難言的孤苦與焦慮。但當蓋茨比荒唐的被手槍打死的一刻,他筆下的尼克傷感坐在了蓋茨比無數次去過的海灘上緬懷着那個久遠的,未知的世界。他理解了蓋茨比第一次認出了黛茜的碼頭后那奇妙的驚訝,也明白了蓋茨比之後在藍色草坪上等待黛茜靠岸的所有舉動,更重要的是,在他無限的悵惘中,蓋茨比的夢也已經飄散,在依稀的人聲鼎沸的幻覺中,只有蓋茨比消逝於這個混沌的世界,留下的是逆水行舟后的倒退,還有他鎮定而緊張的等待愛情與夢幻的孩子一樣的眼神。

  篇五: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小說的背景被設定在現代化的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的白人圈內,通過卡拉韋的敘述展開。卡拉韋出生於美國中西部,後來到美國紐約學習經營股票生意,並想以此發財。他住在長島,與故事的主人公蓋茨比為鄰,並與之交上了朋友。蓋茨比原名蓋茨,和卡拉韋一樣也來自中西部,他出身貧苦,但雄心勃勃,后因販賣私酒而暴富。他經常在家舉辦大型豪華聚會,大宴賓客,以顯示其闊綽,目的是為了吸引五年前的戀人黛西並贏回她的芳心。五年前在蓋茨比服兵役時黛西曾是他的戀人,在蓋茨比去海外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利欲熏心嫁給了出身於富豪家庭的紈絝子弟湯姆·布坎南。然而物慾和肉慾的滿足並沒能填補黛西精神上的空虛與貧乏。在卡拉韋的幫助下,與蓋茨比重逢后好像又舊情復燃。但黛西已不是原來的黛西,她不再是蓋茨比想象中的純情女孩,而是一個愚蠢、自私、庸俗、美麗的軀殼。蓋茨比的美麗舊夢終於被打碎了,但他還在做最後的掙扎,仍對黛西抱有一絲幻想,以至遭遇了更加凄慘可悲的結局。後來黛西在一次酒後駕駛蓋茨比的車時軋死了湯姆的情婦,卻與湯姆一道密謀並殘忍地嫁禍於蓋茨比,導致死者的丈夫突然闖入蓋茨比家中並開槍打死了蓋茨比,然後自殺身亡,使蓋茨比最終徹底成為自私而殘忍的黛西的犧牲品。

  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歡開頭那句父親的忠告:你在評論他人的時候,要記住並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這樣優越的條件。喜歡看着蓋茨比站在海邊遙望黛西家碼頭上的綠燈,喜歡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歡那種驚奇和熱切;喜歡蓋茨比豪宅上徹夜不明的燈光,和從花園裡隨風飄至的音樂和笑聲,那樣聲色犬馬,醉生夢死。以及蓋茨比躲在這一切繁華背後的孤獨和被壓抑的慾望。喜歡死後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歡看着那輛來自另一個世界盡頭的汽車來到豪宅門口,卻沒有發現美好的宴會早已散場。也喜歡書中的語言、隱喻、講故事的方式,和精緻卻縝密的結構。只有在反覆閱讀之後,你才會發現原來書中的每個人不僅豐滿、獨立,而且在無形之中又被歸攏在情節的網羅里,成為情節的一部分。

  當我翻完《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最後一頁,我莫名其妙的回憶起一年前的一個秋夜閱讀果戈理《涅瓦大街》的情景,當我在涅瓦大街迷人的街燈和喧鬧的人群中目睹一個純真又孱弱的年輕人的激情被現實的荒謬徹底擊碎的時候,我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令我無處遁形,庇斯卡遼夫以其全部的生命追求一瞥而來愛情,但是迷人的姑娘卻變成了不可理喻的妓女,於是他對美的追求反而嘲諷般的把他推向了生命的盡頭。然後,我在那個有點慌張的夜晚里得出了一個結論:要放棄救人,因為不會有太多的人希望在藍色的天空下不斷的延展夢想,包括愛情在內,無奈的具有理想性質的嚮往與改變他人的試圖總會變得蒼白和荒謬。

