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民小國》有感
常晨
近幾年來,當時尚界的復古潮流盛行之時,文壇也迎合懷舊的閱讀口味,有了大量關於民國趣聞雜談的書和相關的影視作品。學者陳丹青更是用潮詞"民國范兒"將這種潮流給以幽默的概括。
余世存將本書命名為《大民小國》,剛看到這個名字,民大而國小,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諷刺呢,讀過才知道,這裡的"大民"不是說位高權重有錢者,但在歷史舞台上卻也多多少少濃墨重彩的瀟洒過;這裡的"小國"並非國土面積多小,而是因為國家積貧積弱,飽受列強欺凌。
大多的史評類圖書大多摻雜了筆者濃濃的個人情感,但余世存卻通過歷史的分析,還原了黎元洪、唐紹儀、張作霖、閻錫山、章士釗等這類多為後人詬病人物群體的真實形象。
客觀正視歷史這是我認為最難能可貴的一點。當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視角上看,那些歷史人物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後人深刻牢記的"污點",人格上有着不夠完整的一面。可是余世存則以極為平實的文字,呈現了這一群體身上那些不為後人所知的諸多"亮點". 字裡行間,是對書中人物傳奇經歷和人生態度的探尋,更是對中國近代歷史的重溫與回顧———在鑒往知來之間,這樣的記錄可貴而意義深遠,許多看法令人震驚、發人深省。
整本書讀下來其實興趣並不大,但是作者這種對於人物和事件的評論,完全做到公正客觀確着實讓人佩服。想起前一段時間的愛國遊行事件,我當時有幸親臨西安大雁塔廣場,見證了浩浩蕩蕩的遊行隊伍。與日本的歷史糾葛一直追溯到很久以前,無疑愛國遊行在輿論和現實中都給了日本以壓力。當愛國者雄赳赳的湧上街頭,燒搶掠砸,噓聲造勢,卻也給我們的國民經濟造成了大的困擾。在為全民高漲的愛國反日情緒興奮不已的時候,又為"親者痛仇者快"的後果多了些許的擔憂。如何理性的愛國,如何客觀全面的看待與日本的關係,能否像余世存先生一樣,客觀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呢,理性的愛國不是冷漠而是冷靜。愛國應該是由心底迸發的本質,而不應該被貫以"民族主義"的實質。歷史已成為過去,侵略也已成為過去,一出現問題,我們不能再扯出前幾十年的恩怨,而是應該正視歷史,着眼現實,以史為鑒。
不管是評價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事件,請多一些理性,多一份客觀,這必將為你的人生多一道風采。
時代變遷,雪泥鴻爪,當初的風流人物已經離我們遠去,甚至後人都不曾留給他們客觀的評價,這讓我想起了辛棄疾的那句詞"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但欣慰的是,有人懷有士子之心,願給後人一個正視歷史的機會,諸如你我,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