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教父2影評

教父2影評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教父2影評(一)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在最初看完《教父II》之後,對邁克.柯里昂一定要殺死他的哥哥弗雷多感到很不理解。儘管這個懦弱可悲的人物犯下了與他人私通的錯誤,差點害得邁克被亂槍掃射而死。可畢竟最初他對敵人的陰謀是不知情的,他也是被蒙在鼓裡的(‘kept very much in the dark’)。這一點連邁克都瞭然於胸。在最後那個與弟弟正面對峙的“偉大”的場景中,當我們看到弗雷多深陷在躺椅里,顯得如此無助,憤怒而又恐懼時,我們就已經全然原諒他了,心理都希望他能最終取得弟弟的諒解。而在母親葬禮那場戲里,當我們看到他抬起頭用幾乎是驚恐、脆弱無助而又似嬰孩般無辜的眼睛看着走向自己的弟弟時,我們更是被這攝人心魄的眼神擊中。“沒有你他是如此無助(he is so sweet and helpless without you)”。這是邁克的姐姐康妮沉痛的祈求。可是,邁克最終還是用槍子解決掉了他,就在他已經不問世事,只希望通過祈禱聖母而釣到更多的魚的時候。

  為什麼?弗雷多為什麼一定要死?

  在我反覆看了這部影片,並尋找多方面的“課外”資料來做分析之後,我認為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答。

  首先,也許是最表層的,那就是弗雷多的背叛和憤怒深深傷害了邁克。這是大部分人都能輕易從影片中獲得的訊息。特別是在《教父III》中,那個舉世聞名的邁克的懺悔情節中,他直接說出了:“我殺死了他因為他傷害了我。”邁克曾經如此喜愛這個哥哥,在他成為第二代教父之前,弗雷多是他最親愛的玩伴。我認為影片中有兩處對此做了精到的表現,第一個是在教父第一部中,邁克帶着凱出現在康妮的婚禮上,弗雷多第一次出場的時候,他先是用手打了一下邁克的頭,接着又當著邁克的面去親凱,邁克則在後面拍打他的背。這一場景的所有細節都是在表現邁克和弗雷多有多麼親密。第二個,是在教父第二部最後的一個場景,還原許多年前大家族的歡樂場面。當大哥桑尼因為邁爾報名參軍而憤怒地要打他的時候,弗雷多搞笑似的要跟邁克握手表示祝賀。這表現着他們之間異常輕鬆而互相信的關係。可以想象,在邁克看來本來是如此親近的自己的哥哥,其實心裡對自己是充滿了怨氣,覺得被自己踩在了腳下(step over)。當他最後在弗雷多咆哮地埋怨中知道了這一切的時候,心裡當時多麼悲痛便可想而知。當然,當塵埃落定的時候,我們發現弗雷多對邁克最大的傷害則在於,他死在了邁克的手上。

  第二個理由,我想也許會被不少人忽視掉的一個原因,一個制度性的原因,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弗雷多是死於黑道家族倫理。我想列舉兩個非常重要的證據。第一個,如果大家看過馬里奧的原著,應該知道書的最後一部分有個情節,及凱因為知道了邁克殺死了康妮的丈夫卡羅,而且還欺騙了她,便帶着孩子負氣出走。當湯姆找到凱,勸她回到邁克身邊的時候,凱痛哭地質問湯姆,為什麼卡羅就不能得到原諒和更正的機會?他最後不是已經成為一個老實而忠誠的人了嗎?這是湯姆給出了我認為是一個異常經典且具有重要意義的回答:我們都可以原諒他,但問題的關鍵是,他將永遠無法原諒自己。這就是道上的倫理,生意人的倫理。一個背叛的人,心裡永遠留着那個刀疤。第二個重要的情節,是葬禮上邁克在康妮的勸說下出來見弗雷多的時候,也是我在上文一開始就提到的那個場景。邁克擁抱了弗雷多,弗雷多緊緊抱着他的腰,這時我們看到邁克抬起頭來,目光與他的保鏢阿爾的目光緊緊交織在一起。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暗示,如果大家去聽DVD裡面的導演科波拉的解說聲道,你會聽到科波拉說:由此你可以看出邁克和他的家族並沒有完全原諒弗雷多。這就讓我們看到了第二個,相對第一個來說是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黑社會家族倫理不允許對叛徒的寬容。阿爾在這裡就是一個家族倫理的象徵,他代表着所有為維護這個家族的繁榮昌盛而捨生忘死的死忠者,他們的生死與利益都與家族利益捆綁在一起。邁克在這裡要面對的是親情與黑道倫理,黑道制度的終極對決。邁克知道黑道上的人都是“生意人”,“他們的忠誠就是基於此”,這意味着每個人都有背叛的可能,黑道維護忠誠的工具就是對叛徒的零容忍,這是一個深刻的辯證關係。邁克最終成為黑道倫理的衛道者,同時也成為一個冷酷無情而有落寞孤獨的王者。

