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壞中尉影評

壞中尉影評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壞中尉影評(一)

  早些時候的威尼斯電影節成全了兩位老頭的交惡,阿貝爾·費拉拉狠毒的表示翻拍他電影的人應該下地獄,沃爾納·赫爾佐格的回應是與前者劃清界限,並澄清自己“從來沒看過那部電影”。不過從成片的的故事來看,赫爾佐格說自己“沒看過”顯然屬於無端扯謊,基本的人物架構、故事脈絡幾乎如出一轍,狂人改掉的似乎只是故事的結局。沒錯,在費拉拉1992版的《壞中尉》里,黑心警官哈維·卡特爾斃命在路邊的警車裡;而在赫爾佐格的新版中,尼古拉斯·凱奇笑到了最後。

  你也可以認為赫爾佐格把電影修繕一新,汽車寬敞了,樓房高大了,警員也氣派了,電影的黑色氣質卻明顯衰退了下去。費拉拉的《壞中尉》是一種粗糲的美學風格,它帶有毛邊,卻能產生震撼的效果,比如哈維·凱特爾在下樓梯的一場戲,與馬丁·斯科塞斯在《好傢夥》中的段落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沃爾納·赫爾佐格的新版雖然“亮堂”,卻沒有那種時刻緊繃的質感,即使電影里把“輪姦修女”改成了“滅門慘案”,人物的破案仍屬於走走停停,完全處在一個相對疲軟的狀態。

  有幾個段子在新版保留下來,一個是尼古拉斯·凱奇在街邊逼奸吸毒少女,(原版里是哈維·凱特爾逼她呻吟打手槍),另一個是他賭球欠債引火上身。在前一場戲中,哈維·凱特爾的表現與尼古拉斯·凱奇有着天壤之別,前者是慢慢走到窗口,面帶冷漠的進行威脅逼迫;尼古拉斯·凱奇的行為則處於一種狂熱的狀態,有一些“咆哮”的徵兆,也破壞了整場戲應有的冷色調和震撼力。凱奇因為賭球而遭黑幫脅迫,他的表現是完全的萎靡,哈維·凱特爾的表演則是帶一種不妥協的蠻橫……事實上費拉拉所有的筆觸都比赫爾佐格來的凝重,譬如凱特爾聽聞輸球的一刻,掏出手槍擊碎了車內的收音機。

  在新版的《壞中尉》里,我們既找不到那種頹敗的末日氣息,也找不到那種恍惚的人物狀態,尼古拉斯·凱奇的表演同樣間接性的害了這部電影。與哈維·凱特爾不動聲色的爆發相比,凱奇張揚的表現已經背離了電影自身的氣質(《我心狂野》也有這樣的弊病),換句話說,尼古拉斯·凱奇根本就不適合這個角色。伊娃·門德斯是一個“拉長”式的人物,赫爾佐格擴充了她的戲份,卻不見得這個人物本身對敘事的發展有何貢獻之處。至於與毒販的爭鬥,新版中是“談條件”,舊版里屬於橫奪,哈維·凱特爾把贓款裝進腰包的動作,要比凱奇在毒販面前劃開包裹有力的多。

  或者在費拉拉看來,這些都還構不成“下地獄”的條件,真正窩火的是赫爾佐格改變了結局,麥克納多和毒販達成共識之後又反戈一擊,劇情的轉換非常生硬,(難道是為了“和諧”)也完全不合常理。在某種程度上這更像是一種赫爾佐格意淫式的勝利,把人物從邊緣處拉回正軌,沒有鋪墊、沒有動機,這樣的收尾非常難堪。

  要說《壞中尉:新奧爾良港》與《壞中尉》的差別有多大,我想這個差距至少超過了《曼谷殺手》和《無聲火》之間的尺碼。同樣是翻拍戲,《曼谷殺手》的失利是源於從泰國文化到全球思維的擴展而引發的智商下降,而《壞中尉》之間的落差除了這點差池,尚有導演的上手不佳(《曼谷》和《無聲火》的導演都是彭家兄弟)、演員的戲不對路,以及“修正”的支離破碎。一部如此平庸的電影亮相水城影展,不但是沃爾納·赫爾佐格個人的悲哀,也同樣算是整個威尼斯電影節的遺憾。

  壞中尉影評(二)

  《壞中尉》是社會民主派導演赫爾措格的作品,該片深刻諷刺了美帝國主義的虛偽和資本主義制度下人民的墮落和絕望。

  在這部電影中,描寫了美國中下層警察的絕望的,宛如人間地獄的生活。特倫斯·麥克多納出身於一個資本主義警察家庭,其母親被資本家活活逼死,這就決定了特倫斯·麥克多納身上的軟弱性和革命不徹底性,一方面他身上有反抗的一面(威脅參議員的老娘),同時也有對資本主義制度抱有幻想的一面,在電影的結尾,他得到了升職,這個結局反應了美國人民對幸福生活和社會主義的嚮往,也表現了帝國主義統治階級為了麻痹人民,給人民小恩小惠,達到對其黑暗統治苟延殘喘的目的。

