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小鞋子影評

小鞋子影評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小鞋子影評(一)

  影片開始,便是一雙被千撬百縫的鞋子,粉嫩幼稚的鞋風正好滿足女孩的公主夢,長鏡頭的注目似乎連期待也一併縫進鞋裡。因為貧窮,即便是一雙鞋也可以成為一個家庭的負擔。一段辛酸的尋鞋、換鞋、置鞋的過程,既是真實伊朗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小品,又是一首笑淚相疊的可愛童謠。

  哥哥不慎丟失了妹妹的鞋子,兩個孩子都不敢也不願和家裡說明,於是每天兩個人輪流換鞋上學。直到哥哥參加全市長跑比賽,只想獲得季軍獎品“一雙球鞋”的哥哥不慎跑了第一,淡淡的憂愁傾灑在陽光下,金魚們搖曳着親吻阿里滿腳的血泡。

  從孩童的角度觀察生活,因為稚嫩讓貧富差距蒙上了天真的疑問,對暴力和發泄有着直覺的躲避,成人的行為模式因為死板的規則而不斷讓那雙清澄的眼睛流淚。然而,孩子們一旦閉上眼睛,壓力和恐懼才開始張開血盆大口:花園裡的孩子熟睡后,皮球和涼爽的水池都將離阿里而去;阿里熟睡后,抱着他的父親頭上流着血,唯一的出行工具壞掉。

  即便連日的奔波和苦難都是因為貧窮,然而這個故事還是充滿了溫情感,一呼一吸之間都是底層人民的苦中作樂,一動一靜之內皆是無法言喻的責任意識。小孩子的夢簡單的如同遊動的魚,因為一雙鞋子比賽飛奔;小孩子的心結也像七秒即過的金魚記憶,很容易就對貧窮和病痛產生同情和罪惡。片頭和房東以及菜販的吵鬧彷彿只是日常生活里的一個黑色掛飾,時而出現惹人心煩,但更多的時間是尋找機遇替換掉它。街坊鄰居對盲眼小販的舉手之勞、教課老師對優秀孩子的特殊偏愛、像體育老師看到阿里眼淚后的一次心軟、像窮苦鄰居之間互相贈送的熱湯,因為苦中作樂,因為底料是濃濃的悲劇,所以這出喜劇格外成功。

  然而深受親情感動之後,卻是更多的疑問:阿里一家已然如此貧窮,阿里媽媽還是生下了第三個孩子。已然兒女成雙的家庭撇開傳宗接代的觀念不談,穆斯林在生育觀念上也沒有禁止使用避孕套,同時強調丈夫可以體外射精,在教義上也只規定懷孕滿40天才不可以墮胎。那麼支撐一個虔誠穆斯林不墮胎的,只能猜測原因:醫療墮胎太貴;社會輿論不允許;多子多福觀念濃重。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女性的話語權和生育權被男性掌控,不能接受平等教育,甚至外交也不能平等。

  在丈夫得知房東催債后,最為憤怒的是房東和妻子交流令他感到蒙羞,兩次討債丈夫首先都大聲斥責房東與妻子討錢的行徑,然而在家裡高聲呼喝的丈夫既不敢找房東說理,甚至在外出當園工掙錢時連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而分配給兩個孩子的顧家任務也不同,女孩負責看孩子料家務,男孩負責外出買菜等交際。上學也分男校女校,女校特別規定了服裝而男校沒有。雖然這只是一部以孩童眼光展現伊朗平民生活的故事,但種種細節反映出來的穆斯林教徒巨大的男女地位差異卻是相當明顯的。正是因為這種不顯山不露水的細節,才彰顯了這個男權社會對女性苛求更多以致壓制更多的潛移默化的意識。

  小鞋子影評(二)

  文/滿囤兒

  《小鞋子》以一個兄妹交換鞋子上學的故事打動了無數觀眾,催下了無數眼淚。這是一個質樸真情的兒童電影,也是個體在困境中尋求幸福和希望的社會讚歌。在獲得了11項國際大獎,並被《時代》雜誌評為當年十佳影片之後,本片和其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成為了伊朗電影工業的首席代表,也成為了伊朗社會狀態和人民精神的代言。

