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演講稿>公眾演講>當代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當代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當代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饒貴生

  各位老師,同志們:

  今天我在這裡以“當代高校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為題作個發言,意在拋磚引玉,共同探討,引發大家的思考與重視,以此推動我院的教師隊伍建設邁上新的台階。

  目前,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1909所,其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職(專科)院校1169所;各類學歷教育在校學生達2583.50萬人。其中,普通本專科在校生人數達1884.9萬人;全國各類高校教師120萬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23%,(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按照國際通行慣例,毛入學率達到15%,即實現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已成功實現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新跨越,我國高等教育不僅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高等教育規模已居世界首位。高等教育的發展,對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增長,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先生說過:“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有大師之謂也”,所謂辦大學既要建大樓,更要育大師,養大器。能否培育出一支素質好、水平高、作風實的師資隊伍是關係到一所大學能否培育出優秀合格人才的關鍵問題。

  一、教師的含義

  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在我國秦朝以前,以吏為師;漢代以後,以儒為師。唐朝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近代,教育學辭典中,教師定義為“向受教育者傳授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需要的人才和專業人員”。古往今來,教師有着諸多雅稱,如:

  師長:老師與長者。《周記•地官》:“三日順行,以事師長。”後用為教師尊稱。

  先生:按《禮記》注:“先生,老人教育者。”《孟子》注:“學士年長着,故謂之先生。”用作教師的尊稱。

  教授:宋以後學官名稱,掌學校課試等事,現作高等學校教師職稱。

  講師:古為講解經籍的教師,今為高等學校教師職稱。

  助教:學官名,始於晉,協助博士教授學生,近代成為高等學校教師職稱。

  人梯:指那些為別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犧牲,無私奉獻的人。

  蠟燭:為他人照亮道路,讓他人看見光明,燃盡自己照耀人間。(蠟炬成灰淚始干)

  春蠶:讚譽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鞠躬盡瘁”的高尚品質。

  慈母:師如父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園丁:管理花園的人員,指教師辛苦、勤勞。

  靈魂工程師:塑造人類的靈魂,是教師的崇高使命。

  老師:把“師”的地位與天、地、君、親並稱,並寫在同一牌位供眾人朝拜。

  1993年頒布的《教師法》第三條指出,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從老師的含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老師是一個崇高的、神聖的、受人尊敬的群體,從事教育工作儘管非常辛苦,責任重大,但無尚光榮,令人嚮往,意義重大。進一步明確教師的真正含義,有利於增強大家的責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高校教師的責任與義務

  《高教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技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就是“育人”。教育部16號文《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要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總之,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師說》第二句話即指出,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韓愈用簡短的一句話全面概括了教師的基本任務。這句話自此流傳,並被後世廣為認同。根據16號文件精神,我認為,高校教師根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教師必須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於律己,為人師表,全面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同時應肩負起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責任:

  一是崗位責任

  教師崗位是專門承擔理論教學、實踐性教學及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崗位。

  首先,教師必須樹立忠於職守、獻身教育的信念。干一行,愛一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決不能為金錢所動,為名利所惑,為地位所誘。忠於職守是一切職業的共同要求,甘於獻身體現教師的崇高職業道德境界。教師只有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才能有利於社會事業的發展。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安心工作,懈怠或玩忽職守,就不可能把教書育人這項神聖工作做好,從而就會造成損害教育事業和整個社會的利益。

  第二,教師必須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師生關係是否協調,直接關係到教育的效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在道德責任感的驅使下對學生髮自內心的誠摯的親密感情,它也是一種社會感情,教師只有把這種感情帶到工作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但是熱愛學生並不是對學生溺愛、遷就和放縱,而是要從各方面嚴格要求學生,真正做到“嚴中有愛”,“嚴師才能出高徒”。

  第三,教師必須刻苦鑽研業務,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高為師。教師肩負着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從事本崗位工作的知識、技能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當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知識更新非常迅速,教師必須刻苦鑽研、勤奮學習,才能接受新思想,獲得新知識,才能將最新、最準確的信息傳授給學生。身正為范。在學生眼中,教師就是榜樣,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無時無刻不在感染、熏陶和影響着學生,所以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只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才能成為學生的楷模。

  二是社會責任

  大學教師是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作為知識傳播者,大學教師自身擁有知識僅僅是其職業使命的階段性實現。大學教師的社會責任在於把“自己所獲得的知識,真正用於造福社會”,知識傳授技能應成為每一位大學教師所必須掌握並日臻完善的技能,成為大學教師的一項基本的專業能力。

  首先,大學教師要牢記自身的社會使命。通過促進科學進步,不斷提高人類征服自然與改造自然的能力,引導人們在開發大自然寶藏的同時,豐富完善自己的物質生活,並引領人類邁入道德高尚的生活境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大學教師應在自己的學科專業領域盡己所能,以自己的探索活動完善學科專業,時刻牢記自己的知識探索活動與偉大而壯麗的人類事業聯繫在一起:自己的進步影響着人類發展的其他領域的進步,應該永遠走在其他領域的前頭,以便為人類的發展開闢道路。

  其次,大學教師應注重實現個人與社會的“雙重完善”。學者的社會使命在於優先地、充分地發展自身的社會才能、敏感性和傳授技能,在於藉助自己的知識探索活動為社會提供一個學者所能提供的最大化服務,從而實現“社會完善”這是老師們積累探索知識的最終價值體現。但“社會完善”的實現又直接建立在“個人完善”的基礎上,即在實現該目的的過程中,通過努力,最終達到“個人與社會的雙重完善”。

  三是國家責任。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當代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標籤:給教師的建議 實習教師 教師法 小學數學教師五項修鍊 語文教師