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烏合之眾讀後感
《烏合之眾》是一本研究社會心理學的着作,書中札記似的向我們闡釋了群體的眾多特點及其形成的因素。他分析了群體心理的種種特徵,在整本書中,每一卷都有清晰的分析條理和較為嚴密的邏輯順序,依次分析了“群體的感情和道德觀”,“群體的觀念、推理與想象力”,“群體的意見”,“群體領袖”等概念,不僅發出了與世俗不同的觀念,而且對自己的見解懷有百分百的自信心,在精彩的分析下馬上插入鮮活的例子,使得分析更加符合邏輯,讓人信服。但是書中有些觀點,我們也不能盲目的推崇,例如:群體就是有這種“脊髓中的本能”,而婦女、兒童和原始人都是不用大腦而用脊髓思考的動物,他們盲目、輕信、缺乏理智,感情豐富而毫無用處。對於勒龐如此偏激的論證,我們也應該理性的思考,對婦女兒童的歧視的觀點是應該得到批判的。書中還存在意識形態和種族主義的錯誤觀點。但是拋去它的錯誤觀點不看,《烏合之眾》對大眾心理細緻入微的剖析,還是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的,《烏合之眾》在今天仍不失現實意義。日本民眾為何會在戰爭中淪為統治者的戰爭工具?我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為何民眾泯滅良心,失去理智?在當今中國為什麼會出現大量的網絡暴民,如果你與他們的觀點不一致,那麼你就會被一批人被一個群體罵的體無完膚,甚至人肉搜索你,讓你祖宗八代不得好死?個人到群體的心理變化看似難以理解、難以置信,實則有跡可尋,《烏合之眾》在書中都做出了深刻的剖析。
勒龐在書中充分的表達了他對群體的悲觀態度,群體在書中被描述成狂熱易變、容易輕信的動物。他們很容易做出劊子手的舉動,同樣也很容易慷慨就義,既會隨意燒殺搶掠,卻也同樣表現得極其無私。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體,而在情感情緒以及由此引發的行動上,群體可能比個人表現的更好也可能更壞。總之勒龐是十分排斥群體,以及厭惡群體所帶來的衝動,暴力,乃至低智的傾向。個體不論什麼原因被吸納到了群體之中,無論個體的智商有多高,情操多麼高尚,一旦他成為群體的一員之時,群體心理就削弱了個體智慧,還減弱了個體本身的特徵,異質因素泯沒在同質因素中,無意識的力量佔據制高點。群體呈現出來的品質特徵一般都等而下之,這就是群體不能完成高智力工作的原因。在群體之中,每個個體疊加在一起只會讓愚蠢增加,也不會讓天賦才智得以凸顯。如果群體中個體把各自最基本的品質匯聚,那麼帶來的必將是平庸而不是新穎的東西。
書中提出了在群體中個體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徵有:
①人有意識的消失②無意識的橫行霸道③思想和情感因暗示和交互感染的作用向一個方向發展④把暗示帶來的意念立即付諸行動。
在這裡勒龐強調了群體無意識這個觀點,群體中的個體只要有一個發出了暗示,
那麼這種暗示就是具有強大傳染性的,暗示會很快成為群體的共識,並影響着群體的行為。
從這一點上,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可以找到許多例子,前幾天我在噹噹網上買書,想買一些勵志的書籍陶冶一下躁動不安的心靈,於是就打開了噹噹網開始挑選,但是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買哪一本,於是我就點開了勵志書籍那個分類,並且果斷地點擊了按銷量來排列,排名第一那本書叫做《遇見未知的自己》,下面有將近快過萬人的評論,評論從第一個開始就好的不得了,你知道的,現在網購看的就是評價,看的就是信譽,一本書下面的評論有過萬條,而且百分之九十都是好的,你說你買不買?況且還是銷量第一?在書店裡你都看到了這本書帶着暢銷的標籤,你說現在你還能不買嗎?但是這本書到底好不好?
