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之戀影評(一)
《暹羅之戀》在泰國公映。一部講述發生在泰國曼谷暹羅廣場,兩個男孩之間的愛情故事。雖然同志類電影不是第一次在泰國公映,但當時還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甚至台灣粉,自己籌錢買到的版權,在台灣上映。導演 Director:楚卡 莎維拉昆/Chukiat Sakveerakul。
《暹羅之戀》講述了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男孩之間的感情經歷。Mew和Tong小時候是鄰居也是同校的好朋友。Tong全家人去清邁旅遊的時候,Tong的姐姐與朋友到森林野營,卻在森林裡失蹤了。自此之後,Tong本來幸福的家庭完全變樣,父親整日酗酒而不理正事,母親背負着整個家庭的重任,不久后搬家至別處。Mew與Tong從此失去聯繫。數年Tong搬回曼谷,在Siam附近交了一個名叫Donu的漂亮女朋友。Tong無意間聽到August的歌曲,非常喜歡,正巧在CD店前見到正要離開的Mew。Mew正在創作聖誕節演出的歌曲,其經理人希望他能寫首情歌,但Mew說自己從未戀愛過,不懂寫情歌。Mew有一個漂亮的鄰居Ying,一直暗戀着他,就算整條街道的人都傳說Mew是個娘娘腔她也毫不在意,而在與Mew和Tong的相處中,Ying漸漸發覺他們兩個之間有着非友誼的情感。Mew最後寫出了那首歌曲——那首專為Tong而寫的感人情歌,這也是Tong的及時出現給他的靈感。Tong在家舉辦的Party時,Mew進行了首次演唱,Tong開始正視自己的情感,在Party結束後吻了Mew,卻被前來收拾碗碟的Tong的媽媽看到。
聖誕節前一天Tong的媽媽理解地對Tong說: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吧。
聖誕節Tong拿着木偶的紅鼻子,找到Mew,把紅鼻子當做聖誕禮物送給了Mew,說:我不能做你男朋友,但這並不代表我不愛你。
電影最後Mew把紅鼻子插到木偶身上,以他的哭泣聲告終。
一部經典的影片往往會有動人的音樂作陪襯。這部電影以音樂為線索,剛開始Mew的奶奶喜歡彈奏的那首鋼琴曲,用來懷念他的爺爺。也暗示了Mew在奶奶的影響下對音樂的喜歡,才有了結尾處情歌《同行》的深情演唱。在視覺和聽覺的影響下,使觀眾潸然淚下。如果深懂泰語,肯定會更加投入其中。沒有聽覺上的震撼,即使視覺上再有衝擊力,它也是不完美的。
青春氣息充滿着整部影片。正因為青春,影片才有另外一個神聖的名字—《青澀之戀》。一群十六七歲的孩子一同演繹着一段故事,輕易地使觀眾又懷念起自己逝去的日子。Ying的活潑,天真,尤其是玩具店老闆答應把那個完整的木偶只賣給她想要的紅鼻子時,衝著老闆就是一個大大的擁抱,Tong在店門外微笑着看着這個可愛的女孩。而與Ying對立的就是Ting的女朋友Duna,一個刁蠻,不理解對方,把愛情當作一場遊戲的女孩子,長得漂亮,自以為是,青春的時光里,不乏有這種女生,不經意間想起了當年自己身邊和她相似的同學。雖然她作為一個襯托主人公和反面人物出現,但是對於她,觀眾一點都沒有討厭之意,因為她正是表現出了青春時期的一個很正常的現象,誰沒有遇到過,甚至有過之而不及。簡潔的校服,樸素的裝扮,每個人臉上的青澀,使影片顯得那麼親切。而正因為這個擄掠了不少觀眾的芳心。
悲劇的產生不是說它只有一個悲劇的結局。在於它的情節是如何巧妙地安排,即事件的安排,悲劇的藝術的目的,在於組織情節。“只要有布局,即情節有安排,一定更能產生悲劇效果”。“情節乃是悲劇的基礎,有似悲劇的靈魂。”(亞里士多德:《詩學》,第21,22頁。)影片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線索是那個木偶,小時候,Tong引導着Mew用父親教給他的“藏寶遊戲”送給他了一份禮物,即那個木偶,但是木偶的鼻子怎麼也沒有找到,木偶就一直這樣殘缺着,直到Tong在聖誕節送給他紅鼻子作為禮物。木偶的完整,可是他們兩個的感情卻走到了盡頭,這個情景的安排,用了對比的手法,巧妙地將情節過渡到主人公身上,更能從視覺上打動觀眾。木偶的殘缺預示着兩個人以後的再次相遇,會有一段完整的感情,不過只是悲劇。
影片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色,即時Tong的母親,自從女兒失蹤之後,她開始承擔著整個家庭的重擔,丈夫整日酗酒,可是他還是溫柔地說:“吃完飯,喝葯。”即使責任壓的她喘不過氣,可是她依舊是毫無怨言地關心着丈夫,愛護著兒子,就算已經發現兒子與Mew的感情。依舊最後寬容地說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吧。”Tong的母親代表了泰國典型的女性形象。在家庭里,溫順,賢惠,知書達理;在外,女強人。她作為一位母親,着實打動了不少觀眾,得到了不少人的讚揚。而從Tong父親的身上,也能感覺到泰國男人的性格,雖然沒有看到大家一致認為包括他們自己也承認的花心這個特點,但是整日酗酒來逃避對女兒的自責,這表現出泰國男人比較女性化的一面。這是泰國整個社會造成的,在一個男少女多,而且一年會有固定30萬和尚,再有一部分是同性戀和人妖的國家,男人性格難免會受到影響。總而言之,泰國整體的人物性情都是很溫順,這也與泰國的地理位置有關。
