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下鄉養兒》有感

讀《下鄉養兒》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成長需要力量

  ——讀《下鄉養兒》有感

  彭鳳

  這個故事我完整地讀了兩遍,第一遍完全被這個另類的親子故事吸引,很為他們夫婦着急,有時甚至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第二遍,我覺得非常感動,馮麗麗誠實的表達,讓我看到她如何努力掙脫自己內心中的陰影。

  偶然在微信上讀到著名童書出版人三川玲老師寫的序言,有句話深深吸引了我——“這是一本我們從來沒見過的那種親子書……這是一對有社交障礙的夫妻,帶着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

  果然,一口氣讀下來,我深深地沉浸在書中。更曾一度被這兩個不得不下鄉養兒的爸媽氣得不行,恨不能衝到他們面前,搖醒這兩個善良又軟弱的傢伙。

  事情從天天(作者馮麗麗的女兒,也是本書的主人公)無法適應幼兒園生活說起,接連換了四五個幼兒園,小女孩一直在無法適應的焦慮中度過,好不容易挨到了小學,焦慮更甚,每天回來都哭,晚上不敢睡覺,甚至到了走到校門口就身體僵硬、臉色蒼白的地步,只好退學。

  退學的日子對全家人來說都不好過。為了陪伴退學的女兒,馮麗麗夫婦辭掉全職工作,做了編外校對員,竭盡全力陪伴女兒。天天常做噩夢,不敢睡覺,常常要玩到疲憊才睡,一家人的作息漸至於黑白顛倒,馮麗麗夫婦二人也日漸消瘦。

  就這樣過了整整一個冬天。有一天,馮麗麗丈夫戎先生的一位朋友——喬老師的電話,把一家人從困境中喚醒。喬老師建議他們搬到她家附近的農村租住,這樣天天可以種菜、養雞、養狗,有事可做。她也正好請假在家休養,可以幫些忙,也可以做些指導。就這樣,兩夫妻開始了“下鄉養兒”的生活。

  他們到了鄉下,租了一位大媽的房子,有菜地,可以自己種菜,大媽送了天天一對兔子,天天還養了一條因長久不見人格外膽怯的小黑狗。日後,家人漸漸把傢具添置得齊整些,還買了小羊小雞小鴨小鵝,有了在鄉下過日子的味道。

  接下來,作者事無巨細地記述了他們在農村生活的點滴。而正是在這一段段忠誠、細緻的敘述中,這對夫妻和他們的女兒天天存在的問題暴露無遺。

  一開始天天做任何事情都要爸爸或者媽媽陪着,哪怕是去給小兔子撿菜葉,甚至逗小兔子玩耍。她不敢一個人去買東西,不願意一個人去拾柴禾,去小夥伴家看電視也要媽媽陪着,她的內心異常脆弱,比同齡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陪伴。農村裡的生活和城市大有不同,照理,城裡的孩子應該會很好奇,但是天天對於新鮮事物不像一般的孩子,她的抵觸和懼怕遠遠大過於好奇。馮麗麗也知道女兒的這個問題,她在文中寫道:

  “每當這個時候,我心裡都非常難受,這一直是她的問題。從小就怕這個,怕那個,上學怕老師,怕批評,在家怕噩夢,怕生病,甚至怕死……好像她沒有一點力量,任何一個微小的挫折都能把她壓垮。”

  書中幾次提到天天內心缺乏力量,是的,缺乏力量,無力面對生活,害怕新生事物,極度依賴爸媽。她的知識和頭腦在正常地成長,內心的力量卻如同新生兒一樣弱小,因此神經異常敏感和脆弱,她沒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敢和好奇,反而裝滿了焦慮和恐懼。

  這樣的性格可能有遺傳的原因,但從兩夫妻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來看,後天的家庭教育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兩夫妻過分在意孩子的心理,生怕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天天遇到一點事情,兩夫妻就大驚小怪自己先緊張起來。在這個小家庭,幾乎不存在教育方式,只存在相處方式,當然相處方式也是一種教育。我要表達的是,這個家庭中父母和女兒是完完全全平等的,父母幾乎沒有一種要去教育孩子的意識,甚至,很多時候是女兒更有主導權。這其實是一對非常善良而且內心極其細膩敏感的夫妻,他們尊重孩子的任何想法,照顧孩子的細微情緒,體貼孩子的點滴感受。天天剛進幼兒園時不適應,他們很快就給她換學校,每一次不適應就換,結果依然糟糕;天天不肯進小學校門,他們就拉着她回家,最後辦了退學;退學后,天天怕別人笑話她不上學,周一到周五不敢出門,整天待在家裡,他們就雙雙辭掉全職的工作,做着編外校對員,打起精神,努力陪她玩;天天害怕噩夢不敢睡覺,他們就陪她玩到困。在喬老師介入到他們的家庭教育中來之前,女兒天天的情緒和感受就是這個小家庭的行動指南,這種過分的尊重和體貼就變成了無原則地順從。一味地順從孩子,並不能讓孩子成長得有主見,孩子反而會因為缺少有力量的父母的引導,看不到自己成長的方向,內心會越來越恐慌。書中沒有談到天天上學之前的事情,但是可以推測,他們與孩子一貫的相處方式就是這樣,而這種相處方式從剛出生到上學,已經積累了六年,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很多讀者在讀這本書時,都會為這對夫妻着急上火,我想原因主要在此——正是因為他們過分地呵護照顧,讓他們的女兒成長為一個內心沒有力量的孩子。而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做,根源則在於他們自己的性格。且看書中提到的幾次大的衝突事件,在衝突中,往往最能夠看出人在個性上的弱點。