  然而這種結論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面前重新變成了不可名狀的乏力與單調。在愛情面前,蓋茨比永遠是在等待,從他發現在碼頭盡頭黛茜的倩影還有她身後的那盞綠色的燈開始,他就陷入了堅毅但痛苦的守望,雖然這種守望在許多時候對於看似很聰明的人來說,簡直是愚不可及。當我們面對一個滿眼只有金錢但卻當著你的面柔情的說愛你的女孩該如何應對呢?更恐怖是,她並沒有逢場作戲,她真誠的眼神讓你無法迴避你那什麼也沒有的錢包時候,也許我們抱以回應的只能是尷尬的猜測與沉默了。但蓋茨比卻堅定的意識到,她是愛他的,只是他沒有錢。於是,蓋茨比的悲劇也就此開始上演。菲茨傑拉德也偉大的令我們有無數話需要表達卻也只好閉緊嘴巴,看着蓋茨比無可挽回的漸漸的倒在了後來他自己建造愛情幻想花園的後院中。

  準確的說,我們應該討厭的並不是那個物質主義女孩黛茜,與她對世態的冷漠與玩世不恭一起,她選擇了生活的安逸與平淡,儘管她不一定是達到了她選擇的初衷。有人說菲茨傑拉德向我們昭示了美國“爵士時代”充滿泡沫般的浮華現實中的幻像,然而我卻似乎只看到了蓋茨比在他那盛大的派對中,在那絢爛燈火照耀下的觥籌交錯中,在那無數富豪和耀眼明星互不相識的假惺惺的暢談中,緊張的向著大海方向涌動與生命逆流反叛的衝動,一股永遠等待的衝動,因為黛茜就在無視他已經飛黃騰達的歲月的不遠的地方,與人談論着在丈夫有了情人之後的關於把世界看穿的真理。每天,蓋茨比都會在大海的邊緣向著這種等待發抖,不管夜色有多麼溫柔,不管黛茜的身影離他多麼的迫近,他能做的只是伴着他身後那閃耀的城堡式的豪宅,沉重的呼吸以及永恆的孤獨。

  最終,只有蓋茨比唯一的朋友尼克理解了他的等待。也許,應該說菲茨傑拉德理解了人群中的等待。雖然菲茨傑拉德隨後也把這種等待拋諸腦後,墜入不可遏制的失敗中,他終究沒有辦法化解掉等待那難言的孤苦與焦慮。但當蓋茨比荒唐的被手槍打死的一刻,他筆下的尼克傷感坐在了蓋茨比無數次去過的海灘上緬懷着那個久遠的,未知的世界。他理解了蓋茨比第一次認出了黛茜的碼頭后那奇妙的驚訝,也明白了蓋茨比之後在藍色草坪上等待黛茜靠岸的所有舉動,更重要的是,在他無限的悵惘中,蓋茨比的夢也已經飄散,在依稀的人聲鼎沸的幻覺中,只有蓋茨比消逝於這個混沌的世界,留下的是逆水行舟后的倒退,還有他鎮定而緊張的等待愛情與夢幻的孩子一樣的眼神。

  尼克還回想起了青年時代那令人激動的返鄉的火車。我們有理由懷疑,蓋茨比並沒有在漫長的等待中回家,但那黃昏中聚集在幽暗車站上純真的問候與相互依戀,還有寒冬的黑夜裡向奔馳的火車兩邊遠方無限伸展的所有歸鄉人的雪,就在蓋茨比死後似乎可以讓包括菲茨傑拉德在內的我們意識是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遺憾的是,雖然我們全部都聽見了“嚴寒的黑夜裡雪車的鈴聲”,也都看見過“聖誕冬青花環被窗內的燈火映在雪地上的影子”,但是在經過了許多年後,我們不會把它們與黛茜的碼頭后那令人心醉的綠色聯繫起來,對蓋茨比和我們來說,黛茜真的那麼重要嗎?對蓋茨比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言而喻,對我們來說也一樣。

  正因為如此,我們都會站到了黛茜的一邊,而蓋茨比則會永久的站在我們的對岸,憂傷但並不哀怨的注視着等待的哀歌無盡的包圍古老的悲劇。

  我們都曾堅持過什麼,也許已經忘記,也許仍舊銘記卻無力實現。

  用了一周多的時間把這本書看了三遍,對於從來不看打着世界名着標籤的書的自己,對於已經變得懶惰又惡俗的自己實屬不易。

  這僅僅是一個夢碎的故事,所有的情節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過是為碼頭盡頭的那盞綠燈的熄滅鋪墊的。

