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魂斷藍橋影評

魂斷藍橋影評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魂斷藍橋影評(一)

  以前表演課的時候老師講過悲劇分為兩種,一種是性格悲劇,一種是命運悲劇。

  命運悲劇有俄狄浦斯王弒父娶母,性格悲劇有哈姆雷特永恆的疑問:“生存還是毀滅, 這是個問題, 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坷命運之無情打擊,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並將其克服。此二抉擇,究竟是哪個較崇高 ”

  有人說如果沒有戰爭,就不會有羅伊和瑪拉的悲劇。而我卻覺得,魂斷藍橋是典型的性格悲劇。

  羅伊和瑪拉一樣重情重義。瑪拉是一名芭蕾舞演員,她年輕,漂亮,氣質出眾,惹人喜愛。羅伊是英軍上校,他高大,英俊,專一,家境殷實,地位顯赫。兩人在滑鐵盧大橋偶遇,一見鍾情之下私定終身。瑪拉如果跟他在一起,將會生活無憂,是絕佳的一對璧人。因為戰爭,羅伊不得不立刻調回前線,於是他們未能趕在羅伊離開之前舉行婚禮。為了去車站見羅伊最後一面,瑪拉不惜錯過了當晚的演出,而她明知這樣的舉動會讓自己丟了工作。她的好友凱蒂也因替她辯護而遭受同樣的命運。

  失業后的瑪拉和凱蒂生活窘迫,到處流浪,無處棲身。但是她與羅伊通信的時候卻對自己的境遇隻字不提。如果她能向羅伊坦白自己的遭遇,羅伊對她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幫助她對羅伊來說簡直易如反掌,但她卻說無論是出自自尊還是出於愛,她都不想讓羅伊為自己擔心。

  羅伊送花給她,她寧肯餓着肚子也不願意把花退回給花店,去換一頓飽飯。她以為自己是堅守着一份最純潔的愛情,卻根本連身邊好友的死活都沒有在意。

  羅伊寫信說要自己的母親來到倫敦與她碰面。如果這個時候瑪拉能向羅伊的母親坦白自己的境遇,一樣也會得到羅伊母親的援助。但是瑪拉在餐廳等待見面的時候無意看到了報紙上傷亡者的名單裡面有羅伊的名字。她在羅伊母親面前語無倫次,顛三倒四,弄得羅伊母親莫名其妙。如果這個時候她能說出實情也不至於使得後面的命運變得如此凄慘。終於,面對不知所云的瑪拉,羅伊的母親憤然離開了。而瑪拉大病一場,凱蒂不得不淪落為妓女為瑪拉治病。瑪拉以為羅伊已死,於是放棄了一切希望,也加入了凱蒂成為了妓女。就在某一天她在車站準備接客的時候,羅伊回來了。

  命運再次將他們拉到了一起。羅伊帶瑪拉回到莊園,向所有的親人介紹自己的未婚妻。羅伊仍然深深的愛着瑪拉,他一心一意要娶她成為自己的妻子。瑪拉心中卻藏着深深的恐懼,如果這個時候,她願意搏一下,向羅伊傾吐出實情,求得羅伊的理解,至少還有百分之五十翻盤的可能。以羅伊對瑪拉的愛,原諒她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瑪拉還是逃離了莊園,遠遠地逃開了羅伊。她獨自在滑鐵盧大橋上徘徊遊盪,孤獨絕望的她萬念俱灰,終於走向了急馳而來的軍用卡車。

  一個女人性格悲劇的故事,到此OVER。

  是單純的讓人心疼,還是愚蠢得令人痛心,這是一個問題。

  所以,魂斷藍橋經典之餘,也可以給人以警醒。命運悲劇不可抗,性格悲劇更可悲。這讓我想起了身邊的很多女人,其實她們的悲劇和遭遇,很多時候是自己造成的。但是自己卻毫無意識。

  魂斷藍橋影評(二)

  魯迅先生曾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電影《魂斷藍橋》正是如此,戲劇性的演繹,悲劇性的結局,卻展示出完美和別緻。

  《魂斷藍橋》的英文名是waterloobridge,也即“滑鐵盧橋”。中譯為“藍橋”(《西安府志》記載,這座橋在陝西省藍田縣的峪水上,稱為“藍橋”)則是出於“尾生抱柱”的典故。《莊子·盜趾》中曾記載: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後來《史記·蘇秦列傳》也有記載;到了宋朝又被收入宋元話本《藍橋記》中。因而,後人把男女約會,其中有一方為愛而殉身的地方稱為“藍橋”。

  整部影片以地道的蘇格蘭民歌“友誼天長地久”為背景音樂,也稱“一路平安”或是“過去的時光”。背景音樂的多次出現,沖淡了戰爭帶來的惶恐,給男女主角的愛添上了一份獨特的意境,也將劇情推向巔峰。

  影片是以男主人公站在滑鐵盧橋上的回憶展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貴族出身的英軍上校羅伊(羅伯特·泰勒飾)與芭蕾演員瑪拉(費·雯麗飾)在一次空襲警報中,邂逅於滑鐵盧橋上;第二天彼此便決定步入婚姻的殿堂,可無情的法律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下午三點以後不準舉行婚禮)。正當打算改天再舉辦時,羅伊的徵兆令卻提前到來,而瑪拉為見上羅伊最後一面,耽誤了劇團的演出,和她的好友雙雙被解僱。飯店裡,瑪拉正等待羅伊的母親,不料從報紙上看到羅伊陣亡的消息,一時心慌意亂,兩人不歡而散。在心灰意冷和饑寒交迫中,瑪拉淪落風塵,成了應招女郎。

