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現在你們腳下踩的這一片土地就是古代修築的長城了。”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岭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城牆頂上鋪着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牆外面有兩米多高排成的垛子,垛子上有?望口和射口,供?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相互呼應。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着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的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修築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潮到公元前9世紀的周代。當時周宣王為了防禦北方民族的侵襲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公元前7世紀,許多諸侯國,如齊、魏、趙、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長城,以防鄰國的入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不久,便下命令開始築長城,把燕、秦、趙等國北部的長城連接起來,加以增築,擴建,築成西起臨洮東達遼東的秦長城,用來保護河套,隴西等地以及東西來往的交通。”
“先生們,女士們,祝你們路途愉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