  在影片伊始,哥哥阿里由於買菜時的疏忽,把妹妹莎拉的小紅鞋給弄丟了。為了體諒父親無力添購新鞋,阿里央求莎拉跟他輪流穿他的舊球鞋上學。在不停的“交換”中,兄妹遇到了諸多困難和不便。可是他們卻依靠相互的信賴和關愛,踏過這些誤會和困境,一起向著天堂奔跑着。在影片的最後,哥哥在跑步比賽中獲得了冠軍,與其渴望的季軍獎品----運動鞋擦肩而過。影片很真實地描述了伊朗的底層社會。這裡的人們過着貧困且艱難的生活,可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怨天怨地,而是依賴互相體諒,努力地維持着一份和諧。這份和諧成就了生活幸福的根本。

  哥哥阿里因為每次上學前都要等妹妹下課後才能來換鞋,所以幾乎每次上課都要遲到。面對老師的斥責,他並沒有埋怨或發泄不滿。有一次妹妹不小心把鞋掉進了河裡,阿里一反常態地向妹妹發了一次脾氣。其實這次發脾氣,也不是因為他覺得妹妹會耽誤自己上課,而是他害怕最後一雙鞋如果再失去的話,他和妹妹將無法繼續隱瞞。為了向妹妹道歉並平復妹妹的委屈情緒,阿里把老師獎勵的自動筆送給了妹妹,並在影片最後為了妹妹參加了“一定拿第三名”的長跑比賽。他用自己的付出為妹妹架起了幸福的保護傘。

  妹妹莎拉對哥哥丟鞋始終心存不滿,但是在家裡沒錢交租買菜的情況下,她也只能忍下。莎拉不像哥哥那樣愛說話,心裡的話總是欲言又止。莎拉曾經發現了一位叫亞寶的同學穿着她的“小紅鞋”。莎拉開始跟蹤亞寶,故意接近亞寶,和亞寶做朋友。可是當她帶着哥哥一同來到亞寶家門口時,他們看到了亞寶雙目失明的父親。他們放棄了繼續追究,選擇了失望回家。當亞寶換了新鞋,並告訴莎拉說舊鞋已扔時,莎拉十分生氣。出人意料的是,她很快便壓制住了傷心,沒有繼續責怪亞寶。她這樣做雖然無法發泄自己的鬱郁之情,卻從亞寶那裡分享了穿新鞋的喜悅。她用自己的失去為亞寶架起了幸福的保護傘。

  為了幫家裡緩解貧困的現狀,阿里和莎拉的父親利用休息日來到城市裡做園丁。儘管他需要面對城裡人冷蔑的目光、肆意的呼喊,甚至看門狗的狂吠,但是他始終感到十分欣慰。因為有了這筆錢,他便可以幫助妻子和孩子實現他們的小願望。影片結尾鏡頭中,父親自行車後座紙箱中露出的兩雙新鞋,讓觀眾們感到欣慰,看到了希望。他用自己的爭取為兒女架起了幸福的保護傘。

  無論阿里和莎拉如何期盼奇迹,現實始終只給了他們一雙小鞋子。比賽結束后的阿里回到家中,面對妹妹的詢問不知如何開口。他把腳放到了池塘里,殷紅的血擴散開,小魚們都圍了過來不斷親吻。在這個充滿失望、無助和沮喪的現實中,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支撐着幸福。無需言語,只需關愛,人們便可以始終奔跑在那幸福的天堂。

  小鞋子影評(三)

  導演以溫情的手法講述了伊朗男孩阿里,因不慎弄丟了妹妹拿去修補的鞋子而努力想要為妹妹帶回一雙新鞋的故事。這是以一個兒童的眼光來完成的故事。也許只有以孩童的視角,《小鞋子》才能憑藉其質樸的影響,純真的表現力來叩開人們對人生的另一番思考。觀看《小鞋子》的過程,就如同品一茗清茶。茶本身淡淡的苦澀始終纏繞與舌齒,但回味后的甘甜令人更加留戀和印象深刻。

