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教師還肩負着重要的國家使命,肩上的擔子有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教師必須承擔“責任”奉獻“師愛”。所以,要成為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第一要義在於樹立起教育報國、教育興國、教育強國的意識、樹立起為中華之崛起而教書育人的意識。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一名教師也必須將自己從事的職業置於整個國家的建設事業之中。航天英雄(楊利偉)首飛成功舉世注目、人民教師育人成材萬眾敬仰,二者的立足點都是國家的發展、只是分工不同罷了。當有了教育報國、教育強國意識之後,我們就有了強大的推動力去從事我們所做的平凡甚至是枯燥而瑣碎的工作。
大學教師在大學中擔負著培養青年學生的主要角色,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肩負着培養青年學子理想信念和民族憂患意識與責任意識的重任,這一點,我們教師一定要明確。
第一,教師自身首先要增強國家和民族的憂患意識。不能忘記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特別是1840年以來內憂外患、飽經風雨、經受了無數的屈辱和磨難的滄桑史,新中國成立后,雖然戰爭的硝煙已遠離我們了,但我們國家目前仍面臨著巨大的隱性民族生存壓力與挑戰,如由於經濟發展上的不平衡所導致的“經濟侵略”,高科技差距所造成的民族生存高壓態勢,能源安全,霸權主義,恐怖主義的威脅,反華勢力的干擾等等,這些問題不論你是否察覺但都客觀存在的,這些危機已成為中化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嚴重障礙。所以,我們高校教師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要有憂患意識,並使之轉化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
第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給青年學子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強化大學生的國家責任意識,引導他們在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中汲取營養,不斷改革和創新,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使責任意識轉化成為學習知識和成長成才的強大動力,通過大學的學習和培養,將來能主動擔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三、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李嵐清指出: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業,教師是學生知識增長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和紮實的專業基礎,並在道德品質和學識學風等各個方面能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針對大學老師肩負的重任和職業要求,我認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十個方面的基本素質:
第一、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當好一名大學教師,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志存高遠,富有愛心。陶行知說:“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真正的好教師愛生如子,一想到學生,責任感就自然升騰。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學生,包括學習好的、學習不好的、頑皮的、犯過錯誤的,他都能看出學生各自的優點、長處、潛在的能力與發展前景。好教師是學生集體的核心,具有親和力、影響力、帶動力。
要為人師表 ,就必須首先端正自己,加強自身修養。中華民族優良的教育傳統認為,修身的主要方法是端正思想。心正才能身正,心修才能身修。所以人的修養主要是修心,即加強內在的修養。如果做教師者常常不滿足所得到的利益,終日忿忿然,那麼其所思所想就容易偏激,就不能公平正確地看待周圍的一切。如果身為教師貪圖安逸玩樂,放肆無節制,看問題就會背離常理,處事就會違反常理,對學生將會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做教師者,其行為舉止之先,必須解決端正思想的問題,應時時內省自律,慎言敏行,誠信不欺。孔子說:“五日三省吾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教師是學生和人民的直接榜樣。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
同時,教師還要重義輕利。“臨難勿苟免,臨財勿苟得”(遇到危難,不要總是想怎麼去逃脫它;看到錢財,不要總是想怎麼去佔有它;),要注重名節,不要見利忘義。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教師者,就應該在富貴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為其所惑,即使應得的富貴,也要節制自己,不能喪志忘義。在生活中有一定困難時,也不要為非分之利所擾,而要堅持自己的道義信念。即使在強暴威脅下,也不能與邪惡同流合污,要身透正氣,給學生以正氣的熏陶。教師的一切作為都應是為道義,為了學生,而絕不應為個人的名利。
總之,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缺乏職業道德的教師,就是不具備正確靈魂的教師;而缺乏正確靈魂的教師,其職業道德和能力則無從談起。
(孔子:萬世師表,千古聖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有教無類”。一切以道義為先。現在世界各地都紛紛建立“孔子學院”。)
第二、廣博的專業知識
高校的教學內容常常處於本專業知識的最前沿,掌握廣博的專業知識,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是高校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是走進教室的前提。俗話說,自己有一桶水,才能教給學生一瓶水,沒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對專業的深入了解.就無道可以傳給學生,也不可能“授業、解惑”。
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夠靈活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才能從大量的事實中挑選出最重要的來講”。教書是教師的天職,知識和學問是教師履行教書職責的看家本領。因而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
教師的博學,首先,表現為精通專業理論,具有完成本學科教學任務的知識儲備,要在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今天,精通本學科及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理論,前沿動態及發展方向,並據此更新和改革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改善教學效果;