  這本書讓我感到一種委屈。為我們自己。 大人們稱我們是“浮躁的一代”。 美國人稱為“迷惘的一代”。

  是的,他們大人們這麼輕責我們。站在他們的高度,站在他們的世界。我們不是不想擁有夢想 我們都曾為心中的一個夢努力過。只是它總是那麼容易就被打破。

  我們唱“想回到過去”唱“追憶似水年華”,僅僅是在聲嘶力竭的堅守曾經的夢想曾經的自己,當發現在亂七八糟的世界這些堅持僅僅的垃圾的時候,我們只能選擇遺忘,用更垃圾的方式。沒有人看到我們的委屈,大人們只是在指責我們胸無大志不學無術無病呻吟,卻不想想我們生來就在這樣浮躁的世界。

  你們大人是從雖然艱苦卻單純美好的社會長大,你們曾經的夢想僅僅是吃飽飯吃白面過年穿新衣,你們經歷過夢想實現時自我肯定的滿足,而我們呢?生來就在已經異化了的世界,你們讓我們不愁吃不愁穿從小順着我們的毛摸,我們擁有的夢想總是美好卻在複雜的世界里被人嘲笑踐踏。我們要想不成為廢材就要當英雄去改變這個已經被你們損壞的世界,可我們和小時候的你們一樣,我們都不是天才,我們僅僅是貧窮的小蓋茨比。

  當世界已經瘋狂,我們寸步難行,我們嚎叫,然後沉默,銷聲匿跡。我們不是不想擁有信仰。哈利路亞阿彌陀佛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我們周圍的大人們有那麼多那麼多的信仰,卻還是冷嘲別人唾罵世界無奈於生活。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新中國長大聽着文化大革命時的黑暗,卻不理解那紀錄片里人們臉上洋溢的真正的笑。 課本里說人民在瘋狂的年代愚昧盲從,我們卻羨慕他們簡單的快樂,他們擁有信仰,他們只信仰毛主席,他們的信仰無人職責。你們說我們心靈空虛,你們說我們追求物質,你們說我們用金錢評價一切。

  我們的夢想被拎出來鞭笞再活活殲滅,我們追求被一次次證明是愚蠢的兒戲,我們的信仰換了又換卻仍舊被推翻踐踏,我們想單純的愛上一件東西一個人一個世界,卻總被漫天的垃圾漫天的鈔票一巴掌扇到心靈深處。

  我們沒做錯什麼卻一直在被指責,這麼久了我們都覺得自己有罪,自己什麼都不是,我們看看天空想想流浪無事憤青,到頭來還要貓着腰低下頭贖我們不知道的原罪。

  我們不是沒有責任心,我們沒有逃我們還在努力,蓋茨比死去了,我們還在。我們有自己的個性,所以我們不大喊“可憐可憐我們吧”,但我們一直在述說,我們僅僅是要一些理解一些肯定。

  所以,請不要無視,請不要鄙視。

  回頭仔細想想,我們原來並不脆弱,我們很堅強。堅強的讓人心酸,我們是在用什麼堅強?為了我們愛的人吧,為了我們等待的什麼東西吧,為了我們心底那對幸福的悄悄信念吧。


5、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上個假期,兒子給我推介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讀完之後很後悔現在才讀這本書,但是一想到沒有錯過這本書,也就淡然了。

  也許每個人都和蓋茨比一樣對於生活,愛情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幻想。即使現實把自己折磨得殘破不堪,也不會輕易放棄心中理想的世界。年輕時的蓋茨比和黛茜深深相愛,但是自己貧寒的家境和養尊處優的黛茜門不當戶不對,這樣的現實讓蓋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滅。然而他並沒有被現實打敗,懷揣着對黛茜的愛和對理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為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以便和她長相廝守。但是一個人即使非常的優秀,萬分的努力,也不大可能短時間成功。蓋茨比的地位和財富,在黛茜結婚五年後才取得,黛茜和湯姆結了婚,她沒有等他。