  電影客觀上反應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瘋狂和墮落,人民時刻處於水生火熱之中,在這個罪惡的世界,槍支泛濫,社會治安極其惡化,廣大無產階級黑人為了反抗白人統治者,奮起反抗,通過販毒的方式來擾亂資本家極其走狗的統治秩序。但是缺乏先進的主體思想的指導,他們的反抗行為是不成規模的,亞非拉兄弟選擇從城市,從敵人統治最頑固的城市開始,也不符合目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鬥爭形勢,他們應該選擇從統治最薄弱的農村開始革命。

  我們的同志在觀看這部影片時,要使用批判的眼光,要發現導演和主人公的局限性。同時,我們時刻不能忘記在地球的另外一端,還有廣大勞苦大眾和產業工人處於資本主義的黑暗統治。雖然帝國主義到了壟斷資產階級時期,已經是垂死的,腐朽的制度,但是我們依然要在帝國主義身上踩上一隻腳,早日解放全人類。

  壞中尉影評(三)

  文/滿囤兒

  尼古拉斯-凱奇今年的片子,都充斥着濃重的明星體制味道。本片120分鐘的時長,凱奇沒出現在鏡頭裡的畫面總長卻也就不過10分鐘而已。赫爾佐格來到好萊塢,也不得不遭遇同樣的尷尬,喪失對影片的絕對統領權。赫爾佐格這次沒有再自己寫劇本,而是由威廉·芬克爾施泰因來改變1992年的老版《壞中尉》。如此複雜的環境下,導演是不是新德國電影運動中最著名的導演已經失去了意義。影片就是好萊塢和北美影迷們所喜愛的明星片,是“凱奇電影”。

  凱奇版的《壞中尉》在北美的口碑還算是很不錯的。IMDb能夠達到7.5分,算是近年凱奇電影里最能拿得出手的了。《芝加哥論壇報》更是對劇本的優秀提出了稱讚。《每日鏡報》也給予凱奇的表演以充分的肯定。不過,在我看來,《壞中尉》這部片子雖然從人員搭配、劇本撰寫、演員表演等方面都相當有模樣,但過於濃重的凱奇身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普通影迷的觀賞,為影片的呈現質量蒙上陰影。

  赫爾佐格並不是個依賴明星的導演。我很懷疑這位經常玩兒紀錄片的男人要如何淡定心緒,才能忍受凱奇大喊大叫的癲狂演出。赫爾佐格當初描述本片時這樣說過:“我很喜歡他們(凱奇和門德斯兩角色)這種在黑暗世界里互相依偎生存的感覺,而且他們並不聖潔,兩個人都是自私的,這符合人的本性。”儘管凱奇的出色演技確實使得這份內心的掙扎充滿了感染力,可是影片對凱奇個人的過度關注,也使得其他角色都變成了為其而生的擺設。伊娃-門德斯飾演的凱奇的妓女女友的展現就僅僅維持在了一半多點兒的程度。角色之間的互相依託稍微差了一些,很容易讓那些非凱奇粉絲的影迷們疲勞。

  影片中有兩個地方顯示了赫爾佐格的功力,而這兩個地方又恰恰不是以凱奇為焦點。一個是以極低的視角凝視了一隻鱷魚,另外一個是以微仰的視角凝視了兩隻蜥蜴。這兩個鏡頭放在這麼一部一個人走來走去的電影里,一下子把氣氛逼壓的異常凝重,對暗示主人公的心緒很有效果。可惜這種鏡頭在影片里還是少了些,角色的心緒大部分還是靠凱奇的個人表演來展現,而不是靠氣氛的烘托和暗示,時間長了就略顯單調了。赫爾佐格,你還是得繼續爭取話語權啊。呵呵~~

  對於這次翻拍,原版導演阿貝爾·費拉拉表現地極為憤怒:“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說,我對於這次翻拍的行為是永遠不會原諒的。參與這部電影拍攝的人都應該下地獄!沃納·赫爾佐格這個導演完全是個根本不懂電影的人,尼古拉斯·凱奇根本不能和哈威·凱特爾(原版男主人公扮演者)相提並論,編劇威廉·芬克爾施泰因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白痴!”我們可以理解自己的好故事被別人改的面目全非是一件多麼讓人傷心的事。不過,現在好萊塢和北美影迷就真是比較接受這種明星電影。他們偏愛看到喜歡的明星去塑造一個個性的角色,而不關注導演營造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可能就是好萊塢明星體制的根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