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寫景散文>回望長安——西安遊記之一

回望長安——西安遊記之一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回望長安

  ——西安遊記之一

  剛接觸古詩詞時,特喜歡辛棄疾的詞,其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即是最喜歡者之一。“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登高悲望故都的神態、心境都躍然紙上。

  其實,辛棄疾此時遙望的並不是“長安”,而是淪陷於金人之手的宋都汴京,只不過漢唐時長安一直是京都,辛詞人就把它代指汴京了。

  這種指代在唐代之後的古詩詞中是很常見的。當然唐代及之前的詩人一般不會這樣用,如李白的“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所說的長安就真是長安。

  我也曾遙望長安,因為漢唐盛世,長安是國際性大都會,會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另外,古詩詞中經常提及長安,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一些有關漢唐的文學作品也經常提到長安,如《西遊記》中就說它“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三十六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華夷圖上看,天下最為頭,真是奇勝之邦。”加之評書也有這樣的內容,小人書也有這樣的內容,讓我覺得長安城內處處神奇。

  待到我遙望的時候,長安已不叫長安,而叫西安,據說西安這個名字是在明代確定的,這之前,長安因失去帝都地位已多次更名。我雖然知道自己遙望的是西安,可心裡想的卻還是漢唐的那個長安,因為漢唐是中國歷史最輝煌的時期,是對我們的民族和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時期,不然我們怎麼會自稱“漢人”,而被外國人稱為“唐人”呢?

  我遙望已更名為西安的長安,倒不是因為有李詩人和辛詞人那樣的家國情懷,而純屬好奇,就想看看這座千年古都還殘留着哪些昔日輝煌,能尋到哪些舊聞逸事。

  沒想到世事悖拗,沒想去的地方因為工作關係無意中去了,而嚮往的地方卻一直沒有機會去。退休后,本以為自己的腿可以自己做主了,誰知也不盡然,還得徵求老伴兒的意見。她一聽說西安是大西北就搖頭,她想去的地方是沿海城市,於是我們先後遊覽了廣州、海南、香港、澳門、青島等城市和曹妃甸、東戴河等景區,卻一直與西安無緣。

  直到今年夏天,女兒要帶她兒子去看兵馬俑,我才有了機會——她要帶我和老伴兒一起去玩兒。女兒通過攜程旅行網訂了一個只為我們4人服務的“私家團”,是雙飛,專車專導,聽着很不錯。7月5日,西安之旅成行。

  上午10點多,快要登機的時候,女兒突然緊張地問我,攜程訂的機票是不是錯了,怎麼廣播里說要飛往西安咸陽呢?我說,咸陽離西安很近,說不定就是西安的一個區,西安的機場在咸陽也正常,因為機場一般都與市區保持一定距離,應該是沒錯的。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攜程訂的票沒錯,我們去西安就是要在咸陽機場下飛機。

  出站的的時候,攜程安排的導遊和司機已在站口等候。導遊是一位年輕的女士,姓吳,司機是一位中年男士,姓張。都是當地人。

  開車后吳導遊說,到西安大約需要一個多小時。我感覺這與“咸陽離西安很近”的說法不符,立即向吳導遊求證,咸陽是不是西安的一個區。吳導遊肯定地回答,不是,咸陽是另一個市。我問西安是否還有其它機場,吳導遊說沒有。我又問西安的機場為什麼不建在西安,而要建在這麼遠的咸陽?吳導遊說,西安原來有機場,在市內,後來城市發展,機場需要遷出,而當時正搞西咸一體化,便把機場定建在了咸陽。我對這樣的決定很有意見,來回太不方便了。

  車往南行,至一長橋,見有“渭河大橋”的標牌,我便問吳導遊,橋下是否就是“涇渭分明”中的渭河。吳導遊說,正是,再往前走一會兒,你就能看到河水了。車到橋的中部,我終於看到了渭水,淺淺的,靜靜的,像是一片死水。水面本來就不寬,加之許多地方還隆出沙洲,顯得更為窄仄。這就是“晚來清渭上,疑似楚江邊。魚網依沙岸,人家傍水田”的渭河?真令人難以相信。

  在這首唐代詩人冷朝陽所作的《晚次渭上》的詩中,渭水還是“清渭”。據說當初“涇渭分明”這句成語中所謂的分明是“渭清涇濁”,而現在已是“渭濁涇清”了。吳導遊說,“涇渭分明”的兩河交匯處,就在西安的東北部。由於此次旅遊沒有安排觀覽“涇渭分明”,這一溝溝兒的渭水到底如何與涇水交匯,就不得而知了。

  看到渭河大橋,我又想起長安的另一座橋——灞橋,那可是一座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的名橋。灞橋位於長安城東,是灞河上的一座橋,古人往東送別親友時,一般就送到這個地方。那時河邊栽滿柳樹,人們要折柳枝相送,以表依依惜別之情,據說是因為“柳”與“留”諧音,贈柳枝帶有挽留之意。李白的《憶秦娥》詞中就有“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句子(灞陵近灞河)。我於是又向吳導遊詢問灞橋的情況,她說,我們去兵馬俑時要經過灞橋,那兒是關中八景之一。每至春風起時,灞河畔柳如煙,絮如雪,人們便叫此景為“灞柳風雪”。她還說經過時會提醒我看一看。可後來她忘了,我也忘了。不過我倒不為此事過分遺憾,因為後來聽說,我們經過的灞橋並非古灞橋,那座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的古灞橋,早已損毀得只剩下遺址了。

  由灞橋我又想起了另一處古人常去的地方——樂游原。李白的《憶秦娥》詞中也提到它:“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樂游原位於長安城南的黃土台塬之上,四望寬敞,是當時的遊覽勝地,經常是遊人如織。很多古詩詞中都提到它,最有名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登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向吳導遊詢問此地時,吳導遊就背誦了這首詩。我一直以為樂游原在郊外,可吳導遊說,它就在市區,離有名的大雁塔不遠,位於其東南。還說,樂游原現在都成了街道了,沒什麼可看的。可後來得知,吳導遊說的並不完全準確,樂游原並沒有完全消失,佔地200多畝的西安青龍寺遺址公園就在了樂游原上。不過這座新建的公園肯定名氣不太大,不然怎麼連西安的導遊都不知道呢?

  由於我們到達西安后的當天下午,攜程沒有安排遊覽,我便問吳導遊我們下午的自由活動去哪兒最好。我知道西安有好多有名的宮殿,像阿房宮、未央宮、長樂宮、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就問她可否去看看宮殿遺址。她不贊同,理由是只能看到地下基礎部分,地上沒有東西,有也是假的,如果對考古沒興趣就不要去。她還以對外開放的大明宮遺址公園為例說,裡邊除了宮殿遺址的台基,就是新栽的草和樹,有房子也是新蓋的,再就是在宮殿遺址旁邊放個模型,很小的,沒看頭。她建議我們去看大雁塔,說到了晚上大雁塔廣場上有音樂噴泉表演,非常好看,還說這個廣場是亞洲最棒的音樂噴泉廣場。

  車駛入市區不久,我們看到了西安古城牆。吳導遊介紹說,西安古城牆是明朝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修建的,牆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寬大於高,非常堅固。她還說,古城牆內建築限高,所以城內城外很好區別,有高樓大廈的地方,一定是在城外。

  透過車窗觀望,除了古城牆能讓人感到有古都餘韻,沿途建築則與普通城市一般無二,不免令人失落。

  2014年7月13日於北京



回望長安——西安遊記之一 標籤: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 格列佛遊記 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