  天天和東東、王德、陽陽等孩子一起玩打鬥遊戲時,因為王德、陽陽玩得比較野蠻,喊打喊殺,馮麗麗竟然嚇得“心驚肉跳”。戎先生回來得知此事,“也很擔心”,兩人為此還“談了半天,最後決定,兩個人至少有一個人要時刻陪着天天,以防萬一”。小孩子之間玩一場激烈的遊戲,兩個大人竟然緊張成這樣,與其說是他們對女兒的保護,不如說是他們自己缺乏安全感。

  哪怕是天天和禮貌善良的東東玩耍,兩夫妻也有不放心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東東調皮故意學天天說話,氣得天天不知道怎麼辦,馮麗麗的第一反應是想出去教訓一下東東。戎先生用溫和的方式對東東講道理,希望他不要這樣做,東東淘氣勁上來了不肯罷休,天天急得哭起來,馮麗麗憤怒到“想衝出去狠狠地揍東東一頓”,戎先生阻止了她,但他勸止不了東東,一家人只好把門窗都關上,“痛苦地忍着,坐在屋裡不出去”。這樣一次兒童玩耍時極為常見的小衝突,天天完全無力應對,兩夫妻也一樣無力應對,三個人的無力應對之間是否有某種聯繫,讀者一望便知。

  如果不是喬老師的介入,不知道這個小家庭還要在無助和無力中跌跌撞撞行走多遠。喬老師在具體事件上指導他們該如何處理,告訴他們“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照顧她的身體”。而幫助孩子成長落實到家庭教育中就是不要為孩子代勞,遇到困難不要提前為孩子掃除障礙,具體來說,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就讓她自己去做,讓孩子學會承擔,學會獨立,學會一個人去承受風雨。這些話聽起來非常耳熟,並不是新鮮的觀點,但是難處就在於怎樣做到。喬老師高明的地方在於,她能自然捕捉到生活中的種種教育契機,看穿一件事對於孩子的真正意義,這種高超的職業敏感性和執行能力讓我非常敬佩。

  喬老師引導天天學會了做飯,逐漸讓天天獨立承擔每天做午飯的任務。之後她會要求天天把做飯這件事做得很全面,從計劃菜譜、買菜、做飯、收拾案板、洗碗、收拾廚房,整個過程都獨立做下來。天天不習慣別人給她提意見,別人一說她就認為是批評,老哭。喬老師在與天天的溝通中,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做得好就真誠簡單地讚賞,做得不好的地方坦率指出,讓天天逐漸適應真實生活中他人的評價。天天喜歡小狗小羊等小動物,喬老師認為養小動物就要負起責任,她指導馮麗麗夫婦讓天天獨立照顧小羊,每天放羊,清掃羊糞,絕不能輕易拋下責任。

  還有很多教育的細節,不便贅述,在喬老師細緻深入的指導下,馮麗麗夫婦逐漸調整教育方法,天天也漸漸成長起來,變成了一個有力量的孩子。文末,馮麗麗夫婦決定要把他們城裡的房子租出去,在鄉下久住,兩夫妻白天去城裡收拾東西,晚上回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天天白天一個人在家裡,不僅能照顧好自己,還照顧了整個家。

  這個故事我完整地讀了兩遍,第一遍完全被這個另類的親子故事吸引,很為他們夫婦着急,有時甚至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第二遍,我覺得非常感動,馮麗麗誠實的表達,讓我看到她如何努力掙脫自己內心中的陰影。這時,我對每一個人都多了一份理解,更明白教育要從觀念落實到行動的不易。喬老師對天天一家影響重大,但是正如《讀庫》主編老六在文後的附錄中所說:“天天的父母有幸遇見喬老師,是因為他們有幸沒有像許多其他成年人那樣自以為是、固步自封,他們能聽得進去別人的話,能認真地檢討自己,有不依常規付諸行動的勇氣。”

  這些便是這本書對我的啟發,願下一個讀者——你,也能從中獲得智慧。

  (作者單位: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