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意外”邂逅”精彩”——《淺水窪里的小魚》教學片段反思
作者/吳曉青
最近我在一次教研活動中聽到一名教師上《淺水窪里的小魚》一課。該教師在面對美麗的“意外”時,鎮定自若,巧妙地運用這一寶貴的資源,使課堂大放光彩。
【教學片段】
師:小魚的心裡話被你們聽懂了,也被沙灘上的小男孩聽懂了嗎?(生答聽懂了)
師:你們怎麼知道的?看課文的插圖,他在幹什麼?對!他正在救小魚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第2自然段,從哪個句子看出小男孩聽懂了小魚的心裡話?
生(反饋):“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去,撿起裡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師:你能具體說一說,從這句話的哪幾個詞中知道的?
生:“不停”說明魚很多、成百上千條,如果動作慢的話,小魚就會幹死。“走得很慢”說明小男孩是一個水窪一個水窪走過來的,不漏掉一個水窪,一條小魚。而且要“用力”才能把魚救回大海,不然又會被海水衝上來。
師:你真會找,能不能帶着你的理解讀讀這句話?(生讀句子,教師相機指導正音)
師:小男孩救小魚時的動作都是怎樣的呢?(生反饋:彎下腰、撿起、用力)
師:讓我們也學着小男孩的動作來做做看
教師先叫學生慢慢來,再不斷加快節奏,學生們很興奮地做着撿魚、扔魚的動作。大約過了50秒,一些學生開始喊累了教師站在他們中間微笑着看他們“撿着魚”,正欲開口詢問,此時意外出現,一個男孩興奮地喊道:一點都不累,我很開心一些早就收手的學生嘀咕開了
只見教師像遇到知己般走到那個男生旁邊,摸摸他的腦袋說: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講到我的心坎里去了(男生被教師一誇,一下子精神抖擻起來,顯出幾分得意)教師接著說,有誰能告訴我,這個男孩到底累不累?他又為什麼開心呢?小組交流一下,也可以再讀讀課文。
(此時那個原先一臉不屑的男生也認真地思考了起來,並加入到小組討論中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之後,教師再次叫起原先的那位男生)
生:老師,我想改正一下我原來說的其實這個男孩子一個人要救這麼多條小魚,真的很累可是我又覺得他很開心,因為他救了小魚的命一
師(沒有作答而是將目光投向在座的眾生):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同意!
【案例反思】
每次課堂出現“意外”的時候,我們這些經驗不足的新教師,都會慌了神,不知所措。如何妥善地處理這些“意外”,並使之轉化成“精彩”呢,)我針對以上教學片段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細讀文本,心中有數
文本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要求讀者尋找文本中的矛盾與縫隙,從而發現作品的意義。遷移到小語教學中來,文本細讀就是要抓住文本的細微之處,見微知著,讀出文本所繪之形象,讀出文本所含之意蘊,讀出文本所指之精神。文本細讀,要讀別人之所讀,更要讀別人之所未讀。文本細讀能力的高低,反映了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高低。文本細讀的深度,決定了教師課堂教學的高度。這節課從那個“意外”的誕生到“精彩”的轉變,也讓我們看到了教師在教學這堂課之前,對這篇文本解讀之細。既看到了男孩雖然“累”但仍然堅持一條條地救着小魚,也看到了男孩因為自己能夠挽救條小生命雖累但卻開心。因此在“意外”來臨之時,教師才能如此從容鎮定,並在這兩者看似矛盾的個體——“累”和“不累”展開新的討論,激起更多的思維的碰撞。
(二)情景柑依,相輔相成
針對低段學生的特點,教師充分地利用教學材料,並對其進行二次開發利用,並讓學生轉換角色說說小魚現在想說什麼,層層遞進。在一個“蒸”字的教學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將“蒸”字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們面前,更是將情感推上了一個階梯,與此同時讓學生說說如果我是小魚,我會說些什麼。“好想回到大海,我想要活下去”這樣的吶喊從學生的口中發出來,為課文的情感奠定了基礎,也為“意外”鋪好了路。
(三)立足生本,尊重個體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師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針對課堂教學的動態交流過程中由學生產生的問題進行教學,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又保護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他們的思維不受約束。這堂課中教師恰恰抓住了這點心理,當“意外”出現時,教師先是一句表揚,提起了那些已經沒有了精神的孩子們的興趣,將這個“意外”轉變了個形式再次投向了孩子們,從而再次將課堂推向一個高潮。
記得有人曾經說過,機遇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而課堂中的“意外”則是留給教師們創造“精彩”的最好機遇。因此作為年輕的一線教師,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牢牢抓住這些稍縱即逝的意外,讓它成為課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星橋小學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