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讀後感
陳實進
幸得老師推薦,我才能接觸到《大秦帝國》,了解大秦帝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些歷史似乎真的被人們所忽略,我們熟知的“暴秦”給我們評判秦帝國帶上了有色眼鏡。僅序言中的寥寥幾句,便已勾起我對這部小說濃厚的興趣,使我廢寢忘食地品讀這部小說,這才有了這讀後之感。
我的閱讀能力薄弱,耗費了大半個寒假也只是欣賞了第一部的四分之三,着實慚愧,但我從中獲得的收穫很多。小說情節環環相扣,以動蕩的戰國為背景,真實人物與虛構人物共存,這樣的小說情節安排,讓我不忍將其分割成一個個小故事來品味,它們是一個整體,由它們拼湊出大秦帝國的輝煌。
在閱讀這部小說的時候,我隱隱從中看到的《三國演義》的影子,它們都是歷史小說,真實的故事加上作者畫龍點睛般的藝術加工,使人讀後文學、歷史雙豐收。相較於《三國演義》,《大秦帝國》以現代文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免去了理解古文字詞的煩惱,使我們品讀起來遊刃有餘、回味無窮。
小說的第一部以秦孝公統治的數十年的時世變遷為主線,給我們剖析了秦由弱變強的涅磐重生的緣起緣由。小說情節大致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六國聯盟滅秦,秦國陷入覆滅危機;第二部分是鞅哥入秦;第三部分是鞅哥主持變法;第四部分是秦之大出於天下,君臣二人共赴黃泉。故事中不乏人間真情,兩段愛情和一段君臣之情穿插其中,使小說富有情感;小說中也包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如商鞅移木立信、鄒忌與徐公比美、田榫與晏舛、孫臏圍魏救趙等。小說確實帶給了我一個非常生動立體的秦國,這與從《資治通鑒》里讀到的秦國不近相同,可以說是別樣的享受。
從自身而言,讀了這小說,我開始對自己將來要選擇怎樣的道路,要做一個怎樣的人有了一次思考。小說中,商鞅與申不害的對道路的選擇;孫臏與龐涓對做人的選擇都讓我有很深的印象。商鞅與申不害在選擇道路時,認真思考了自身才學的特點,分析了各國的需要,以此確定了自己出仕的國家;孫臏繼承先賢孫子的遺訓,不求聞達於諸侯,只欲找尋一個過招施展自己的才華,龐涓為人孤傲,熱衷功名,想要出將入相,成為曠世名將,在他達成目的的道路中,變得心狠手辣,這兩對宿敵的對決在小說中亦是一大看點。在這個年紀,不思考人生是不行的了,離成年僅有一步之遙,很快就要自己擔當了,如何規劃人生,如何為人處事已是不可迴避的問題了!
從大方面說,古人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確實,每個國家的興和衰都大致遵循得民心則興,失民心則衰的歷史規律,這條規律伴隨着一個個帝國王朝的出現與消亡,未曾改變,對今日的社會,這仍然是一條不可動搖的黃金定律,民眾並不是統治者下的勞役,而是凌駕於統治者之上的一個社會主體!一個國家,統治者迷失,這個國家還沒亡;民眾迷失了,則這個國家就名存實亡了。小說中韓昭侯的例子鐵一般印證了這一點,魏國大兵壓境,新鄭舉國捍衛國家尊嚴,民眾護城熱情高漲,唯獨這昏庸的君主,生活在膽怯與絕望中……國民撐起一片天,中國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熔鑄在每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的血液中,想想沒了這樣的精神,中國將何去何從?中國現在正處於一個歷史的關鍵時刻,舉國上下有着共同的中國夢,夢想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回顧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外敵入侵,內亂不斷,豈不與當年秦孝公早期的秦國如出一轍?國恥昭昭,秦孝公尋大才以求改革,這與新中國成立后的改革又有幾分相似。故秦國當年的發展可以為今天提供一個指導,我十分敬佩當年毛主席拍案決定研製兩彈一星與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前者給中國的發展創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後者以前無古人的創新思維,給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描繪了藍圖。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看得更遠,接下前人的歷史火炬,繼續朝着我們的中國夢前進,是我這一輩所有有志之士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如今,中國經濟的脆弱引起了我無限的擔憂,房價的過快增長,物價過高,使得現在的錢越來越不是錢,金錢購買力的下降速度超過居民收入的增加速度。總而言之,現在的中國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每一個中國人的努力!
《大秦帝國》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