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世俗評說>禽獸之心

禽獸之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落筆至此,總感覺禽獸之心,無論如何是個貶義詞。成語里有:“衣冠禽獸”、“人面獸心”,多指一個人品行極壞,心腸歹毒,喪失人性。難不成禽獸之心就如此不堪?近來讀宋人李昉編的《太平廣記選》,幾則有關禽獸的故事,卻讓我對此有了新的理解。

  鸚鵡救火的故事:有隻鸚鵡偶然飛入一座山中,山裡的飛禽走獸皆友善待之,鸚鵡私下裡想,雖然在這裡很快樂,但也不能在此久留,便飛走了。

  幾天後,山中起了大火。鸚鵡遠遠地看見,便跳入水中沾濕翅膀,飛過去洒水救火。天神看見了說:“你雖然有好心,但又能起多大作用呢?”鸚鵡答曰:“我知道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我曾僑居山中,飛禽走獸皆善待我,視我為兄弟,我不能見死不救啊。”

  天神感動,即為滅火。

  是啊!禽獸的感情也和人類一樣,有着自己的準則: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昇平入山人的故事:晉朝昇平地區,有獵人入山射鹿,忽然墜入一個洞穴中,洞穴深且陡,他無法爬上來,洞內有熊仔數頭,少頃,母熊歸來,它詫異地瞪視獵人,獵人想:完了,必為其害。良久,母熊取出覓得的乾果等吃食,分與諸熊仔,末后,留一份放在獵人前。獵人餓極了,冒死取食之,此後,母熊每次覓食歸來,都分與獵人一份,獵人由此賴於活命。

  後來,熊仔長大了。母熊一一將其背負出洞,熊仔既然已經馱出,獵人註定要死在洞中了。然而,母熊復入洞中,坐在獵人旁邊,獵人會意,便抱緊熊足,隨熊跳出洞中,得以逃生。

  感嘆之餘,不禁想,母熊做出這一令人震驚的舉動,皆因為它是一個母親。它以一個母親的襟懷,無師自通了人類博愛的精髓:幼吾幼,愛及人之幼。相信,此後這個獵人,改行更業,成為了最初的、也是最虔誠的動物保護者。這就是母性的偉大,她無形的力量,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讀過一個外國人親眼目睹的,有關天鵝與黑雁的故事:時近初冬,卻已天寒地凍,一群天鵝正結隊遷徙,在去往南方的途中。當它們在朝霞之中飛越一片湖泊時,忽然領頭的天鵝似乎發現了什麼,飛翔的隊伍暫時停下來,呼啦啦落在湖心的小島上。原來,湖心小島的一片衰草中,站着一隻掉隊的黑雁,它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時而引頸發出一聲悲鳴,有幾隻天鵝就落在它的旁邊,它們湊過去,開始用長長的喙,一下下猛啄黑雁的翅膀,黑雁則毫無反抗。站在遠處觀望的作者,此時憤怒了:欺侮一個孤單的弱者!良久,黑雁開始抖動翅膀,試圖飛起來,但只盤旋片刻,又落回原地,幾隻天鵝又蜂擁而上,一番猛啄,一隻天鵝,甚至甩着腦袋用它的長喙去梳理黑雁的翅膀,這會兒,作者看清楚了,天鵝是在為掉隊后,翅膀結冰難以飛翔的黑雁啄開、並梳理羽毛,使其能夠重新飛翔,是在幫助黑雁呢。終於,黑雁展開翅膀,歡叫一聲,騰空而起……

  天鵝的隊伍又在蒼茫的天空中飛翔了,只是,在它們清一色的隊伍里多了一隻黑色的身影,那是它們的兄弟,它們一起飛到溫暖的南方去了。

  這是很久以前讀過的故事,卻常常地縈繞心間,揮之不去,怎能不為這樣的禽獸之心而驚嘆呢?遇到同類有難,當助一臂之力,不能見死不救,這,就在今天,我們萬物之靈的人類面前,也是有慚愧而比之不及的地方啊。

  2008-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