  五年後的蓋茨比無疑是成功的,不過人都是不幸的,總是會有煩惱,成功者也不例外。他們鶴立雞群,站在眾人之上。有的由於沒有對手會感到孤獨,有的希望有人分享這份成功。蓋茨比無疑是後者,他深愛着黛茜,沒有她,這一切所謂的成功也就沒有意義,因為在他所幻想的美好世界中,黛茜是主角,其他的只是陪襯。來來往往的人在他豪堡中穿梭,盛宴的狂歡聲與光彩奪目的燈光直到深夜才會慢慢褪去。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讓黛茜看見,看見現在的他是多麼的成功,如何的富有;看見現在的他有足夠的金錢和地位滿足她;看見現在的他是如何的愛她!最終在黛茜表弟尼克的幫助下,讓黛茜看到了這一切,她所流露的激動與熱淚也使蓋茨比深深地感到黛茜也愛他。

  黛茜的丈夫湯姆生性暴虐,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和情婦威爾遜夫人越軌之事不僅不諱莫如深,還搞得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黛茜很絕望,但是她又能怎樣,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這是她自己選擇的丈夫。

  然而蓋茨比的再次出現重新點亮了這個絕望女人的心,毫不掩飾的流露着對蓋茨比的愛。這一切也讓蓋茨比無比堅信他心中的世界就在眼前,即使他不願意相信黛茜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戀之外還有金錢。然而這一切全在尼克的眼裡,他看見了黛茜已經不是蓋茨比深愛的那個黛茜了,更不是他幻想世界中的黛茜。

  湯姆的嫉妒成為了蓋茨比悲劇的導火索,在蓋茨比和黛茜的關係坦露之後,三人的激烈爭論使得黛茜情緒激動異常。情急之下撞死了湯姆的情婦威爾遜夫人,駕車離去。然而蓋茨比承擔了這一切,在湯姆的詭計之下,威爾遜為報夫人的仇,在蓋茨比的豪堡中響起了槍聲。

  然而當蓋茨比的屍體躺在豪堡中時,卻沒有人來祭拜。整個豪堡入死一般的沉寂。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似乎本來就與這座豪堡沒什麼關係。更加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這時的黛茜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着他們的“美好人生”。這一切看在尼克眼裡,他看見了蓋茨比幻想的破滅;看見了理想世界和現實的差距;看見了人性的冷漠無情;看見了為物質所動的一切虛情假意;心灰意冷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這就是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一個活在美好幻想世界中的人,卻深愛了一個物質女,並為其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對於書中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蓋茨比、尼克、黛茜、湯姆、以及威爾遜。蓋茨比,本書的主人公,有理想,肯努力,能忍受,敢愛不敢恨,總是將一切想象的過於美好,最終悲劇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過我想他是成功的,因為直到死他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黛茜的背叛,帶着對黛茜的愛離去,也算是美滿。蓋茨比了不起不在堅守一份愛情,而在於在那樣一個時代仍能堅守對未來,對一個”我們"的憧憬。誰說菲茨傑拉德這本小說的主題是美國夢的覆滅?我看恰恰相反。蓋茨比見到黛西那一瞬,慌亂中強自鎮定,雨水順臉頰滑落,愈加分明的稜角卻不掩深情。第一次,感受到這個故事的真實。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黛茜,精緻美麗得像是個瓷娃娃。在我看來,黛茜是一個符號,是美麗和軟弱的符號,也是金錢和情慾的符號。她是蓋茨比的一個虛無的未來的主人,也是蓋茨比在五年中抽象化了的夢,男人們取悅她,愛她,討好她,蓋茨比用最奢華的舞會吸引她,而她只是個被蓋茨比多年來高估的一個神化了的女人,按照很多人的說法,她是一個人形的“美國夢”。黛茜,一個典型的物質女,因為物質,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在物質的驅動下又將其重拾了起來。然後在犯罪的恐懼下又再次的放棄,完結了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不知道當來生再見到蓋茨比,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她又會因為什麼而再次愛上蓋茨比,當然,如果有來生。湯姆,一個典型強勢暴虐,用情不專之人。因為“愛”,應該是嫉妒而成為蓋茨比悲劇導演者。威爾遜,或許是書中最悲劇的人物,無錢,無地位,工作不努力。渾渾噩噩之下連老婆出軌也不知道,直到最後被人利用,結束了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觀其一生做過的唯一一件成功事就是把老婆騙到了手。尼克,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最後的承擔者,承擔著這個冷漠的世界。

