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思想鉤沉>宋朝人物評說二

宋朝人物評說二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比起他的兄長,趙光義顯然更加令人不喜歡。趙光義的發家分明是趙匡胤的連帶,要不然,這個沒多少戰功的傢伙要爬到開封府尹的位子,這可是件很難的事。

  趙匡胤是在陳橋兵變的陰謀中,貌似很不情願地被擁戴他的人披了一身的黃袍,事實上,在這場活動中,趙光義起了很好的穿插作用。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要謀划這麼驚天動地的一件大事,當然離不開趙光義。這麼重要的一件事情完成之後,趙氏兄弟心照不宣,而前面說過的趙匡胤重情的性格就開始埋下了斧聲燭影的伏筆了。

  比較這兩兄弟而言,趙匡胤是比較大氣的,不管在對待屬下、對待朋友,還是在對待前朝故主和其他亡國之君,他都能用寬容的心態處理。趙匡胤當皇帝以後,始終偏心着他的這位弟弟。他自己的長子趙德昭,只是個“貴州團練使”“同平章事”的職務,名義是相位,卻沒有宰相的權力,並且終宋太祖一世,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兄弟都未封王。而趙光義的爵位是晉王,任開封府尹,有名有實,算得上是實力派人物。開封府尹是首都的最高長官,關係著皇族的安危,這已經表明了趙匡胤對他的坦城和完全的信任。而我們從趙光義的所為里不難看出,他對乃兄卻完全不是這個調調。按理說,趙匡胤如此信任他,他更該多替哥哥分點責任,擔點罵名,唱唱黑臉,做好捧哏才對。可是,他顯然是個很有野心的傢伙。他在任開封府尹的時候,大力培植親信,網羅可用之材,利用士人親近皇族的心理,把許多人才收為自己的親信。他還把觸角伸到了皇宮大內,以後在政變中起到莫大作用的宦官王繼恩也在他的心腹之列。史書里還提到他示恩於趙匡胤的心腹田重進,想把他也拉過來,不過碰了一鼻子灰。可見,他跟着趙匡胤起家以後,把趙老大廣交朋友的優點臨摹得很不錯,只不過,他的良苦用心,卻比趙匡胤深得多了。

  那麼,是趙匡胤如此昏庸透頂,看不出來他的野心嗎?當然不是。前面說過,趙匡胤是五代十國以來難得的一個明君,而且開封府尹是個什麼樣的位子,他豈有不心知肚明的道理,後周的柴榮在繼郭威的位前就當過這個重要的職位。雖然史書不可全信,不過史書里有時候透露的一兩句話其實是很耐人尋味的。在他被“斧聲燭影”掉的那年三月辛巳日,他到了洛陽,透露了想遷都洛陽的想法,卻遭到了群臣的反對,最後在趙光義說了一句“在德不在險”(意思說開封府雖無險可守,但是皇權是否鞏固,不靠地勢陷要,靠的是人君的仁德),趙匡胤不再堅持。回來以後,剛給弟弟光義、光美和兒子德昭加官晉爵后又“詔益晉王食邑,光美、德昭並加開府儀同三司,德芳益食邑”。然後,九月,一向沒什麼病,也不愛喝酒的趙匡胤,和趙光義喝到半夜后就在醉夢裡“崩”掉了。

  事實上,趙匡胤是不是被趙光義搞掉,這已經是無關緊要的問題了。我認為,趙匡胤的死,實際上是他性格中的“重情”給害死了的。他的心地不壞,對於朋友、結拜兄弟、甚至從前的敵人,他都能能以誠相待,對於他自己的手足同胞,他更沒有理由要猜忌虧待。趙光義為了解釋自己繼位的合理,後來和趙普一起炮製出所謂“金匱之盟”,這東西當然是無稽之談,但是,我覺得,以趙匡胤的性格,多少對這種兄終弟及的事情有過考慮。在當初“陳橋兵變”的時候,趙光義是重要的主謀,對於趙匡胤來說,他當然不會忘記這份功勞。在他的兒子還沒有長大的時候,他一定在心裡有過今後傳位給光義的打算,甚至有可能在兩人密談時透露過,讓趙光義當開封府尹、爵晉王已經很曲折地透露了他的心事。不過,在皇位越坐越順、兒子一天天長大,但是趙光義的權勢也越來越大的時候,他的心裡還是有那麼一絲變化的。只是他也許至死沒有想到,還沒等他拿定主意,他自己就在陰謀中被搶了皇位,而且這個布置陰謀的人,還有九成九的可能就是他倚為肱骨的親兄弟。

  不管歷史書是怎麼寫的,總而言之,趙匡胤是莫名其妙地死了,他一死,趙光義就在王繼恩的通風報信下,在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然後就登上了皇位。趙匡胤的兒子就遠沒有柴家的後人那麼幸運了,等待他們的,只有一個在權力鬥爭里最赤裸裸的結局,雖然它始終包裹着很光明正大的外衣。

  趙光義如願以償地當上了皇帝,甚至連虛偽地推辭一下下也沒有,從這一點看,他還算是個有點真性情的貨色。當皇帝對他來說當然是一件很美的事,可是他當皇帝的水平實在是差勁地讓人無法恭維。從他當了皇帝以後,就開始留給我們很壞的遺產,一直到現在,漢民族的性格里都留下了他烙下的印記。

  趙光義的一生,最成功的事情就是“斧聲燭影”,而這件事已經實在沒有什麼好寫了。因此,我認為,所謂的宋太宗趙光義的故事,寫到這裡已經足夠了,其餘的事,不妨留在寫其他人的時候給他再補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