我們知道,這本書之所以成為暢銷書,是因為受眾的喜好,從而導致了出版商把圖書動向轉移到了勵志書籍和心靈雞湯的方向,我們可以稱之為受眾的主動性;在實際的圖書消費過程中,個人消費容易受到大眾消費的影響,成為沒有自我意識的烏合之眾,漸漸的失去了對圖書的自我鑒別而逐漸成為從眾的迷失自我的微小粒子,我們可以稱之為受眾的無意識。而在從眾中,個人因為有背後群體力量的支撐,任何一種行為都可以稱其為理性思考的成果,儘管這種做法大部分是其非理性的思想或者是低於其個體思想,但其仍然被大眾所接受。具體結合我的例子來說就是我本身可以選擇一本適合我的勵志書籍,但是我不自覺地受到評論網友這個群體的心理暗示,暗示我這本書很好,很適合我,於是我失去了自己的意識成功的收到了這種消費趨勢的蠱惑,即使這本書不適合我,但是這麼多人都喜歡都買了,那麼我買就是正確的就是被大眾所接受的。
作者認為群體就是有這種“脊髓中的本能”,而婦女、兒童和原始人都是不用大腦而用脊髓思考的動物,他們盲目、輕信、缺乏理智,感情豐富而毫無用處。勒龐如此偏激的論證,我們也應該加以批判,大眾確有其所說的無意識的一面,但是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無數個迷失的個體如果不集中在一起成為群體怎麼能夠推動歷史不斷向前進步呢?勒龐的觀點是:①這種做法不一定是群體中的個體自覺地按照理性所決定的,極有可能是受到領導者的鼓動,或是受到了某種煽動性言論或情緒的支配,才會促使群體朝着某個方向堅定的前進。
②而由群體形成的歷史的結果不一定是進步的,很大程度上帶來了殺戮流血與犧牲,這也就不算是功績了。
對於作者以上觀點,我是不能贊同的,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看到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地位與作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無論這個歷史是被社會精英或是某個領導人所鼓動帶領的,我相信群體不可能像作者說的那樣低智,群體中的個體也沒有作者說的那麼糟糕,如果沒有了人民群眾做這當中的堅強的後盾,社會歷史是不會發展的,就像當年真的是歷史與人民群眾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帶領我們各族人民拜託了列強們的侵略,姑且不論現在中國共產黨還是否是我們的選擇,但在當時那個歷史環境下,在革命先驅與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才拜託了做奴隸的命運。
也正如雖然我是非理性的選擇了那本勵志書,但是當我靜下來靜靜的閱讀書中的觀點的時候,隨着自我的慢慢消化,這本書的價值也就凸顯了出來,況且是有很多人覺得它好那它一定也有它的過人之處,即使是烏合之眾,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真正冷靜的思考會使得這樣一批裹着大眾外殼的個體走向獨立之路。
在論述群體的衝動、易變和急躁的時候,勒龐認為種族自身一些特質可以視為我們一切情感的源泉。群體的躁動、衝動易變都在種族特質的影響範圍之內。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種族主義者,這一點上我們不能苟同。
群體的輕信和易受暗示群體的輕信和易受暗示;群體不接納質疑和不確定性,並且總是走向極端;群體的情感總是過多的;群體表現出來的道德可以比個人更高尚,或更低劣等觀點也能深刻的解釋當今中國的網絡暴民,網絡上無數個體組成的網絡群體,他們所向披靡,所到之處不能聽到任何反對意見和質疑,他們的感情激烈豐富,遇到逆他們者道德不再是束縛他們的工具,輕者圍攻言語攻擊,重者人肉搜索祖宗八代罵盡,群體里的個體享受到了群體的巨大影響力,因為人多勢眾,最後的結局就是反對者被罵的落荒而逃,而他們躲在電腦屏幕後面沾沾自喜終於可以一泄私憤痛痛快快的發泄了。在中國這種網絡憤青網絡暴民甚至是現實中的憤青,不就是因為某些共同的、偏激的、具有煽動性質的觀點而自覺地走到一起,遇到不同的觀點就沖拳出擊把對方殺的片甲不留,我的印象里烏有之鄉這個網絡社區就聚集着一群極左觀點的人,高歌着社會主義有多好,毛主席有多麼偉大,一切資本主義的東西都是陰謀與腐朽的,只要有人對他們的帖子進行反駁就必然遭到他們這個群體的攻擊,群體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方式在網絡社區里被表達的淋漓盡致;還有鐵血網,好多次查閱資料上面都充斥着華人在海外是多麼受凌辱和歧視,髒話連篇,一群打着愛國主義旗號的憤青聚集在這裡,誇張地單純的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隨意對他人進行漫罵和人身攻擊,這些都是網絡群體時代的共同特徵,那就是非理性的無數個體聚集在一起為了群體的信仰所進行的排斥與攻擊。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勒龐的這本名着的強大的現實意義。勒龐認為:同理性相比,是幻覺引發的激情和瘋狂刺激着人們走向文明之路。儘管存在理性,但是推動一切文明進步的卻不是理性。倒不如說,推動文明進步的依然還是各種情感諸如尊嚴、民族主義、宗教信仰、愛國主義以及對榮譽的嚮往。
作者所探究的群體的領袖及其說服人的手段這部分內容,我很贊同,勒龐的這種思想明顯是適用於政治領域領導統治群眾的伎倆,與我國的文化大革命以及今天的政治領導有着密切的關係。歷史和現實的經驗告訴人們,以巧妙的伎倆雄辯演說,來迎合眾人淺薄心理,懾服人心為要術,是領袖人物、群眾操控者的基本手段。其實他們並非需要掌握什麼了不得的理論,只要用一些具有煽動性標語口號或詩一般的語言,開動其控制的宣傳機器長久反覆的灌輸,調動群眾的情緒或慾望,便會達到統率思想征服民眾的目的。
烏合之眾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