  人必須要有夢想,它激勵着我們步步向前,但是卻不能活在“美夢”之中。


6、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1000字

  ——王欣悅

  在高中時第一次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十分不能理解主人公蓋茨比為何始終固執的認為黛茜還是從前那個心思單純並深愛着他的黛茜,甚至最終因她而死都依舊深信不疑。

  敘述者尼克從故鄉來到紐約,他住所的旁邊是一座豪華的宅第,那裡白天肅靜,夜晚燈火通明,舉行着熱鬧的宴會。尼克對大富翁鄰居充滿好奇,為何一個富有且有地位的人會住在西卵,而到處都是他的離奇傳說。尼克與蓋茨比相識,漸漸蓋茨比道出他內心深處的一段不了之情:年輕時的蓋茨比並不富有,是一名少校軍官。他愛上了名叫黛茜的姑娘,他倆很快墜入愛河。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蓋茨比被調到歐洲,黛茜與他分手,並嫁給一個紈絝子弟。黛茜的丈夫另有情婦,黛茜的生活雖然富裕卻也空虛。蓋茨比堅信黛茜是愛他的,只是一時被金錢沖昏了頭腦。於是他不斷努力,幾年之後成為富翁,在黛茜府邸對面建起豪華大廈,那裡徹夜笙簫,歡歌笑語。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引起黛茜的注意。尼克為之感動,去拜訪遠房表妹黛茜,表達了蓋茨比的心意。在聚會中,黛茜時時挑逗蓋茨比,讓蓋茨比以為她還愛着自己,並會為了自己而離婚。實際上這時的黛茜早已不是以前的黛茜,她把與蓋茨比的私會當成一種刺激,豐富她的生活。黛茜在一次心煩意亂中開車,軋死了丈夫的情婦,蓋茨比為保護黛茜說是自己開的車,而此時黛茜已打算拋棄蓋茨比。在黛茜丈夫的挑撥下,他情婦的丈夫開槍打死了蓋茨比。蓋茨比直到死都還認為黛茜是愛自己的。葬禮舉行時,黛茜與丈夫正踏着去歐洲旅行的路途。

  蓋茨比的死亡,是他一生的終結,是他為自己編織的美夢的破滅,"他……獻身於一種博大、庸俗、華而不實的美".黛茜對財富的熱愛勝過對愛情的追求,她自私,為保護自己不擇手段,她的華而不實,冷酷無情,追求奢侈,是一種悲哀。儘管蓋茨比早已聽出"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卻依舊活在自己編織的虛幻美夢中。

  在了解了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的社會狀況,我似乎更能理解蓋茨比與黛茜的關係。傳統清教徒式的道德觀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勞節儉"等思想逐漸被美國享樂主義、實用主義所代替,人更加追求個人財富,享受物質生活。當金錢代表一切的時候,人性就變得複雜起來。蓋茨比代表的是美國底層人物,雖喬裝打扮為上層人物,但他們自卑,不顧現實殘酷,一味沉溺在虛幻夢想之中。以黛茜為代表的上層人物,他們內心空洞,人性自私無情,過度追求財富利益,是一種人性的悲哀。

  雖然蓋茨比的結局悲慘,但他的熱情與對夢想的追尋讓人為之感動。在一個利

  益的時代里,擁有純真、正義的心態,是社會所需要的正能量。

  建苑風雜誌社


7、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評觀后感--慾望,終成原罪

  與熊掌不可兼得,正如愛情與麵包難以兩全。

  如今,在這個物質、慾望衝刺的年代,“有情飲水飽”這樣的感情還有多少人追隨?