俗氣是這部電影擺脫不了的成分。Tong一家重新搬回曼谷后,遇到Mew。他的奶奶去世之後,他與誰生活,是他的爸媽嗎?可是他的父母卻從未出現,是他自己打工上學嗎?可是也從未見過他去打工。他到底是怎樣生活的,無從得知。再一個方面,Tong在Mew的介紹下,遇到了一個和她姐姐長得很像的一個女孩兒,帶到了他的父親面前。即使他們掩飾的再好,身為父親,難道就沒發現那個不是自己的親身女兒嗎?這個也沒有逃出惡俗電視劇的套路,用失憶來偽裝自己。而故事情節也無非是兩個小男孩從小到大的感情故事,沒有什麼創意元素。
Tong:一個人住,不寂寞嗎
Mew:寂寞得害怕。
Tong:什麼叫寂寞得害怕
Mew:小時候寂寞是因為沒有朋友。長大了,寂寞就是比沒有朋友更寂寞。
Tong:為什麼會感到寂寞呢
Mew:……如果真的很愛一個人,我們能接受這種事嗎?如果有一天,他死了……離別這種事,是生命的一個部分,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真的能釋懷嗎?我們真的愛一個人,不害怕他離我們而去嗎?還有就是,我們必須接受無論我們在哪裡,所愛的人不在身邊了這個事實。這樣,就是寂寞。我這樣都已經五年了。為什麼我們的世界會是這樣的?不知我們剩下的日子是怎樣的……
Mew向Tong講述了二人分別這五年間的故事,Tong的觸動很大,同時也覺得自己進一步了解了Mew,兩人對彼此的好感也慢慢加深。這個也預示着影片的結局。離別這種事,是生命的一個部分,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真的能釋懷嗎?我們真的愛一個人,不害怕他離我們而去嗎?
Mew感到寂寞是因為他沒有用心去發現生活,在他的樂隊裡邊有好多人都在關心着他,只是關心的方式不同而已,只是他一直封閉着自己,不願意與外面的世界接觸而已。
生活中不缺乏關心你的人,只是缺少發現知己的心。
與Mew成對比的就是Tong,他同樣的,也承受着家庭的壓力,如果他沒有像Mew一樣選擇封閉自己。電影中有好幾次鏡頭都是Mew一個人孤零零地找Tong,而每次Tong都是站在人群中向身後遠遠地望着。對比手法又一次出現。
就像Mew所說,離別這種事,是生命的一個部分,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真的能釋懷嗎?我們真的愛一個人,不害怕他離我們而去嗎?還有就是,我們必須接受無論我們在哪裡,所愛的人不在身邊了這個事實。這段話可以預示着以後的結局,也代表着即使兩個人不在一起,也會釋然,而不是一味的追逐在一起的幸福,放棄也是一種進步和成功。青春往往會有莽撞和不負責任。而Tong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選擇了親情放棄了愛情。畢竟曾經擁有,也不會遺憾。
泰國是一個電影業不是很發達的國家,既沒有韓國偶像劇那麼唯美浪漫的情節,也沒有中國武裝劇那麼激動人心的場面。而他們卻選擇了恐怖片和同志片的發展,反其道而為之,走出了電影的新態勢。前面已經說過,泰國的男生都比較女性化,所以導致同性戀比較多,而他們就地取材,很好地運用了這方面的優勢,吸引着觀眾的眼球,在中國也佔了相當大的市場。從《曼谷愛情故事》到《暹羅之戀》再到現在的《Yes or no》,一部接着一部,轟炸着整個互聯網。
《暹羅之戀》是接觸到的第一步同性戀題材的電影,這個也是呼籲着人們對同性戀的正視,而不是一種歧視。而泰國宣揚的是小乘佛教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我們自己做的怎麼樣呢,有什麼資格去批評別人呢?別人有錯誤,我們自己沒有嗎?”泰國人民用反問自己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生靈,對待這個大千世界。這筆影片可以看出泰國對待同性戀是包容的。
《暹羅之戀》清新的感覺,非正常的戀愛,溫柔的母親,可愛的主人公,親情,友情,愛情,一直縈繞在觀眾的心頭,永遠記得有這樣一份和《邊城》一樣的純真的愛情。
暹羅之戀影評(二)
泰國片完全學到了台灣青春片的精髓:校園、樂隊、純愛、成長以及最誘人的同性戀內容。《暹羅之戀》打出的招數與台灣片幾乎一模一樣,相同的還有懷舊中帶有一絲傷感,青春中帶有一點迷茫。