其次,要具備起碼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知識,懂得教育教學規律;
再則,要廣泛涉獵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相關知識,盡量拓寬知識面,努力使自己成為通才,要有文化素養,文化素養主要指教師的受教育水平,生活閱歷、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交叉學科的綜合運用能力等。
總之,要厚積薄發,處理好“一桶水”與“一瓶水”的關係,要使自己的教育對象在大學里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否則是難於完成 “教書育人”的重任,紮實的專業知識是教師職業的基礎,必須夯實。
(亞里士多得: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馬克思稱他“最博學的人”。其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有哲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政治學、文學、宗教等著作近千部,為後世的科學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高超的教學藝術
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善於傳播知識。教師的教學藝術和風格,對於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一個教師如果掌握了精湛的教學藝術,形成鮮明的教學風格,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藝術形式的表現,給人賞心悅目的感受,會使學生在愉快和享受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學到堅實的知識,激發探索未知世界的強烈慾望。我們評價一節好課或說這個教師的課上得“漂亮”,在相當的程度上是在肯定該老師的教學藝術和風格。對於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而言,研究和掌握教學藝術,逐步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這是對教學基本功更高層次的要求,但並不是可望不可及的,關鍵要清楚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所包含的要素,加上刻苦勤奮,使自己成為教學藝術家是完全可能的。這就需要了解教學規律並掌握專業教學方法和傳播知識的本領,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教師必須了解並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並將這些理論和方法靈活運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革,不斷創新,並使學生通過學習既能獲得知識,又能掌握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教師授課過程中應注意科學性、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統一;職業性、適應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直觀性與抽象性相結合、主動性與啟發性想結合等原則。
一般地說,青年教師要掌握教學藝術,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必須在實踐中刻苦磨練,形成以下六種教學能力,即教材分析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語言表述能力、教學組織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命題組卷能力等。這些能力要素是教師的基本功,也是教學藝術的重要基礎。教師教學水平的優劣,其根源必然體現在教學能力要素的差別上。
在知識的傳授中,首先,嫻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必需的。語言是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準確鮮明,形象生動、邏輯嚴密、賦予節奏感具有趣味以吸引和感染學生。其次,還應有一定的組織管理才能,在課堂上要調動全班學生的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有時還要處理課堂上出現的突發事件,這都需要相應的組織管理能力完成教學任務。最後,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計算機在輔助教學中的應用日趨廣泛,教師應有一定的多媒體操作技術,編寫製作教學課件的能力,以適應新形勢新環境下的教學要求。
(于丹:百家講壇著名講解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她的教學在北師大最受歡迎,上大課連走廊都站滿了學生。這來源於她的教學藝術,尤其是語言藝術,生動的描述能力,邏輯思辯能力。如:“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第四、超前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大學教師的必備素質、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當前日益更新的知識經濟時代更是如此。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要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提高,這就是創新。如果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就沒有進步。我們的教師應保持對信息獲取的慾望與需求,工作中要不囿於傳統習慣和模式,要敢於質疑,勇於突破,善於超越,提升自己的創造力。
一是觀念要創新。我國教育長期以來一直以教師、書本、課堂為中心,注重知識的傳授,輕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發展,學生不是真正的學習主體。教育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教師必須樹立新型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價值觀。
二是知識要創新。教師不斷更新知識,不斷豐富自己,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否則,作為教育者本身可能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新文盲。一個沒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的,因此,創新意識決不只是科學家的專利,他應是教師的基本素質,也是教師培養未來科學家的基本特徵。
當代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標籤:給教師的建議 實習教師 教師法 小學數學教師五項修鍊 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