  而蓋茨比,卻是這樣一個對於愛情過於美麗化,夢想化的男子。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由以尼克的口吻娓娓道來,講述了富翁蓋茨比,為了換回年輕時錯過的愛情,最終成為自己構築的理想愛情的犧牲品的悲劇。而自己昔日的女神,早已在這個沾滿誘惑的現實中變成了一個貪婪的婦人,她只是把自己與蓋茨比之間再次的重逢,把他倆的感情當成物慾之外的一種刺激。最終,蓋茨比是可悲的,自己不但成了替罪之羊,還為之送了命,可是自己的女神此時卻早已與丈夫在歐洲旅行的路上。蓋茨比的不了情終於有了了結。

  影片中蓋茨比的第一次亮相讓人印象深刻。在奢華的派對中,正是音樂的高潮時分,蓋茨比右手端着高腳酒杯,臉上是“一輩子也罕見的笑容”,背後是漫天燦爛的煙火。鏡頭裡的萊昂納多用實際表演證明即使自己不再年少,但依然很帥,並且自己更加有能力了。這也為整個電影中蓋茨比的人物塑造了一個特定的形象,也為後面蓋茨比的悲劇命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清楚的記得,蓋茨比在大雨中淋了一圈,氣喘吁吁地假裝剛剛到,5年的情思,終此一見。與黛茜坐在一起,竊竊私語,眼睛里滿滿的都是愛意,完全不理周圍的情況的這個橋段。其實,看完電影或許有人會質疑,蓋茨比究竟是愛黛西,還是愛着那段記憶。可是,這個細節多少打破了些質疑,蓋茨比還愛着黛西,瞬間大家又再一次相信愛情了。

  故事最後原先遊樂園般的豪宅在影片末尾空無一人,一片蕭條,巨大的水晶燈摔在地上。泛暗的花簇擁着棺材里的蓋茨比。除了尼克,沒有人出席葬禮。蓋茨比最終直到死也沒有發現黛西臉上嘲弄的微笑。這對於蓋茨比來說,或許是好的。因為到死他只是還能對於自己的女神,對於自己一直挽留的愛情,抱有一點點的欣慰。這裡或許也是導演對於蓋茨比最後的同情與安慰。

  本片導演巴茲魯赫曼,當年的作品紅磨坊廣受讚譽,本片同樣也極具導演風格。場面奢華,視覺效果華麗,復古考究的服裝,無數的焰火,香檳和瘋狂的派對真實的還原出當時繁華精緻的“爵士年代”。但是影片中採用的現代電子樂惹人爭議,有人表示與當時的時代不符合,可以算是一場視聽盛宴。

  電影看完,我們又一次回到最初那個問題:“有情飲水飽”這樣執着的愛情現在還又多少人追隨?現實的殘酷,物慾的衝刺,使得現在這個社會有太多的黛西。黛西影射地或許就是現如今這個社會上部分已經被紙醉金迷沖暈了頭的人。還記得那年流行的那句話“寧願在寶馬車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我們且不管這是否是電視娛樂效果,但是這句話着實點出了這個社會的一些詬病。也不得不承認時下的一些年輕人,確實有着逃避生活中的困苦,想一步登天的想法。

  而“有情飲水飽”這個命題,或許說的深些便是追求精神還是追求物質的滿足。眼觀當下,我們必須承認需要物質,但是沒有精神的追求就如同一灘腐肉,慢慢潰爛。或許,更多人都將會是尼克,目睹了人類現實的虛情寡義,深感厭惡,黯然回到故鄉,追究屬於自己的簡單平淡的生活。


8、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病的不輕的蓋茨比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觀后感

  有一段時間很喜歡村上春樹,他推薦的書我也找來看,在一篇文章里,他不厭其煩的提到《了不起的蓋茨比》,讚美之詞溢於言表,說自己看了N多遍,每次隨意翻開一頁重讀,還是意猶未盡從不失望。哇,真是一本好書。

  從快遞員手裡接過新書時,彷彿捧着一個聖物。愛屋及烏到了這個地步,不知不覺就把期待值升的老高。

  書的確寫的不錯。不過可能因為我看的是中文版,領略不到作者用詞的微妙,還是多少有那麼點小失望。前面一大部分莊園如何美,party如何大,繁複的讓人有點hold不住,還好作者文字精到,隨着故事的展開後面慢慢漸入佳境。

  我反覆琢磨作者為什麼用這樣的結構,雖然寫得夠美夠華麗,多少也有點頭重腳輕吧。後來發現很多名著都走這個套路,比如《巴黎聖母院》。可能在小說的世界里有一股流派,猶如巴洛克式建築的金色鑲嵌,繁複華麗處有別樣的一種美?