  最後一個原因,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最本質的原因,那就是這是科波拉在藝術和思想上的需要。如果說《教父I》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話,比如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列出很多,有馬龍白蘭度令人拍案叫絕地表演,阿爾帕西諾驚世駭俗的登場,跌宕起伏的情節,對黑道文化深刻的展示,對黑道人性化的解讀,以及最後“復仇”情節與洗禮場景的交織映襯的處理方式在藝術上的輝煌成功,等等,那麼《教父II》的成功,不可能通過複製來獲得,它最終來自於其對人性悲劇闡釋與展現的新高度。

  在這裡,我想先補充說一下一個在哲學上非常重要的異化理論。“異化的意思是脫離、疏遠、受異己力量支配”,最初來源於黑格爾的學說,後來在馬克思那裡得到了偉大的發展。簡單的說,異化可以看作是人自己製造的事物又反過來支配和統治了人,比如上帝便是如此。“人們把自己的本質力量外化成上帝,反過來又讓上帝來統治自己”。異化的觀念被認為對當代文學藝術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比如卡夫卡。

  我在這裡要提異化,是因為我認為《教父II》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現了這樣一個主題。我們看到邁爾年輕時候是一個善良而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物,他與整個黑道所象徵的惡似乎格格不入。他的“墮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父親的愛。這個在原著、《教父I》和《教父III》中有非常清楚的交代。《教父I》中邁克在醫院發現父親被孤零零地留在病房裡,隨時可能被敵人殺死,書中描述這時他感到異常的憤怒。這時候他就下定了決心要站在父親身邊。我想大家都還記得阿爾帕西諾握着馬龍白蘭度的手,親吻着,並輕聲說:我在這,別擔心。馬龍白蘭度則是唯一的一次微笑地掉下了眼淚。接下來,是桑尼的死,阿波利亞的死,一連串的打擊使邁克終於開始認同黑道倫理了,並最終成為一員。書中描寫他在爆炸中倖存下來之後,只說了一句話:告訴爸爸,把我弄回去,告訴爸爸,我很想當他的好兒子。

  我們對邁克的“墮落”最開始是抱有深重的同情心的。然而對於他來說,真正的異化才剛剛開始。還記得《教父III》中,在他退下了冷峻的面具,希望的到凱的寬宥的時候,他說的話嗎?“我能怎麼辦呢?我愛我的父親,他受到死亡的威脅,我能怎麼辦?你和孩子處於危險之中,我能怎麼辦呢?”這似乎是在說,後來他一切冷酷無情的作為,都是為了保衛他的家庭。

  然而,黑道制度一旦被建立起來,儘管它最初是以維護愛和正義的名義(包括老教父和邁克來說,他們的初衷都是如此),最終將似脫韁的野馬一般,反過來成為控制人、壓迫人的惡魔,這就是“異化”。老教父所建立的,邁克所維護的這一套法則,最初是用來對抗惡的,然而,黑道制度與人性的根本衝突卻無法因此而得到調和。其實科波拉在《教父III》中,已經給我們做了深刻的解答。邁克激動地對凱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的你們,使你們免受恐懼的威脅。凱卻回答:可是你卻成為我最大的恐懼。

  在表達這樣一個深刻的主題上,科波拉是不會放過加上弗雷多之死這一濃墨重彩的一筆的。也可以說,這是最重要的一筆。弗雷多之死是異化的象徵,是黑道制度與人性衝突的集中體現,當然,它還帶來了藝術上的輝煌勝利。

  當最後我們看到邁克孤獨地坐在秋天漫天飛舞的落葉中的時候,當我們想象着他還要在以後的歲月中所經歷的漫長而艱苦卓絕的鬥爭時,我們的心理是無可名狀的凄涼。對於他身上逐漸消失的善良與溫存,我們是如此的無能為力。

  我想,科波拉給我們講了一個簡單又深刻的道理:惡是無法被惡所終止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