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大衰退》有感

讀《大衰退》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思維---讀《大衰退》有感

  圓個小橙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思維的力量在當下更是凸顯的尤為重要,好的邏輯可以幫助我們看清事物的本質從而從根源處採取行動,而被蒙蔽的思路,卻堵塞其中,反反覆復,落得鑽入牛角尖的地步。最近看的辜朝明先生著的《大衰退—如何在金融危機中倖存和發展》,更是讓我感觸十分深刻。

  Fisher曾經提出了債務通縮理論。他認為經濟衰退主要涉及過度債務負擔引起的通縮問題。在繁榮的時候,人們預期過於樂觀,導致非理性繁榮下的資產價格高估,大家容易舉債也有意願進行舉債,此時債務/資產比率將會升高。當經濟放緩的時候,資產價格會慢慢下落,形成債務負擔。部分主體開始清償債務。從而出現了資產的供給大於需求,資產出售價格繼續下降,導致市場的價格指數下降,從而實際利率上升,引起了債務負擔的進一步加重。最終由於通縮產生了越努力還債,債務越多的現象。但是Fisher模型的存在需要建立在一個較為苛刻的前提下,即價格的下跌速度必須超過企業的償債速度,這樣才會出現越償債,債務越多的現象。這種前提是有可能產生的,但是難以為繼,並且在解釋日本失落的十年現象上也存在比較大的局限性,在日本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下,償債現象一直在發生,但是拋售現象卻基本沒有發生過,這樣就不會產生因為大量拋售而出現的通貨緊縮狀態,前提的否定代表着Fisher模型的局限性。

  辜朝明先生對這一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至少在現階段,由於我閱讀文獻範圍有限)我認為他的理論較為有道理,而且與實際現狀相符,儘管這種思路在之前的學習中,我是很少接觸到的。

  主流的新古典主義學派、貨幣主義以及新凱恩斯學派都是將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假設前提來構建理論。在這個前提下,貨幣政策是較為有效的,當央行將利率降低到企業足以獲得利潤的時候,在利潤最大化的驅動下,企業會增加負債,進行投資,從而將整個社會從經濟衰退中解救出來。凱恩斯雖然提出了流動性陷阱的問題,並且認為應該通過提供資金來阻止貨幣(現金)替代債券,但是這一理論和現實是有所出入的。以日本為例,日本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末對低利率反應強烈,但是僅僅數年之後,對於同樣低的利率卻無動於衷。流動性陷阱無法解釋不同時期同一國家經濟對相似的貨幣政策卻產生了截然相反的反應。

  截止到現在為止,以上的主流理論都是從放貸方的角度來分析的,皆認為如果可以增加更多的流動性,將利率降低到足以盈利的地步,理性的經理人將會選擇繼續借貸。同樣這些理論的支持者,對於財政政策抱有敵意。從經濟模型的角度來看,財政支出的加大將會對私人部門產生擠出效應,所以在經濟衰退的時候,他們反對進一步擴大財政支出,甚至開始進行財政改革,保持充足的財政盈餘。

  辜朝明的理論則是從借貸方的角度來思考。他認為關鍵不在於利率多低,而是在於目前的經濟處於什麼階段。他將經濟周期分為兩個狀態,在"陽"態經濟中,私營部門資產負債表狀況良好,企業以利潤最大化作為目標,而在"陰"態經濟中,企業面臨著因為資產價格暴跌所帶來的資產負債表問題,所以不得不極力縮減債務來維持財務狀況。"陰"態經濟中,企業的這種行為很符合邏輯。一家企業,如果盈利狀態良好,但是因為資產暴跌使得負債負擔過重,那麼此時經理人最直接的舉動就是償還債務。一方面,放任不管會使得今後現金流產生更嚴重的問題,另一方面,一旦債務問題曝光,企業將面臨股價重挫。同時,本身良好的盈利狀態將會使得企業有能力慢慢修復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雖然這個過程將歷時較久。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未來利率下降不會激勵他們在遠沒有修復完成自己資產負債表的情況下,貿然借貸。所以在"陰"態經濟中,利率持續下降是無法刺激借貸,從而此時的貨幣政策作用不顯著。(雖然我認為利率下降,會幫助企業減少負債,還是有一定的意義)而面臨這種形式,擴大財政支出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於此時私營部門正在忙於還債,所以財政政策並不需要擔心會過多的擠出私人投資。企業和個人償債資金流入銀行,但同時銀行卻找不到企業和個人放出貸款,這一部分資金將會沉澱在銀行系統中,政府的介入將會使這部分資金重新進入收入循環中,且大量基礎設施的項目開展會創造出豐富的就業資源,促進家庭還債,從而早日開始新一輪的消費。所以如果在經濟處於"陰"態時,採用"陽"態政策,積極的貨幣政策以及實行財政改革,反而會阻礙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過程,將經濟拖入更深的泥潭當中。

  辜朝明的思路視角與傳統的經濟理論迥然不同,讀完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這就是不同的思維帶給我們的震撼。"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