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買《半生為人》只是因為書的名字,只這四個字,讀着讀着,心裡便是無端的喜歡,即而便買了回來,對於書的內容,我實在是一點也不知道,即便是對於作者本人,更是陌生的很。
快遞將書本遞到手裡,我一下便感到書的那種厚重感,我一股腦拆了包裝,隨即將腦袋伸進書頁里,一股淡淡的墨香味,剎時驅走了我連日來的陰霾心情。
這是一本散文,作者徐曉。之前,我沒有讀過她的任何文字,對於她本人,我簡直一無所知。
靜靜地讀起她的文字,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她。她的文字和當下的語境構成了極大的反差。在許多人已經失去了憑弔歷史的勇氣和能力之後,作者依舊執著於往事,不能不讓我動容。她的文字有一種魔力,似乎在不經意間便穿心而過。
“首篇《永遠的五月》,作者敘述的是一種生死間無能為力的悲壯——這死的緣起就因為一次誤診,一次誤診引發一場長達30年的苦難。讓丈夫這樣一個不願麻煩別人的人越來越喪失自理能力,讓一個最節儉的人承擔必須每天耗費幾百元維持生命的折磨,更要命的是這一切連環着全是悲劇因果——不僅是他自己浸泡在煉獄中,他妻子越是以自己的意志要去衛護這生命,就越是降臨給他一次次失敗和一次次更深的痛苦。她以她的意志要求他的生,他的生是他無法擺脫的對痛苦抗爭的折磨。要活着還是要痛苦?她必須以犧牲她自己來拯救那生命,她說她天經地義只有為他選擇生的權力,所以無從選擇,一種善良與另一種善良之間永遠是衝突的。這一切實在太過殘酷:好像真就變成了兩顆善良心靈的受難過程,在受難中才有了真實而催人淚下的崇高。
隨後一篇是《愛一個人能有多久》,這是作者在“五月”后深一步對自己的拷問。這篇文章中,記敘了那悲劇中一個更真實的女人——感人的不僅是為了讓他能活下去,她那種甘願泯滅自己的瘋狂。一個人活着的價值在這個人所維繫的尊嚴,尊嚴究竟是什麼?他被病痛摧殘的瘦弱與醜陋后是一種尊嚴,她為獲得那脂肪乳,因一杯咖啡的價格離開那酒店、在廠門口像上訪者一樣攔截轎車,那般蓬頭垢面、忍辱負重當然也是一種尊嚴。她以她全部的力抵抗在他的生死之間,這種意志力,用最簡單的回答,就是愛。那麼除了愛還有什麼?還有懺悔。除了懺悔還有什麼?她說是他成全了她,使她能擁擠出所有女性的能量,而她所有被榨出來的力變成一種她的意志壓倒他的意志,在這意志關係中,他又變成了一個被動而被她意志控制而強加的弱者。更折磨人的是,她守護他3年,他最痛苦的時候她卻恰恰缺失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是不能追問的,追問的結果只能是越來越給自己強加痛苦,可作者偏偏就是要追問。她追問自己最冷酷的問題是:愛一個人能有多久?這追問,她更恐懼她對他的情感所凝鑄成的思戀究竟能有多久——她期望他永遠是她精神的全部,寄託的全部。”
整本書以作者個人的經歷為線索,記錄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湧現出的一批“新人”。在那個年代,這一群體所代表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以及敢於懷疑的理性精神,使許多人着迷。在書中,這些文字如同耳語,當我們凝神細聽,它們就消失在風中;這些面孔如同倒影,當我們伸手碰觸,它們就碎裂為層層漣漪……它們出現在我們的夢中,令我們輾轉——它們碰觸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東西。讀了徐曉的文字,我才猛然意識到,同樣的人生,可以細細品味,也可以盡情揮霍。而區別僅僅在於,你是否願意誠實地面對生活。
我讀《半生為人》 標籤: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