泰國古稱暹羅,曼谷有個暹羅廣場,《暹羅之戀》(The Love of Siam)里該廣場則是相關地點之一。圍繞幾個年輕男女,這部電影講述了一段體驗真愛、收穫成熟的青春故事。清純風的勁吹,不僅在泰國引發熱潮,在中國網絡上得到的評價也是不同凡響,其中一大部分可能正是女生,《暹羅之戀》中兩個相戀的清純小男生正對她們胃口。
提起泰國片,“打到死”的《拳霸》與“悶到死”的文藝片算是兩個極端,《暹羅之戀》避開了這種衝突,受眾對象明確,就是拍給年輕人看的。故事誰都看得懂,導演楚卡·薩克瑞科(Chukiat Sakveerakul)也才27歲,找准年輕人的心思並不算難。
單看《暹羅之戀》的四格海報,迷惑路人是沒啥問題,搞不好還以為就是個中規中矩的成長片,更不會引發口味輕重的問題。但其實泰國片完全學到了台灣青春片的精髓:校園、樂隊、純愛、成長以及最誘人的同性戀內容。《暹羅之戀》打出的招數與台灣片幾乎一模一樣,相同的還有懷舊中帶有一絲傷感,青春中帶有一點迷茫。影片極力營造那種純情之感,極力避免讓兩位男主角有過多身體接觸和纏綿,有的也只是個吻。《暹羅之戀》的成功其實來得很簡單,甚至更像《盛夏光年》,沒有五月天,卻有美少年———話說這片子里不也有大段用來暖人心的情歌么?
如果知道《藍色大門》在2002年以來的受歡迎程度,就能明白有些青春電影真不在於有多好,而在於它們對上了年輕人的心。片中男主角,擁有中國血統的馬里奧憑《暹羅之戀》獲得了2008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配角提名,現在的風頭正盛直追當年的陳柏霖。遺憾的是他在《暹羅之戀》里沒有一句朗朗上口的標誌性台詞,只有一長段關於寂寞的情感抒發。
暹羅之戀影評(三)
這部影片是這麼多年來我看的第二部泰國片,以前對泰國片幾乎沒什麼印象。“男孩—樂隊—同性戀”這樣的字眼對我本沒什麼吸引力,但既然有那麼多人喜歡,自然就有它的道理,於是在一個晚上一個人靜靜地把它看完。未曾想到,看過這部清新的作品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影片的很多畫面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客觀地說,這是一部很“俗”的電影。說它俗,是因為它的情景設置顯然帶着偶像劇的痕迹,很多情節經不起推敲,脫離了實際;是因為它所講得愛情也是老套路——兩個從小感情很好的人因為一些意外的原因分開了,在幾年後兩人偶然相遇發展成了愛慕之情,然後在世俗的阻力下夭折了。
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這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影片中並不僅有兩個男主角之間的純純的同性之愛,親情和友情同樣閃着耀眼的光彩,它可以讓你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來自你身邊的人的愛。
影片在一些細節處的刻畫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溫馨和感動。例如,“尋寶遊戲”的設置巧妙,貫穿影片始終,看似“尋寶”,實為尋愛。木玩偶是兩人愛情的信物。當初的缺鼻子,暗示着Mew和Tong的緣分未盡;最後的完整,說明有了Tong的愛后Mew內心情感的完整。而鼻子的不合適,又暗含着他們已經回不去了,原來看似沒變的東西實際上已經不同了。聖誕節夜裡,母親手執一男一女的一對布偶,她的內心是複雜的,但她還是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儘管心裡還是不情願,她卻依然對兒子微笑,這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對兒子最真摯的愛。而Tong最終只拿了男的布偶,這就是Tong的選擇。儘管他最終選擇了放棄Mew,但Mew早已住進了他的心裡。
兩個男孩的愛情在影片中表現得淺淺的,淡淡的,甜蜜又青澀。整體觀看完后,又會顯得很刻骨,總是縈繞心頭。這段剛開始就結束了的愛,感動的是人內心深處的東西。
很值得一提的還有片中旋律優美的歌曲和配樂。作為推動情節發展的一條線索,音樂在影片中很重要。小時候阿嬤告訴Mew琴聲能傳情,Tong因喜愛Mew樂隊的音樂兩人重逢,情歌《同行》又因兩人的愛而生。影片中音樂的成功運用,使得這部視覺上純美的電影有了更多聽覺上的享受。
不得不說的還有影片中唱情歌的片段。以前我一直覺得像唱情歌這樣濫俗的事情,大概只有對女孩才具有殺傷力,現在看來這是錯誤的。當一個略帶感傷,感情細膩的人為你鍾情時,又能有幾個人可以無動於衷。假如換作是我,大概也會“陷落”在Mew深情的眼神中和令人心顫的歌聲中。
暹羅之戀影評 標籤:山楂樹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