  或者,作者只是想達到這樣的效果:一個叫蓋茨比的神秘人物,花這麼大的精力,這麼多金錢,買這麼大的宅子,舉辦這麼多場晚會,為的是啥呢?——就是引起湖對面的初戀女友的注意。撥開層層迷霧終見真人,浮華的外表下是一顆樸實真誠的愛人之心。

  好吧,不管怎麼樣,這些效果都達到了。

  看電影是在看了原著大約兩年以後。朋友特意買了3D的票。電影的結構和書完全一樣,前面繁複,後面質樸,前面熱鬧,後面冷寂,一模一樣。也許是為了製造3D效果,導演還特意加入了很多急推急拉的大全景,搖來晃去,讓人眼暈。

  走齣電影院,有點小失落,蓋茨比,你真是病的不輕啊。書評影評人士說,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抨擊了虛偽腐朽的貴族們。似乎蓋茨比的悲劇應該歸到那些姥爺小姐們的偽善上,可我覺得他的悲劇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了結過去,也不能面對現實。黛西的老公的確借刀殺死了他,可蓋茨比的悲劇不是死亡,而是被愛灼傷。傷他的人不是黛西,是他自己。

  情竇初開的蓋茨比愛上了富家小姐,可得不到黛西父母的認可,藉著他在戰場上生死未卜,黛西嫁給了富有的湯姆。從此,這個未了的心結成了蓋茨比永遠的傷疤。他發了大財,改名換姓潛伏到黛西家附近,揮金如土,紙醉金迷,天天搞party,就為了吸引黛西的注意。

  兩個人重逢后,愛火復燃,他固執地要把以前的一切改變,要黛西離開湯姆嫁給自己。就在紛爭中,黛西駕車壓死了人,他背了黑鍋,被被害人(湯姆的情婦)的老公殺死,而黛西和湯姆卻度假逃開了。

  瞧瞧,未了的心結有多大的力量啊。它激勵着蓋茨比賺足了錢,爬到上流社會。聰明的蓋茨比卻也因此犯了一個低級錯誤,沉迷於過去,不肯接受黛西已離他而去的現實,他覺得她嫁給別人是逼不得已,他覺得只要他出現,她就會不顧一切隨他而去。他覺得他可以改變過去,讓未了的心愿回溯重新過一遍。他覺得只要他想,一切可以重新來過,心想事成。

  可是,蓋茨比呀,一個女人放棄你,可以有N個理由,可這些理由匯成一個,就是她不夠愛你;蓋茨比呀,你覺得你還是過去的蓋茨比,可黛西早已不是過去的黛西,如果她是,也是一個選擇離開你的女人;蓋茨比呀,過去的已經過去,那的確讓你痛不欲生,可你必須接受它,告訴自己“黛西結婚太讓我難過了,我好愛她,我更得好好愛自己。”

  電影里有個細節很有趣,蓋茨比一直固執的讓黛西親口告訴湯姆,“你從來沒有真正愛過他,你愛的人一直是我。”黛西說不出來,因為那顯然違背她的意願。

  蓋茨比如此固執是因為他一直活在這句話的幻境里,這句話支撐着他出人頭地,支撐着他來到她身邊,支撐着他做這一切。他必須得到黛西的同樣認可,如果黛西否認,那麼他這五年做的一切都是零。這種否定是蓋茨比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沒有及時放下未了的心結,活在過去,對當下的現實視而不見。不是只有蓋茨比才犯這樣的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結,難忘初戀情人就是最典型的了。

  白頭髮一大把了無法釋懷十幾歲的那個她,天南海北再相聚,激情澎湃想再續前緣,卻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二十年前她青翠欲滴,嬌羞美好一個花骨朵,現在呢,事故俗氣衰老一朵乾花。他也一樣,大腹便便,張口閉口官難升錢難賺老婆不聽話。就算倆人還能看對眼,還不是你有你的過去,我有我的經歷,從對方眼裡又一次印證了幾十年的蹉跎,一切如浮雲,毫無把握。

  電影在尼克和心理諮詢師的對話里開篇,尼克把消沉抑鬱訴諸筆端,寫成了一本書《蓋茨比》,他在扉頁上鄭重其事的寫上了“The great”(了不起的)。原著里沒有這個安排。導演為什麼設了心理諮詢師這個角色?我想,也許是提醒大家,相比尼克,蓋茨比更應該去看心理醫生。“The grea”也可以翻譯成“病的不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