  幾個月後,火車站裡,瑪拉意外地與生還凱旋的羅伊相遇,兩人依然深愛着對方,羅伊帶着瑪拉回到自己故鄉的莊園。在舉行婚禮的前一天,出席舞會的貴族們背地裡議論紛紛,為維護羅伊及其家族的榮譽,瑪拉留下一封簡短的信,帶着自己的愛,也帶着愛人的情,決然地離開了鄉間別墅,來到和羅伊初識的滑鐵盧橋上,向疾駛的汽車撲去,告別人世。

  面對死亡時,瑪拉那種鎮定平靜而又義無反顧的神情,更顯示了她對羅伊愛的忠貞和堅定,她的死,是悲壯的,是偉大的,是有意義的。她永遠活在羅伊的心中,永遠都是羅伊心中唯一的女神。她的死,讓世人震撼和嘆服,同時也升華了整部影片。

  愛情,對瑪拉而言,永遠都是至高無上的,它既是瑪拉唯一的財富,也是瑪拉生的動力和勇氣。為了保全那份真摯純潔的愛,她寧願選擇死神,也不要讓自己的愛有一絲一毫的瑕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就是瑪拉對愛情的一種詮釋,也是瑪拉愛的最高境界。

  並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並不是所有終成眷屬的愛情才是最美最令人羨慕的,這種例子在中國古代舉不勝舉。愛情,只要“心有靈犀”、曾經最美”,也能成為一段“願作鴛鴦不羨仙”的佳話,也能成為一轟轟烈烈的傳奇!

  魂斷藍橋影評(三)

  如果沒有空襲,瑪拉和羅伊就不可能相遇;如果他們早一點到教堂,瑪拉就不會繼續生活在劇團里了;如果那天瑪拉早一點離開公寓,就不會接到羅伊的電話,她也就不會被劇團開除;如果瑪拉沒有看到那張報紙,她就不會繼續挨餓以至淪落風塵。是一系列的巧合導致了瑪拉的悲劇,這也正是戲劇式電影的標誌性特徵。

  在咖啡廳和羅伊的母親會面的場景,讓人覺得有些不忍,瑪拉的兩次暈倒,讓我們可以感覺到主人公瑪拉的悲傷之情,在那時她已接近崩潰的邊緣,當瑪拉從報紙上看到羅伊遇難的消息時,(雖然事實上是羅伊的身份證弄丟了,被弄巧成拙而已)這樣的打擊對於一個年輕女子將會有如何的影響?通過這樣一個小小的場景,把戰爭的冷酷無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劇情在百轉千回中不斷的變化着,一見鍾情的他們,心裡是甜的,生死別離時,他們語帶憂傷;再次相遇時,他們的心裡是甜的,再回莊園時,憂傷卻再度襲來。

  影片並沒有從正面去表現瑪拉是如何的掙扎,如何的淪落。她用藍橋上四季更替,寒暑易節的鏡頭取而代之,用藍橋的灰色、蕭條暗喻瑪拉的生活困苦與艱辛。

  從電影音樂的角度看,主題音樂《友誼天長地久》每次的響起,都是二人相聚的場景,為男女主人公相會的場面增添了浪漫溫馨的情調;在影片後半部分,原本溫馨的音樂卻讓人覺得凄婉傷感,這是不同場景、不同環境產生的效果。給人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每次的相聚都是甜蜜與悲傷的結合。當女主人公兩次說出“我愛你,我從未愛過別人,永遠都愛你”時,羅伊的心裡是淡淡地甜。當男主人公接到命令趕赴戰場,當女主人公再次與羅伊於火車站相遇時,瑪拉的心裡又有着揮之不去的濃濃憂傷。

  幸運物的運用恰到好處,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第一次是在開頭,羅伊即將趕赴戰場,幸運物讓他睹物思人,引出了這個故事。第三次是在羅伊帶瑪拉回莊園后,在自己的家中,羅伊說要交給瑪拉,因為那是送給瑪拉最珍貴的禮物。羅伊的熱情、堅決讓心存愧疚的瑪拉倍受刺激。第五次是在故事的結尾,當瑪拉不顧一切的沖向疾馳而來的汽車而遭遇不幸后,羅伊在藍橋上撫摸着幸運物,此時的心情複雜而紛亂。從羅伊憂鬱的眼神中不難讀出對戰爭與愛情的無奈和悲傷。

  瑪拉的愛情悲劇究竟應該歸罪與什麼?是人類戰爭的冷酷?是家族榮譽的沉重?還是世態炎涼的無情?見仁見智,或者兼而有之。

  影片的結尾,當倒數第二個鏡頭給出羅伊的憂鬱眼神時,我想,他的心裡除了淡淡的甜蜜回憶之外,更多的是失去愛人之後的凄婉與悲傷。《魂斷藍橋》雖然走的是好萊塢的大眾路線,但是它的悲劇結尾的確是它區別於其他好萊塢電影的重要標誌,使得它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東方人的審美觀念,在東方觀眾的心目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