  《小鞋子》中有兩條重要的線索,小鞋子和奔跑。

  影片開場導演便用了長達1:45秒的固定長鏡頭,來表現修鞋老人手握着針線修補着一隻破舊的粉色小鞋子。這個鏡頭幾乎像紀錄片似的忠實的記錄了修補小鞋子的全過程,沒有任何的背景音樂渲染,只有吵雜市場的生活原聲。導演在這裡大膽的在電影的開頭設置了這段冗長的長鏡頭,強迫我們去觀察這隻舊了的、粉色的小鞋子,讓我們在腦海里對這隻鞋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以此為線索引導我們進入劇種的規定情境,使得我們產生好奇心理,期待和猜測着將要發生的故事。

  影片里有許多奔跑的畫面,這些奔跑交織着不同的心情和含義。只有小孩子才能為了向父母隱瞞丟鞋的事,而日復一日的奔跑到僻靜的小巷裡交換着球鞋和拖鞋。那兩雙不停奔跑着的腳,焦急的神情,重重的喘息聲。兄妹倆在以自己的方式分擔著家庭的不容易。當妹妹泄氣的說不想再穿哥哥的球鞋,要告訴爸爸真相時,阿里大人般的說:“我以為你明白,我不介意被揍一頓,但爸爸只能借錢才能給你買一雙新鞋。”被迫迅速成長的阿里和莎拉學會理解父母的艱辛,學會自己處理自己的問題。正確地、積極地面對困難的處境,盡己所能體貼父母、分擔艱辛。阿里為了贏得季軍的獎品——一雙球鞋,去參加長跑比賽。在阿里奮力奔跑的畫面里,電影插入了妹妹莎拉在街道上奔跑的鏡頭,這一組畫面的組接,為兩個不同時空的奔跑賦予了新的意義,使我們可以感受到阿里要為妹妹贏得小鞋子的信念。即使被人拽到,即使被人不斷超越,他也不曾放棄拼搏。這兄妹倆的深厚情誼隨着他們的奔跑,帶動着電影的跌宕起伏。

  伊朗這個被黑色面紗遮掩住的神秘國家,穆斯林的人文情懷在伊朗電影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通過孩童的成長故事為切口,雖然非常窄,但是他們展現出的無與倫比的道德情懷和真正的對於生活的隱忍姿態,這的確是沒有宗教之根的國家所不能望其頂背的。所以貫穿《小鞋子》的就是其鮮明的宗教大愛情懷。阿里不管什麼情況下都堅持上學,是對學習的熱愛;阿里父親責備阿里不幫生病的媽媽幹活,是丈夫對妻子的愛;老師說服主任留下阿里,是老師對學生的愛;媽媽讓阿里送湯給弱殘的老年夫婦,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愛;路人不記報酬的為莎拉撿回掉進水溝的鞋子,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無私的愛;更有阿里和莎拉對家庭的熱愛。

  還有最後一個鏡頭表現出含蓄又溫暖的氛圍:阿里將紅腫的雙腳輕輕地浸在魚池裡,水光明亮而溫暖,紅色的魚群緩緩的在阿里腳邊散開,啄啄他,碰碰他,好似在安撫着阿里失落的心。而同一時間的另一個地方,爸爸已經為莎拉買了一雙新鞋。導演把希望詔示給了觀眾,把失望暫時留給了阿里。

  生活不容易,我們更願意從細微的快樂里看到希望。導演沒有凌駕於主人公之上,而是以與小孩平視的角度,讓我們在心酸中體味幸福和快樂。賦予人性的希望和理解將是導演作品里最根本的表達,一小孩的視角,總會以比較溫暖的方式來接觸我們的內心。



小鞋子影評 標籤:小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